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家族性电紊乱性心脏病高危患者,未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长期预后.方法 13例患者中11例长QT综合征(LQTS)、2例Brugada综合征,均有心脏性晕厥.男性4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4±19)岁.6例(46%)因心跳骤停住院治疗.4例LQTS植入起搏器,平均随访(7±4)年.结果 11例(85%)患者仍然发作晕厥,1例心脏骤停首次入院,5例(39%)心脏骤停再入院,2例LQTS死亡,其中1例(0.8%)猝死.结论 LQTS和Brugada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晕厥,以后会反复发作,如果没有条件接受ICD治疗,其他的药物治疗、医生的密切监控随访、指导患者避免触发因素和针对家属的心肺复苏训练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2.
目的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MAP)对在体犬左、右心房肌的复极时间进行研究,以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导管射频消融肌袖电隔离治疗后肌袖内自发电活动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肺静脉内异位兴奋点的"局灶性触发或驱动"有关,肺静脉有产生异位兴奋并传导冲动的解剖电生理特征.本研究对肺静脉的组织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参与肺静脉触发阵发性房颤(PAF)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MSCT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靶静脉的标测方法,评价电隔离单一靶静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连续住院90例房颤患者中进行单一静脉电隔离的14例病人.男性10例,女4例.年龄39~64(51±10)岁.均有频发的房颤.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右室尖部电极导管.进行两次房间隔穿刺.放置环形标测电极导管(LASSO电极)以及大头消融电极导管.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总结 9例肺静脉相关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合并其他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  9例PAF患者 ,男性 6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2~ 6 2(4 9 8± 12 5 )岁 ,PAF病史 3个月~ 10年。其中 3例合并预激综合征 ,2例成功阻断旁路传导 ,1例失败 ;2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房室结慢径 ;3例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均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2例导管消融成功 ,1例未消融 ;3例术前有典型心房扑动 (AFL)发作 ,行右心房峡部消融实现双向阻滞。经上述消融后 ,各病例仍有频繁PAF发作 ,电生理检查发现肺静脉异位冲动触发PAF发作。 8例进行了心脏大静脉电隔离 ,1例在电隔离后出现典型AFL发作 ,行右心房峡部消融成功。结果 随访 7~ 2 5个月 ,7例无PAF发作 ,2例仍有频发房性早搏和PAF发作 (包括未行肺静脉电隔离 1例 ) ,其他成功消融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无复发。结论 成功消融房室旁路、房室结慢径、右心房峡部、室性心律失常后不能消除或减少肺静脉相关的PAF发作 ,几种心律失常并存可以先后消融成功。肺静脉相关的PAF特点突出 ,旁路、双径路、典型AFL、室性心律失常的存在一般不会混淆其诊断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9.
S预激综合征对心室除极终末向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87例显性房室旁路及26例隐匿性房室旁路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体表心电图QRS波终末40ms的向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对心室除极终末向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显性单房室旁路87例及隐匿性单房室旁路26例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将房室旁路分为间隔、左后游离壁、左前游离壁、右后游离壁及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结果87例显性房室旁路中的72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终末向量发生改变,15例无变化,26例隐匿房室旁路中的2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终末向量发生改变,24倒无变化,显性房室旁路与隐匿房室旁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间的显性房室旁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性房室旁路终末向量的变化特点具有导联的特异性,后间隔房室旁路主要表现Ⅱ、Ⅲ、aVF导联S波变浅或消失及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中间隔房室旁路表现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前间隔房室旁路表现Ⅰ、aVI,导联新出现S波及V4导联原有S渡加深,左后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Ⅰ、aVL导联新出现S波及V1~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左前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Ⅰ、Ⅱ.aVF导联波变浅或消失及V1~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右后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口Ⅱ、Ⅲ、aVF导联S波加深及V4导联S波加探或新出现S波。结论任何部位显性房室旁路均可引起QRS波终末向量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导联的特异性。提示预激综合征不但影响QRS起始向量的改变,也可导致QRS终末向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共收集28例临床诊断为IVT患者,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36.7±14.5(9~58)岁,病史6.33±8.33(1~26)年,心动过速时RR间期为317±5897(250~420)ms。心动过速时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12例,左柬支阻滞昏(LBBB)型16例。对心动过速发作频繁药物治疗难麒终止或终止后很快复发的病例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6例)。对心动过速发作不频繁或有心动过速频繁发作但药物很容易终止者,在心动过速终止后给予口服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预防治疗(12例)。结果:药物治疗组6例患者仍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生,但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6例患者未再发生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组1例起源于左室间隔之室速于术后7天复发,余病例无室速复发。无并发症。结论:药物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IVT均有教,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更高,临床上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