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BiPAP的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拒绝使用BiPAP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4.88%(2/41),与对照组[发生率为31.25%(1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5).结论 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是一种有效、简便、无创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评价症状性烟雾病综合征(s MMS)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脑CTP检查的64例s MMS患者,对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区感兴趣区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并对症状侧与非症状侧各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及rMT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 MMS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灌注值比较显示:症状侧颞叶及基底节区rCBF值明显降低,rTTP及rMTT值明显延迟。亚组分析显示:对于单侧s MMS,额叶各CTP参数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症状侧颞叶及基底节区rTTP值、rMTT值明显延迟,而rCBF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症状侧基底节区rCBV较对侧明显增加。对于双侧s MMS,症状侧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rCBF值明显降低,颞叶及基底节区rTTP及rMTT值明显延迟。结论 CTP能够直观、定量地评价s MM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脑组织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33.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NO/ET-1、t-PA/PAI-1合成、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分另0加入不同浓度ox-LDL(50、100、150、200mg/L)孵育24h后,观察培养液中NO、ET-1、t-PA、PAI-1水平及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 ox-LDL可显著抑制NO、t-PA的合成。ox-LDL还可明显增加ET-1、PAI-1的分泌及诱导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结论 ox-LDL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它对NO/ET-1、t-PA/PAI-.1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双层联合培养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并改进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双层联合培养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奠定基础。方法 先分别单独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 ,然后分别培养在聚乙烯细胞培养微孔滤膜两面 ,并以不同的比例重叠。结果 两种细胞重叠 1 3、2 3和 10 0 %,以孔径分别为 1 0或 3 0 μm微孔滤膜对两种细胞进行双层联合培养后 ,对内皮细胞的影响不明显 ,但对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则十分显著 ,细胞形态以“收缩型”为主 ,肌纤维增多 ,生长速度较单独培养时慢 ,形成单层贴壁细胞的时间延长 12~ 18h ,无明显“峰 谷”状态形成。结论 改进后的联合培养方法经济、简便 ,更适合于研究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3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有随访资料的55例结直肠癌标本进行EGFR检测,结合图像分析观察判定结果。结果 结直肠癌EGFR表达的阳性率为69.09%,EGFR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生存期有关,而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EGFR在结直肠癌的扩散和转移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并可作为预  相似文献   
36.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残.DFU以往的诊治主要是控制血糖的同时积极抗感染等治疗,但其治愈率仍有待提升.新兴的高压氧治疗(HBOT)可通过提高组织内的氧含量,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脑缺血等,还能促进慢性DFU的愈合....  相似文献   
37.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关系还尚未得知.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lloproteinases-2/matrix melloproteinases-9,MMP-2/MMP-9)的表达和Ⅳ型胶原(typeⅣ collagen,ColⅣ)的分布形式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随机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存档蜡块82例和对照组30例.本组全部为女性,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主要观察指标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非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和ColⅣ的分布形式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对照组乳腺非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和ColⅣ的分布形式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①在82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3/82)和54%(44/82);ColⅣ分布形式中包裹型占15%(12/82)、崩解型占85%(70/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MMP-2/MMP-9的表达与ColⅣ的分布形式相关(P<0.05),MMP-2/MMP-9的阳性者,则崩解型ColⅣ出现的概率大.③MMP-9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8.1899,P<0.05),MMP-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虽有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3590,P>0.05).结论乳腺癌MMP-2/MMP-9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或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入三组并于封堵术后给予不同抗凝方案:即肝素组(16例)持续静滴肝素钠10U.kg-1.h-1、共24h;低分子肝素组(20例)腹壁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mg/kg、每12h1次,共2次和延长低分子肝素组(20例)依诺肝素用法用量同低分子肝素组、但术后连续使用3天,共6次。三组均于封堵术前2天起口服阿司匹林3mg·kg-1.d-1,至术后6个月。封堵术后三组均临床随访3个月,并于术后第30、90天复查经胸心脏超声;术后第4天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第4、7、30和90天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浓度。结果 (1)封堵术后三组均无封堵器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第4天三组APT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术前三组间β-TG、PF4和F1+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低分子肝素组β-TG、PF4和F1+2浓度与肝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低分子肝素组β-TG浓度较肝素组低16%(P0.05)、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4浓度较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1+2浓度较肝素组低8%(P=0.018)、较低分子肝素组低11%(P=0.035);(3)术后第7、30和90天,三组间β-TG、PF4和F1+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用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抗凝两者安全性及疗效相当,延长低分子肝素疗程至术后第3天有利于降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栓形成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9.
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正>心房纤颤(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Wolf等[1]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6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80~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  相似文献   
40.
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脏局部的自主神经即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消融自主神经可以提高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