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综合治理快速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血吸虫病快速控制方案。方法采用喷粉灭螺新技术、快速筛查化疗技术,并辅以环境改造和健康教育等组合措施作为快速控制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案,在现场实施并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依托新技术的综合防治方案实施后,2005-2008年连续4年无感染性钉螺,且未发现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活螺密度由2004年的1.48只/0.1m^2下降至2008年的0.71只/0.1m^2;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43.13hm^2下降至2008年的33.68hm^2;人畜查病阳性率均下降至0。结论实施喷粉灭螺和快速筛查化疗等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方案可以快速有效控制、乃至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句容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人的经济及社会负担。方法运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方法,对句容市目前在册晚血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晚血病人的经济、社会负担进行测算。结果句容市晚血的直接经济负担为489634元,间接经济负担为632237元,患者目前接受晚血救助金额平均每人5000元。77.2%的患者认为晚血对家庭和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晚血救助各方面满意度均85%;除现有补助外,83.5%的患者仍然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需求。结论晚血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患者家庭均存在一定影响,减轻这些负担应依靠当地政府重视、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和晚血救助政策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3.
34.
2014-2015年,对新疆北疆地区110个养殖场/企业进行羊群发病流行情况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肉羊群都存在威胁肉羊产业健康发展的异常表现,而这些异常表现大都与营养代谢病有关.其中,亚临床型营养代谢病对肉羊养殖业威胁巨大,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5.
为探明常用驱虫药物对羊消化道线虫的驱除效果,本研究团队在焉耆县某羊场对32只绵羊进行了伊维菌素注射液和阿苯达唑片的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伊维菌素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75.0%和81.1%;阿苯达唑组虫分别为60.0%和66.7%;对照组则分别为0和-14.3%。绵羊应用这2种药物驱虫前后的线虫EPG差异极显著(P <0.01),绵羊投药后未发现明显临床异常。虽然两种药物均能较好地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但根据用药效果、安全性、依从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现阶段在焉耆盆地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应优先选择伊维菌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36.
羊疥螨病是一种慢性皮肤寄生虫病,由疥螨感染所致,具有传染性强、群内传播迅速的特点。本文所介绍的这例羊疥螨病发病率高达95%,病死率为0.78%,主要临床表现为患部奇痒、掉毛、食欲下降和消瘦。实验室检查:病羊血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异常的是EOS%升高,WBC升高;皮肤刮片镜检,见到后肢不伸出体缘的典型虫体,确诊为羊疥螨病。发病羊患部涂擦2%的敌百虫软膏,同时对全群羊选用氯氰菊酯进行全身药浴并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疫情很快得以控制。结论:羊疥螨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采取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诊断方法,以期快速确诊;采取局部涂擦杀虫剂、全身药浴及注射驱虫药物的联合用药防治方法起效快,效果好;平时注意观察羊群,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同时对全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灭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的灭螺效果。方法选择5个丘陵山区有螺环境为试验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进行反复喷粉灭螺,并进行近期和远期灭螺效果观察。结果近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中,有2个经1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即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复现钉螺1次,经再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反复5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呈逐步提高,当年分别达到99.35%和99.25%。远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经反复喷粉灭螺6次,连续3年均未查获活钉螺。结论喷粉灭螺效果好、便于操作、不依赖水源,适合丘陵山区灭螺;丘陵山区一般有螺环境采用喷粉法1~2次即可消除钉螺,复杂环境反复多次喷粉灭螺也可有效消除钉螺孳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40、80、160μmol·L-1黄芩素处理组,分别给予0、20、40、80、160μmol·L-1黄芩素干预;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转移能力,T...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手术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8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手术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石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操作简单,无困难的镜下缝合,成功率高,是理想的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骨科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上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DDs/100人天对2010年~2013年间骨科常见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预防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措施包括成立干预小组,制定干预目的、方法以及预期结果,定期考核制度等。结果通过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4年间,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DDDS/100人天分别为3.52、4.63、4.97、7.84,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第二代头孢菌素4年内DDDs/100人天分别为5.69、8.40、15.27和23.54,第二代头孢使用强度升高明显;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4年内DDDS/100人天均呈逐年递减趋势。结论通过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改善致病菌耐药性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