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p1 6基因甲基化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 33例初治儿童AL ,1 5例复发儿童AL及 30例对照组p1 6基因甲基化情况 ,并观察p1 6基因甲基化与化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33例初治AL有 3例、1 5例复发AL有 6例、30例对照组中 0例存在p1 6基因甲基化。可评价疗效的 31例初治AL中 ,3例甲基化患者均未缓解 ;2 8例非甲基化患者中 3例获完全缓解 ,2 3例部分缓解 ,2例未缓解 (总有效率 92 86% )。结论 :①在初治儿童AL中p1 6基因甲基化率低 ,不是儿童AL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 53例初治和复发儿童AL及 30例对照组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结果 :儿童AL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及点突变为2 8 30 % ( 1 5/33例 ) ,对照组未发现缺失及突变。ALL组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为 35 0 0 % ( 1 4/40例 ) ,其中HR -ALL为 47 0 6% ( 8/1 7例 ) ,SR -ALL为 8 33% ( 1 /1 2例 ) ,复发ALL为 45 45% ( 5/1 1例 ) ,未见点突…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 5 3例初治和复发儿童AL及 30例对照组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结果 :儿童AL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及点突变为 2 8.30 % (1 5 /33例 ) ,对照组未发现缺失及突变。ALL组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为 35 .0 0 % (1 4/4 0例 ) ,其中HR—ALL为 47.0 6 % (8/1 7例 ) ,SR—ALL8.33% (1 /1 2例 ) ,复发ALL为 45 .45 % (5 /1 1例 ) ,未见点突变 ;ANLL组未见纯合子缺失 ,点突变 1例 ,为 7.6 9% (1 /1 3例 ) ,测序分析发现其位于第 2外显子 (exon2A) 49密码子 ,发生错义突变 ,由GCC突变为ACC ,由苏氨酸取代丙氨酸。结果表明 :①p1 6基因失活与儿童AL ,尤其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②在儿童ALL中 ,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是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 ,点突变罕见。③在儿童ANLL中 ,p1 6基因纯合子缺失、点突变均罕见。④p1 6基因失活可能成为预测儿童AL病程进展、复发、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p1 6基因甲基化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 ,采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 33例初治儿童AL ,1 5例复发儿童AL及 30例对照组p1 6基因甲基化情况 ,并观察p1 6基因甲基化与化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33例初治AL有 3例、1 5例复发AL有 6例、30例对照组中 0例存在p1 6基因甲基化。可评价疗效的 31例初治AL中 ,3例甲基化患者未缓解 ;2 8例非甲基化者中 3例获完全缓解 ,2 3例部分缓解 ,2例未缓解 (总有效率 92 .86 % )。结果表明 :(1 )在初治儿童AL中p1 6基因甲基化率低 ,可能不是儿童AL的主要发病机制 ;(2 )p1 6基因甲基化率儿童AL复发病例显著上升 ,值得重视 ,同时对指导治疗及预测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s)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中起重要作用。造血细胞起源细胞局限性mHags只在白血病细胞及造血细胞表面表达,可诱导特异性T细胞产生,杀伤白血病细胞,对非造血细胞无细胞毒作用,成为诱导GVL效应、实现GVHD和GVL分离的理想靶抗原。本文对近年来以mHags为靶抗原诱导GVL效应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其用于临床造血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过继性免疫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本院的40例CL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病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6岁(42 -80岁);25例(62.5%)可见典型CLL免疫表型,所有病例均表达CDI9和CD5,表达CD38和Zap70的分别有7例(17.5%)和14例(35%);8例检测出IgVH基因突变,其中有4例为VH3家族;FISH检测出P53基因缺失6例,RB1缺失3例,12三体1例,正常核型5例;31例患者接受了含氟达拉滨的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8个月(95% CI:39 -57个月),其中有27例(87.1%)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而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有9例,PFS仅为14个月(95% CI:10 -18个月,P<0.001),只有3例(33.3%)获CR+PR.诊断时β2微球蛋白水平正常者,36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8%(95% CI:69% -87%),明显高于β2微球蛋白水平异常者的总生存率47%(95% CI:35% -59%,P=0.004).Zap70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有7例(50%)治疗后获CR+ PR,疗效差于表达阴性者,后者中有23例(88.5%,P =0.006)治疗后获CR+ PR.IgVH基因突变者,治疗后都获CR,无IgVH基因突变者,治疗后只有4例(66.7%)获CR.结论:CL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标记,如Zap70、CD38和IgVH基因突变,并与预后相关.氟达拉滨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CL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在人类多种肿瘤如神经胶质瘤、鼻咽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肺癌及白血病中均发现p16基因失活包括:基因突变、纯合子缺失、异常甲基化等。白血病是与pl6基因关系最为密切的肿瘤之一,现就p16基因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pl6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pl6基因又称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定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短臂21区(9p21),全长8.5kb,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pl6基因编码分子量约16 000的P16蛋白。研究表明,细胞周期调节网络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类肿瘤坏死因子a(rhTNF-a)和bcl-2反义寡核苷酸(ASPO)对HL-6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进一步认识肿瘤坏死因子a(rhTNF-a)和bcl-2两者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互联系。方法 单独和联合应用rhTNF-a和bcl-2ASPO处理HL-60细胞,通过MTT法检测HL-60细胞生长和存活特性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基因bcl-2表达的改变。结果 rhTNF-a和bcl-2ASPO的联合应用明显增强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癌基因bcl-2在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TNF和bcl-2ASPO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为血液肿瘤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9.
环氧化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发现它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肿瘤的转归,对多药耐药(MDR)基因的调控是它影响肿瘤转归的重要因素。了解COX在肿瘤中的作用,明确COX和MDR在肿瘤中的关系,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白血病过继性免疫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小残留白血病(MRL)是造成白血病难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依靠提高剂量及加强化、放疗等手段难以完全清除MRL,且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大.人们早已认识到白血病的彻底治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体免疫系统对MRL的清除作用[1],在白血病采用自体或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时复发率远高于异基因HSCT等事实充分地验证了这一点,其主要原因是后者产生了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从而达到彻底清除白血病细胞的目的.然而,白血病患者经化疗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加之白血病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应答,单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难以实现根治白血病的目的.因此,现代医学采取了一系列的免疫干预措施,提高对MRL的免疫治疗效应.在临床上已有抗CD20、抗CD52、抗CD33等单抗的成功应用,并取得相当的疗效.在细胞免疫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过继性免疫治疗手段,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各种细胞因子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其修饰以及肿瘤疫苗的应用,均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着有待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