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与T细胞独特型细胞因子激活有关的免疫系统紊乱。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迄今为止临床上证实对Ⅰ型变应性疾病唯一有效的对因治疗。传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多采用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92.
弓形虫病30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弓形虫感染常呈隐性过程,在有某些致病诱因促发下急性起病,侵犯脏器较多,症状复杂多样,往往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6月,采用弓形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诊治弓形虫病患者30例。检测方法采用EL...  相似文献   
93.
胃黏膜血流(GMBF)是胃黏膜防御-修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胃黏膜组织提供营养和氧,维持胃黏膜细胞的正常能量代谢,同时清除代谢废物和逆向弥散进入黏膜内的H+,维持胃肠黏膜表面正常pH值及微环境稳态〔1,2〕。GMBF下降是胃黏膜损伤发生的中心环节,临床研究发现单纯  相似文献   
94.
陈敏敏 《医学综述》2012,18(5):641-643
Na+/K+-ATP酶即钠泵,是Na+、K+离子跨膜转运的载体蛋白,且具有不依赖离子泵的信号转导功能,与特异性配体强心甾类物质(如哇巴因)结合,通过与质膜上邻近蛋白的相互作用,转导信号激发细胞内的级联反应,促进正常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Na+/K+-ATP酶由α、β及γ亚基组成,催化亚基α在Na+/K+-ATP酶行使信号转导功能时起重要作用。α亚基有α1、α2、α3、α4四种亚型,哇巴因对不同亚型的α亚基敏感程度不同。现就哇巴因启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使α亚基表达改变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以及α亚基在信号转导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常见类型在四川地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中的分布趋势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4 188份疑似AID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ANA常见15种类型(抗NRNP、抗SM、抗SS-A、抗RO-52、抗SS-B、抗SCL-70、抗PM-SCL、抗JO-1、抗CENP、抗PCNA、抗ds-DNA、抗组蛋白、抗核小体、抗核糖体P蛋白及抗AMAM2)的检测,统计其分布情况,并对性别、年龄及季节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4 188份标本中,ANA阳性率为28.8%,AID阳性率为7.2%。在确诊的303例AID患者中,干燥综合征(SS)患者抗SS-A阳性率(75.4%)最高,依次为抗RO-52(61.5%)及抗SS-B(20.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SS-A阳性率(76.8%)最高,依次为抗RO-52(64.2%)及抗ds-DNA(41.1%);混合性结缔组织(MCTD)患者抗RO-52阳性率(42.5%)最高,其次为抗SS-A(41.1%)及抗NRNP(26.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抗SM阳性率(65.4%)最高,其次为抗SS-A(38.5%)。SS是四川地区最常见的AID,依次为SLE、MCTD及RA等。(2)在4 188例疑似AID患者中,女性AID阳性率(11.0%)显著高于男性(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4,P〈0.05);年龄组中18~45岁组阳性率最高(8.4%),〈18岁组最低(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0.05);季度组中第4季度阳性率最高(8.6%),第1季度最低(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结论四川地区AID患者ANA常见类型分布可能与年龄、季节及性别相关,这在AID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流感监测为评估本地流感疫情的严重性、预测流行趋势、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设立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对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的病例收集相关信息,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录入相关信息,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哨点监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0.40%,男性阳性率为50.29%,女性阳性率为50.54%;6~8月以甲(A)季H3亚型为优势毒株,9~12月以甲(A)H1N1亚型为优势毒株;各型(或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甲(A)H1N1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11-2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61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明显较低,其他各亚型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以甲(A)型为主,加强学校流感样病例监测,对控制疫情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每日口服西替利嗪10mg,且隔天肌内注射1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B组43例每日仅口服西替利嗪10mg,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后A组、B组的总有效率2周时分别为45.0%和23.3%,4周时分别为70.0%和37.2%,6周时分别为85.0%和48.8%,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结论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有效地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提高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常规检测老年肺炎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37例,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同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统计比较hs-CRP、hs-CRP联合血常规及单纯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结果老年肺炎患者血清hs-CRP及血常规联合hs-CRP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常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联合hs-CRP检测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hs-CRP检测阳性率。结论血常规联合hs-CRP检测对老年肺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老年肺炎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本辖区成年女性HPV感染状况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筛查及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惠州市部分医院妇科门诊妇检人群宫颈脱落细胞有效标本5 860份,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I)47例、CINⅡ49例、CINⅢ38例,宫颈癌4例,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型。结果 5 860例标本中,HPV阳性1 154例,HPV阳性率19.7%,<20岁年龄组、20岁~年龄组和50~60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分别达23.7%、20.2%和22.8%。共检出19种基因型,高危亚型13种,占HPV阳性57.89%,低危亚型6种占42.11%,高危亚型主要有HPVl6、58、52、33、18、6、45等13种。低危主要有HPV6、11、40、42、43、44等6种。47例CINⅠ、49例CINⅡ、38例CINⅢ及4例宫颈癌组织中HPV阳性率分别为63.4%、85.3%、92.1%、100%。CIN检出高危HPV基因型16、58、52、33、18等,4例宫颈癌组织中即检出HPV基因型HPV16、58、33。结论本辖区成年女性HPV感染率为19.7%,高危HPV感染率达11.3%。本地女性CIN及宫颈癌组织中高危HPV感染率较高,HPV16、58、52、33、18可能是本地区CIN及宫颈癌常见的高危HPV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惠州市2020年1—2月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惠州市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1—2月惠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19起,发生聚集性疫情起数较多的为惠东县(8起),博罗县(3起)、惠阳区(3起)。19起事件涉及病例59例,其中确诊病例46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男女性别比0.84∶1,年龄1~85岁。19起事件均为输入性病例引起,其中武汉输入13起(占68.4%),湖北省除武汉外输入3起(占15.8%),其它省市输入3起(占15.8%)。一代病例的事件为13起(占68.4%), 发生二代病例的事件6起(占31.6%)。事件暴露场所多样,3起(占15.8%)单纯的家庭暴露;13起(占68.4%)共同暴露、家庭暴露;1起(占5.26%)共同暴露、家庭暴露、聚餐暴露;1起(占5.26%)共同暴露、家庭暴露、公共场所(酒店)暴露;1起(占5.26%)集体单位(工作场所)暴露。结论 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均以输入性病例引起,绝大多数发生在家庭内部,由家庭共同生活共同就餐引起。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等人员增加,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