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3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12月本院口腔修复科门诊牙体缺损患者96例148颗基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49例,年龄21~71岁。纳入标准:因各种原因致牙体缺损的后牙需作烤瓷溶附金属全冠修复者,基牙形态、位置、咬合关系正常,有龋坏、牙髓病、根尖周病者基牙均已作治疗。X线显示牙周、根尖周组织正常,根管充填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2.
甲巯咪唑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甲巯咪唑(MMI)对新生大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浓度与正常血管发育和异常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实验组(MMI组)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孕鼠分娩后第1天即饮用含0.1%MMI的自来水。对照组50只新生鼠的母鼠饮用普通自来水。两组新生鼠又分别分为4 d和10 d两个亚组,每组取右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ADP) 酶染色,左眼行石蜡切片后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IGF-I的测定。同时观察各组新生鼠体重的变化。 结果 10 d MMI组鼠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7%,4 d组及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 d MMI组血清IGF-I水平(73.07ng/ml) 同4 d对照组(168.73 ng/ml)相比明显下降。10 d MMI组(175.13 ng/ml)也明显低于10 d对照组(306.38 ng/ml) (P=0.00)。MMI组新生鼠同对照组相比,可见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 结论 MMI可抑制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引起新生血管,可能与最初血清IGF-I水平的下降有关。血清IGF-I水平的时程变化同未成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98-201)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氪红激光眼底光凝诱导C57BL/6J小鼠30只(30只眼)产生CNV,6 d后,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给予阈值上、阈值、阈值下TTT治疗及不治疗对照.正常C57BL/6J小鼠16只(16只眼),给予相应阈值上、阈值、阈值下TTT治疗.TTT治疗后7 d,观察FFA,摘除眼球,做病理学检查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C57BL/6J小鼠CNV进行TTT治疗后7 d,与未治疗对照组相比,阈值下和阈值TTT组CNV复合体明显变薄 阈值上TTT组CNV复合体未见明显变薄,新生血管腔无明显减少.正常眼和未经TTT治疗的CNV眼,HSP70阴性.实验性CNV和正常视网膜经TTT治疗后,HSP70免疫染色阳性可见于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层、外丛状层,染色范围取决于TTT能量大小.结论 阈值下TTT治疗CNV,眼底镜下视网膜尚无明显变化时,HSP70在视网膜已有表达.HSP70在TTT抑制CNV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TTT的能量、热休克蛋白的表达与CNV减少,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待量化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4.
目的:过度训练可引起急性肾损伤(OTIAKI),为了解氧化应激反应在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过度训练大鼠血清及肾组织SOD和MDA的改变,观察了山莨菪碱、旋覆花素、苦碟子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N)、力竭运动组(ES)、山莨菪碱干预组(AD)、旋覆花素干预组(IB)、苦碟子干预组(IS).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模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和.肾组织SOD和MDA的改变.结果:力竭后即刻和力竭后6h大鼠血清和肾组织SOD明显降低(P<0.05),MDA明显升高(P<0.05);血清SOD和MDA两个指标于力竭后24h恢复达到对照组水平,肾组织SOD和MDA与力竭后6h比较均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对照组水平.于力竭后6h,山莨菪碱、旋覆花素及苦碟子三种药物对过度训练引起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的降低和MDA含量的增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于力竭后24h,三种药物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SOD和MDA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氧化应激反应主要参与力竭后早期引起的肾损伤过程,山莨菪碱、旋覆花素及苦碟子在OTIAKI早期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来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抑制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后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用18~22g的正常ICR小鼠,以β-氨基丙腈100mg/kg连续灌胃10d。处死后检测小鼠胸腺重、脾重、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采用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检测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功能;采用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转化能力。结果以β-氨基丙腈抑制LOX活性,明显降低小鼠胸腺/体重比值;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下降;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减少;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结论β-氨基丙腈抑制赖氨酰氧化酶可减弱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了解我院革兰阴性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894份临床标本分离,阳性标本463份,其中244株革兰阴性菌通过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 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统计处理。结果: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我院分率最的4种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4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低,4种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和阴沟肠杆菌已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产生了很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27.6%和35.7%。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结论:我院G-菌耐药性的问题已日益严重,临床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草酸铂(L-OHP)85mg/m。静脉滴入,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CF)200mg/m^2,静滴2h,第1、2天;CF后5-氟尿嘧啶(5-FU)400mg/m^2快速静脉滴入,继以5-FU600mg/m^2持续静脉滴入22h,第1、2天,2周重复,4周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1例,PR10例,SD17例,PD9例,总有效率29.7%,初治有效率38.1%,复治有效率18.8%。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FOLFOX4是安全、有效,毒性可耐受的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化疗方案,对初治患者效果优于复治患者。  相似文献   
58.
视网膜脱离常见于中度或高度近视眼以及眼外伤患者。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巩膜放液、眼内注气、缝合结膜是在裸眼下进行,而定位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冷凝术是在间接眼底镜完成。裸眼观察的最大缺点是不精细,而间接眼底镜下操作因其是倒像,放大倍数低,术中需反复取戴,也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59.
c—myc,c—sis表达与乳腺癌断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慧  韩梅 《中国肿瘤临床》1995,22(11):783-786
以人的c-myc和c-siscDNA为探针,用Northern和Dot杂交方法,研究了乳腺癌、囊性增生及正常组织中c-myc和c-sismRNA的活变化。发现正常乳腺组织中c-mycmRNA水平很低,而囊性增生和乳腺癌中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Northern杂交证实,癌组织中主要为2.2kg的c-myc mRNA.C-sismRNA水平三种中的变化趋势与c-myc相同。结果提示c-my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以及巩膜扣带术(scleralbucking,SB)对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的影响。方法52例52眼单眼RD接受常规SB,手术方式包括巩膜环扎术、巩膜外冷冻术、眼内注气,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Heidelbergretinalflowmeter,HRF)检测术前患眼和对侧健眼的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灌注情况。术后随访3m。结果RD组眼底血流检测参数普遍低于健眼,SB后视乳头大血管的血流量、血流速术后各组低于健眼及术前组,颞侧视乳头盘沿的血流量、血流速术后各组低于健眼,鼻侧视乳头盘沿的血流量术后各组低于健眼(P<0.05)。结论RD眼眼底血流明显下降,其对视乳头和视网膜的血流量影响最大,在对眼底各部位影响方面,以对视乳头大血管三项指标的影响最大。而术后视网膜复位并没有改善其眼底血流,这可能是RD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