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2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在评价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以及3D-STE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3D-STE参数与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尿酸血症组SV、GLS、GC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71±9.60)ml vs.(61.92±14.40)ml、(-20.51±4.00)%vs.(-23.20±4.00)%、(-31.30±5.00)%vs.(-35.6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CS与尿酸水平呈弱相关(r=0.269,P=0.03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对GCS的影响最大(标准偏回归系数=0.743,P=0.002)。结论 3D-STE技术是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靠方法,高尿酸血症是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文题释义:脊柱畸形:指脊柱的冠状位、矢状位或轴向位偏离正常位置,发生形态上异常的表现,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病理性及创伤性等原因。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但由于该类患者解剖不规则、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其截骨矫形手术风险极高。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术前对患者进行脊柱 CT 扫描,获得相关数据,打印出脊柱模型。脊柱外科医师可以通过模型进行模拟截骨及模拟内固定,设计最好的手术方案。背景: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很好的辅助手术作用。但是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3D打印辅助后路截骨治疗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辅助后路截骨治疗脊柱畸形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和CBM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关于3D打印治疗脊柱畸形患者的研究。英文检索词为“3D printing” “rapid prototyping” “Spinal deformity”等;中文检索词为“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脊柱畸形”等。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6篇文献,282例患者,其中3D打印组139例,常规组143例;②Meta 分析结果显示,3D打印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放射暴露时间方面均小于常规组(P < 0.05);③在Cobb角、Cobb角矫正率、置钉准确率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 < 0.05);④3D打印组和常规组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上述数据证实,3D打印辅助后路截骨能够明显降低手术间和手术出血量,改善手术效果。ORCID: 0000-0002-1739-7548(吴荣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FAST量表与ROSIER量表在急诊预检分诊时对早期识别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诊断的结果将200例患者分为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对所有患者实施FAST与ROSIER量表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的诊断价值。结果非脑卒中组ROSIER、FAST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均要低于脑卒中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ROSIER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要高于FAST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时FAST量表与ROSIER量表对早期识别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ROSIER量表诊断价值要高于FAST量表的诊断价值,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34.
针对黄土高原枣园普遍盛行传统清耕制,将生草及覆盖技术引入枣园生产中,于2011—2013年采用人工土槽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生草和覆盖措施对枣树地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与枣树枝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各处理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及比水容量均按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枣树枝全覆盖、白三叶生草覆盖和清耕处理依次递减,处理间的差异在高吸力阶段更为明显;与清耕处理相比,生草与覆盖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均有提高,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处理增加最为明显,分别增加9%、20%、33%。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比分析临床应用手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110例患者按多中心随机对照组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分别给予传统腹腔镜和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机体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各细胞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CD8~+于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余各指标也均于术后5 d恢复,两组间术后各时间段细胞免疫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CRP、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于术后3 d时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术后5 d时CRP、IL-6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段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手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同样对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比观察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减压与经肠道支架植入术减压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将63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1)于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肠管Ⅰ期吻合术;B组(n=32)于肠道支架置入术后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肠管Ⅰ期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时间、中转开腹情况、造瘘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左髂切口长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切口及Trocar穿刺口肿瘤种植。结论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减压与经肠道支架植入术减压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均疗效确切,操作安全,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培养双语护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学生的外语水平,解剖学双语课件制作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引入专业英语词汇及教学方法,优化整合各类音、视频资料,是制作适合专科层次学生的解剖学双语教学课件的有益探索,对促进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儿保门诊婴儿眼病发生情况,分析社区层面婴儿眼病筛查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1日-2013年2月28日出生并在社区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13 247名婴儿采用眼部症状询问,眼部客观体征检查及屈光状态检查,阳性者转诊至眼科确诊。用均数描述连续性变量,用构成比描述分类或等级变量,用百分数计算检出率。结果13 247名婴儿中,检出婴儿眼病15种,共1 431例,检出率为10.80%,其中严重影响视力或视功能发育的7种,共20例(0.15%)。结论婴儿眼病的检出率较高,且导致儿童视盲及低视力的婴儿眼病多为先天性眼病,及早筛查发现并治疗非常重要,在社区进行婴儿眼病筛查切实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吸收支架(BV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及相关网站(www.clinicaltrials.gov)。纳入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关于BVS与DES治疗AMI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有效终点为靶病变血运重建,主要安全终点为明确/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临床研究,其中2个为随机对照研究,2个为观察性研究,共1335例患者,其中BVS组709例,DES组626例。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Meta分析结果:BVS组与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RR 1.59,95%CI 0.82~3.10,P=0.337)、明确/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RR 1.56,95%CI 0.70~3.46,P=0.68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靶血管心肌梗死(RR 1.05,95%CI 0.41~2.67,P=0.667)、全因死亡(RR 1.35,95%CI 0.52~3.45,P=0.871)、心原性死亡(RR 1.29,95%CI 0.59~2.80,P=0.778)、设备相关的复合终点(RR 1.37,95%CI 0.87~2.16,P=0.42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VS治疗AM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能不劣于DES。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糖环境下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替米沙坦及不同浓度葡萄糖(5、30 mmol/L)分别作用于培养的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0、12、24、36、48 h,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收集培养24 h 的内皮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量。结果在高糖处理的细胞条件培养上清中 MDA 含量升高[干预前:(1.2±0.06)mmol/mL vs 干预后:(1.6±0.1)mmol/mL,P<0.05],而 SOD活性降低[干预前:(22.9±1.4)nU/mL vs 干预后:(19.4±1.0)nU/mL,P<0.05],同时细胞 PPAR-γ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而替米沙坦(1×10~(-6)mol/L)减轻上述不良变化,降低内皮细胞 MDA 含量、增强 SOD[MDA:(1.4±0.1)mmol/mL,SOD:(20.7±0.3)nU/mL],以及促进 PPAR-γ蛋白质含量增加(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抑制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