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40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微波辐射后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其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0、5、10、50 mW/cm2的微波辐射120只二级Wistar雄性大鼠,辐射时间为6 min,分别于辐射后1 d、7 d、14 d、28 d、3 m、6 m活杀,取窦房结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光镜HE、Masson染色和图象分析技术,观察窦房结组织结构和胶原含量的改变。结果 (1)5 mW/cm2组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10和50 mW/cm2组于辐射后1 d,大鼠窦房结内见P、T细胞水肿;之后损伤逐渐加重,于辐射后14 d,窦房结内P、T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胞浆凝聚甚至核固缩;辐射后28 d至6 m,损伤呈逐渐恢复趋势,但6 m仍未恢复正常。(2)50 mW/cm2组于辐射后3 mP<0.05)和6 m(P<0.01)窦房结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上述改变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10mW/cm2~50 mW/cm2的微波辐射可造成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的损伤,且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2.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在浙江省933名大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引进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并对其信效度进行研究,为心理测评提供工具。方法 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浙江省4所大学110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对大学生CIAS-R得分的年级、性别与专业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抽取出4个因素:因素l(强迫性与人际健康)、因素2(时间问题)、因素3(戒断成瘾)与因素4(耐受性)。内部一致性为α=0.944 6。网络成瘾得分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大学男生在得分上要显著高于大学女生;除了大一与大二之间没有差异之外,其他所有年级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专业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工科大学生与文科、理科大学生之间的差异。结论 修订版的CIAS-R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测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建立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方法雌性BALB/c小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6 Gy组(28只)及10 Gy组(32只),60Co γ射线对小鼠腹部一次性照射,在照射后3、7、14和21 d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并取肠道组织做病理及一氧化氮(NO)检测。结果照射后3、7 d,6 Gy及10 Gy组WBC、PLT均较对照组降低;10 Gy组肝功能异常;10 Gy组照射后3 d肠道组织NO水平降低;照射后3、7 d,2个照射组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变浅、数目减少,隐窝腔变大,均出现放射性肠炎改变,10 Gy组死亡较多,6 Gy组更能模拟临床放射性肠炎,为研究提供模型。结论60Co 射线一次性腹部照射建立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6 Gy照射剂量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素Ⅰ及其相关影响因子BDNF和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30mW/cm2 微波辐射Wistar雄性大鼠40只,于辐射后6h、1d、3d和7d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素Ⅰ,BDNF和TrkB表达的改变。结果 30 mW/cm2辐射后,突触素ⅠmRNA在大脑皮层于辐射后6h和1d增加(P<0.01),而3d和7d减少(P<0.01);海马突触素ⅠmRNA于辐射后6h和1d增加(P<0.01)。BDNF蛋白在大脑皮层于辐射后6h表达增强(P<0.05),1~3d达高峰(P<0.01);在海马于辐射后1d表达增强(P<0.05),3d~7d达高峰(P<0.01)。大脑皮层BDNF mRNA辐射后6h增加(P<0.01),1d减少(P<0.01),3d和7d又见增加(P<0.01或P<0.05);海马BDNF mRNA于辐射后1d增加(P<0.01)。TrkB蛋白在大脑皮层于辐射后1~3d表达增强(P<0.01);在海马于辐射后3~7d表达增强(P<0.01)。TrkB mRNA在大脑皮层于辐射后6h 和7d增加(P<0.01);海马TrkB mRNA于辐射后6h、3d和7d减少(P<0.01或P<0.05)。结论 微波辐射可引起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素Ⅰ、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异常,参与了微波辐射所致的突触传递障碍及其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辐射后下丘脑神经元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与Ca^2+的变化。方法以10与30mW/cm^2高功率微波辐射原代培养的下丘脑神经元,于辐射后6h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与胞浆钙离子的变化。结果辐射后6h,10与30mW/cm^2组凋亡率与假辐射组相比均明显增加;30mW/cm^2组辐射后坏死率与假辐射组比较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后6h,30mW/cm^2组Ca^2+明显升高,膜电位性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凋亡是下丘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胞浆内Ca^2+超载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参与其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冲击波复合四氧化二氮(N2O4)染毒致冲毒复合伤对大鼠血气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c-fos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复制冲击伤、N2O4中毒及复合效应的3组动物模型,均于伤后3、6、12、24、48、72h活杀,进行主要器官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并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肺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三组动物PaO2均在伤后3~6 h内显著下降,冲毒复合伤组动物伤后PaO2下降最为显著,重者死于呼衰.三组动物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均有改变,以冲毒复合伤组的损伤最重;冲击伤和N2O4组c-fos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于复合伤组表达持续呈强阳性,其阳性部位以支气管上皮、血管内皮和单核细胞为主.结论单纯中度冲击伤组和单纯中度N2O4组中毒早期血气均有显著变化;复合伤对血气的影响更为显著.另外,三组动物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均有改变,以复合伤组的损伤最重;结果表明c-fos基因表达可能参与复合伤对肺损伤的加重过程,提示对冲毒复合伤进行早期救治(在3~6h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bax、bcl-2基因在单纯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与细胞凋亡和愈合延迟的关系.方法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ax、bcl-2mRNA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照射后细胞凋亡出现的频度及延续的时间明显高于单伤组;(2)伤口愈合过程中bax、bcl-2表达随着细胞凋亡的增加呈规律性改变bax表达明显增强,且与细胞凋亡发生有良好的相应关系;而bcl-2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bax和bcl-2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细胞凋亡的调控和愈合延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用图像分析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小鼠骨髓辐射损伤后造血细胞IL- 3 基因表达及意义。结果表明: 照后4 周内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小鼠骨髓中仅少部分造血细胞浆内IL- 3 呈弱阳性; 5-5Gy 照后6h ~6d, 造血细胞浆内IL- 3 进行性减少, 尤其照射1d 后, 基本不见造血细胞表达IL- 3 ; 照射后10d , 少部分造血细胞中始见IL- 3 表达, 呈弱阳性; 照射后15 ~21d, 造血细胞中IL- 3 逐渐增加, 达最高峰, 表现为IL-3 表达的造血细胞增多, 阳性强度增强。然后4 周, 造血细胞内IL- 3 呈减少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小鼠骨髓。定量分析表明IL- 3 于照后15 ~28d , 其单位面积的积分光密度及数密度明显增加( P< 0-01 或P< 0-05) , 尤以照后21d 为显著( P< 0-01) 。据此作者认为, 内源性IL- 3 基因表达在骨髓辐射损伤后造血功能重建中可能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中小学名师、校长与普通教师负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名师116人、校长61人、普通教师385人进行测试。结果:发生频率大于10%的负性生活事件有11项,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压力、被人误会、对现职工作不满、上进愿望未实现、家庭经济困难、亲人亲友死亡、财产损失、亲人患病(12%-51%)等,仅被人误会、子女管教困难事件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14·18,14·41,P<0·01),表现为校长高于普通教师(48%对25%,23%对9%,χ2=13·390,12·897,P<0·01);工作压力、家庭经济困难、与父母及爱人不和生活事件评分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4·18、4·63、3·03,P<0·05),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家庭经济困难评分均高于校长、名师(2·6±1·0,2·4±0·9,2·4±1·0,P<0·05;2·4±0·9,1·5±0·8,2·2±1·0,P<0·05),与父母及爱人不和评分高于校长(2·1±0·9,1·4±0·9,P<0·05);中小学教师应付方式以成熟型为主(解决问题得分0·7±0·2,求助得分0·5±0·2);从应付方式的成熟度来看,校长的成熟度最高(解决问题得分0·8±0·1),其次是名师(解决问题得分0·7±0·2),再次是普通教师(解决问题得分0·6±0·2)。结论:中小学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来自工作和家庭,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家庭经济问题大于校长和名师,中小学教师的应付方式以成熟型为主,校长的成熟度最高,名师次之。  相似文献   
110.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express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f synapsin I and to discover the mechanism by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expression of BDNF and its receptor, TrkB. METHODS: PC12 cells were exposed to microwave with average power density being 30 mW/cm(2). HPLC was used to detect the release of amino acids; RT-PCR, Western blot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synapsin I, BDNF and TrkB; immune co-precipita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BDNF and TrkB. RESULTS: It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 of the release of Asp, Glu, GABA and Gly at 1 h (P<0.01) after radiation. Protein of synapsin I was decreased in 9 h-2 d (P<0.01 or P<0.05); its mRNA was decreased in 3-9 h and increased at 1 d (P<0.01 or P<0.05); its phosphorylation was decreased at 3 h, increased at 1 d, and decreased at 2 d again (P<0.01 or P<0.05) after radiation. Protein of BDNF was decreased at 3 h and increased in 1-2 d (P<0.01 or P<0.05); its mRNA were decreased in 3-9 h, increased at 1d, and decreased at 2 d again (P<0.01 or P<0.05) after radiation. Protein of TrkB was increased in 3 h-1 d (P<0.01 or P<0.05); its mRNA decreased at 3 h and 2 d (P<0.01) after radi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DNF and TrkB was increased in 3-9 h, but decreased in 1-2 d (P<0.01 or P<0.05) after radiation. CONCLUSION: Microwave radiation can induce the decrease of the release of amino acids and the express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f synapsin I, and the abnormality of expressions and interaction of BDNF and TrkB in PC12 cells. The factors might play a role in the injury and repair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PC12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