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DHS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理想内固定物,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其手术操作中的关键步骤是定位导向克氏针的置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从椎弓根螺钉的定位方法中得到启发,对传统的定位方法进行改进,现将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43.
作者自1990年起采用伴旋股外血管升支的缝匠肌骨瓣的植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3例,经随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3例,年龄31~52岁。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引起迟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长期饮酒所致3例,饮酒史在10年以上,每口饮酒半斤左右;1例为使用激素所致;另有5例的病因不明,为特发性。按ARCO分型,股骨头坏死Ⅱa3例,Ⅱb10例,Ⅱc5例,Ⅲa3例,Ⅲb1例,Ⅲc1例。其中酒精所致3例均为此期。取Smith-Peterseu切口,于股直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内寻找到搏动明显的旋股外血管,并…  相似文献   
44.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理基础为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其治疗至今仍是个难题。我院1984年4月~1995年10月采用股方肌骨瓣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后所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本组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4~63岁,平均46岁,伤后距治疗时间10~27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患者均需扶拐方可行走,常需口服止痛药以缓解疼痛,X残片示所有病例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和囊性变,其中11例股骨头有轻度塌陷(<2mm),髋关节间隙均正常,亦无髋硬化现象。治疗方法:取滚关节外侧切口,暴露股骨头及股骨颈后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测定多功能股骨板 (MFFP)生物力学性能 ,对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 12具新鲜尸体股骨上端标本上应变片进行测定 ,临床应用MF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3 6例 ,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MFFP能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 ,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处骨的重建和骨折愈合的力学环境 ,较DHS、DCS、鹅头钉有显著优势 ;临床应用表明MFFP创伤小 ,复位效果好 ,固定牢靠稳定 ,抗旋性能好 ,愈合率高。结论 :MFFP结构合理、生物力学性能好 ,三维固定 ,防旋性能优越 ,操作简便 ,应用范围广泛 ,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我们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皮肤慢性溃疡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1~60岁。病程50天~20年,创伤所致18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0例,黑色素瘤2例,丹毒、糖尿病、鳞状上皮癌、大隐静脉曲张各1例。拇指5例,食指1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下腰椎骶椎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 ,为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39具中国成人腰骶椎骨标本进行形态学测量及分析。结果 :L3 至L5椎板峡部宽分别为 14 .2 7± 1.6 2mm、16 .6 7± 2 .34mm和 2 0 .5 6± 2 .2 1mm ,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分别为 16 .72± 2 .31mm、19.88± 2 .82mm和 2 4 .17± 2 .79mm。L3 ~L4、L4~L5和L5~S145°斜径分别为 39.74± 3.2 8mm、39.35± 3.11mm和 36 .36± 2 .76mm ,30°斜径分别为 36 .2 4± 2 .88mm、35 .6 4± 2 .87mm和 32 .5 4± 2 .2 4mm。结论 :解剖测量表明 30°斜径适合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置入 ,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比后路双枚椎间融合器可保留较多的关节突关节和椎板 ,减少术后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采用个体化椎板减压结合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加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8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在个体化椎板减压基础上,52例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内固定治疗,30例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固定融合术(PLIF)或扩大椎间孔外移入路(改良TLIF)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82例经12-114个月的随访,按Odom标准:优62例,良10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87.8%。结论对行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