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属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FAB分类中列为M3 型。该病的临床特点 :来势凶猛 ,出血明显 ,常见于皮肤、粘膜 ,病程短 ,极易并发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危及生命[1] 。治疗不当 ,短期内死于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我院近四年来收治病人 2 0例 ,效果满意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病人入院后均做血常规、骨髓检查及骨髓细胞过氧化酶染色 ,免疫分型 ;首先确诊为APL。化疗前依据3P试验 ,纤维蛋白原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检查 ,确诊合并有DIC。其中男 8例 ,女 12例 ;…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氯喹(CQ)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药物)和实验组(氯喹-1组至氯喹-5组,分别用25、50、75、100、150μmol/L CQ处理)。细胞均培养24和48 h; 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产生;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自噬蛋白p62、LC3和Beclin1,凋亡蛋白Bax、Bcl-2和PARP以及PI3K/AKT/MDM2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Q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P<0.05);CQ显著抑制细胞自噬活性,诱导胞内ROS的产生,诱导细胞凋亡(P<0.05)。与对照组相比,CQ可明显抑制PI3K/AKT/MDM2信号通路的激活(P<0.05)。结论 氯喹可能通过PI3K/AKT/MDM2通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精准扶贫家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青少年主观社会地位量表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450名精准扶贫家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可能有抑郁症状的占17.4%,有抑郁症状的占57.3%;(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有正向预测作用(B = 0.19,P<0.001),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B = 0.04,P>0.05),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症状有负向预测作用(B = - 0.28,P<0.001);(3)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 05(95%CI:- 0.09~- 0.02)。结论 精准扶贫家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4.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高朋芬  余佩武 《免疫学杂志》2002,18(Z1):168-169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人们力求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种途径,达到控制甚至消灭肿瘤、维护机体健康的目的.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不论在实验研究还是临床应用中,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正不断出现令人鼓舞的新成就.本文从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成熟、抗原提呈机理及抗肿瘤治疗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考察留守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在疏离感和心理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对贵州省的1095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疏离感与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27~-0.4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29~0.43,P<0...  相似文献   
46.
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titic cells,DCs)融合疫苗激活杀伤性T淋巴细胞体内外肿瘤细胞杀伤活性进行研究,为胃癌DC疫苗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定向诱导获取DC.DC与SGC7901胃癌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筛选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融合疫苗体外杀伤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观察融合疫苗对胃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瘤细胞凋亡,观察融合疫苗对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①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可获得具备典型形态特征及表型的DC.②DC与SGC7901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筛选培养,可获得纯净融合细胞.③体外MTT比色检测,融合疫苗胃癌细胞杀伤率为(81.47±5.25)%,与混合培养DC组(70.53±2.46)%差异显著(P<0.05),与单纯T细胞组(21.67±2.55)%差异非常显著(P<0.01).④融合疫苗组荷瘤裸鼠终末肿瘤体积平均(1.298±0.021)cm3,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抑瘤率为57.8%.⑤融合疫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54.9±1.38)%,坏死率为(21.04±1.47)%;与对照组瘤细胞凋亡百分率(20.02±0.39)%,坏死百分率(1.23±0.0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⑥融合疫苗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出血、坏死,瘤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融合细胞疫苗激活T淋巴细胞体内外均可诱导显著胃癌细胞杀伤细胞毒活性;其应用于荷瘤动物体内,可以明显减慢肿瘤生长速度,诱导更多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降钙素(Ct)检测对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8月1922例因甲状腺结节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血清Ct检测,术后均有明确的常规病理结果。分析Ct水平与MTC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t对MTC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92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新发现的MTC患者有12例(0.62%)。在术前血清Ct值为10~100pg/mL的155例、100~500pg/mL的12例和500pg/mL的10例中,术后确诊为MTC的分别为1例(0.65%)、1例(8.33%)和9例(90.00%)。在血清Ct500pg/mL的9例MTC患者中,有8例(88.89%)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血清Ct诊断MTC的截断值为258.5pg/mL,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96.99%。结论:术前常规检测血清Ct有助于MTC的早期诊断,对患者接受彻底的手术治疗,避免二次手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C)融合瘤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胃癌细胞-DC融合疫苗,对融合疫苗影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及体内种植瘤组织细胞周期的特点进行研究。(1)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分化获取DC;(2)DC与SGC7901细胞经聚乙二醇诱导融合,HAT/HT选择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疫苗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周期及体内种植瘤组织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可获得具备典型特征及细胞表型的DC;(2)DC与SGC7901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选择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体内应用融合疫苗组癌细胞周期比例:G_0/G_1间期(76.77±4.38)%,S期(16.50±2.90)%,G_2/M期(6.73±1.59)%;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应用融合疫苗组种植瘤组织细胞增殖指数为23.34±3.51,与对照组(65.73±4.43)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细胞疫苗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可产生显著影响,明显减慢肿瘤生长速度,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是融合细胞疫苗发挥更强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9.
随着近几年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抗-HBc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抗-HBc在反映机体抗病毒能力方面的认识越来越多。简述了抗-HBc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抗-HBc检测的新趋势,总结了血清中抗-HBc的水平与病毒抗原和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有关,以及在抗病毒治疗前检测基线抗-HBc可有效预测抗病毒疗效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指出仍需深入研究抗-HBc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儿种不同治疗手段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合理化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与帮助.方法我院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原发性肝癌病例中80例分为A组:单纯手术组;B组:手术切除 植入式肝动脉化疗泵化疗组;C组:单纯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组;D组: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组.对不同治疗手段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A、B、C、D四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0.13%、71.26%、43.15%、42.78%,2年生存率分别为46.52%、51.38%,26.64%,25.83%.A、B组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60.33%,49.28%,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76.59%,61.24%.结论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效果最佳,单纯手术切除较荷瘤的其他治疗手段效果好,但对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肿瘤局部用药的治疗手段仍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