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内感染的诊断标准、预防及治疗关键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12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术后关节内感染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关节内感染的诊断标准:膝疼痛在术后再度加重,伴体温升高;膝肿胀、积液或切口红肿;血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ESR、CRP升高;关节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葡萄糖浓度降低,以及细菌培养。总结5例感染者诊断、治疗过程及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关节镜下ACL重建术102例中5例术后发生关节内感染(4.9%),其中仅1例细菌培养阳性(0.98%)。采取清创后持续冲洗引流或间断穿刺冲洗治疗后保留移植韧带4例。结论 ACL重建术后关节内感染的治疗原则:早期干预以提高韧带保留率;清创后持续冲洗引流;使用敏感抗生素足疗程治疗;石膏或支具制动,延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2.
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 ,伴随疾病较多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 ,除考虑患者主要疾病外 ,另外首要考虑的还包括伴随疾病以及年龄的情况。卡森伴随疾病指数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伴随疾病定量评估方法 ,多用于预测生存率 ,同时也能用于预测患者的住院率、住院时间、费用等[1,2 ] 。本文拟应用卡森伴随疾病指数 (表 1)分析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伴随疾病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4年 11月~ 2 0 0 2年 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 ,临床资料齐全 ,单侧肢体骨折 ,无伴随损伤。 136例符合条件 ,其中股骨…  相似文献   
23.
我院2004年收治刀刺伤引起的股神经麻痹1例,术前考虑为股神经断裂,术后证实为炎性肉芽组织刺激压迫引起的股神经麻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4.
背景:POSSUM及P-POSSUM评分已被证明是普通外科最为可靠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但其在骨科领域、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目的:探讨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人工关节置换后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01/2010-10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86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分别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与结论:按照POSSUM评分预测,186例患者置换后30d内应有32例(17%)发生并发症,实际发生28例(15%),按照P-POSSUM评分预测,本组置换后30d内应有5例死亡(3%),实际发生2例(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与真实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5.
背景:POSSUM及P-POSSUM评分已被证明是普通外科最为可靠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但其在骨科领域、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人工关节置换后风险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8-01/2010-10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86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分别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 结果与结论:按照POSSUM评分预测,186例患者置换后30 d内应有32例(17%)发生并发症,实际发生28例(15%),按照P-POSSUM评分预测,本组置换后30 d内应有5例死亡(3%),实际发生2例(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与真实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C4颈椎爆裂骨折的实验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生机理和气维运动变化.[方法]收集新鲜人颈椎标本(C(2-6))共6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仪上测定C(3-4)及C(4-5)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然后在SWD-10型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予以轴向垂直压缩(5mm/min),产生C4爆裂型骨折,并重复测量C(3-4)和C(4-5)节段的三维运动变化.[结果]6例标本C4均产生爆裂型骨折,骨折后C(3-4)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方向上的运动范围(ROM)分别增加34%/58%、116%/124%、214%/265%,中性区(NZ)分别增加185%、633%、938%;C(4-5)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方向上的运动范围(ROM)分别增加45%/58%、130%/133%、259%/238%,中性区(NZ)分别增加173%、816%、907%.骨折后颈椎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均有显著增加,其中以侧弯和旋转更为明显.中性区的增加比运动范围更为显著.[结论]颈椎爆裂骨折后各个方向上具有显著的急性不稳定性,其中以侧弯和旋转更为明显;在评价脊柱稳定性时,中性区比运动范围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