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背景有关资料显示,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七外显子GLU298ASP(894G→T)多态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上述基因多态并存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是否明显增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染色体7q35区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七外显子GLU298ASP(894G→T)多态并存时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对象选择2002-11/2005-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男54例,女85例,年龄(64±8)岁.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2组糖尿病肾病组61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78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成人63名为对照组,男24名,女39名;年龄50~78 岁.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DNA测序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检测纳入对象的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7外显子GLU298ASP(894G→T)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主要观察指标①醛糖还原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②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③醛糖还原酶C-106T多态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894G→T多态与糖尿病肾病相对危险度.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和健康人63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肾病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和T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χ2=8.261,19.629,P<0.01).②糖尿病肾病组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和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χ2=6.343,8.940,P<0.05,0.01).③将上述基因多态联合分析发现,糖尿病肾病组的TG/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χ2=6.972,P<0.01);GG/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χ2=13.304,P<0.01).④糖基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总胆固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第七外显子894G→T多态及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均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5.627,4.92,P<0.05).⑤GG/CC基因型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基因型(OR=0.25,P<0.01);GG/CT或TG/CC基因型携带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增加2.3倍,TG/CT基因型携带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增加4.8倍.结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和TG基因型和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的T等位基因和CT基因型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两种基因多态并存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绝经前后肥胖和非肥胖女性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方法:观察于2003-11/2004—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完成。选择2期临床药物试验的初选未服药者及健康查体者101例作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填写知情同意书。其中绝经后女性58例,绝经前女性43例。分别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两组:①绝经后女性:肥胖组31例,非肥胖组27例。②绝经前女性:肥胖组23例,非肥胖组2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脂、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同时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测定真胰岛素水平,真胰岛素敏感性指数=1/空腹血糖&;#215;空腹真胰岛素。 结果:101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女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绝经后肥胖组、绝经前肥胖组、绝经后非肥胖组及绝经前非肥胖组,且绝经后肥胖组明显低于绝经前非肥胖组及绝经后非肥胖组(P〈0.01),绝经后肥胖组与绝经前肥胖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l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绝经后肥胖组、绝经前肥胖组、绝经后非肥胖组及绝经前非肥胖组,其中绝经后肥胖组明显高于绝经前肥胖组及绝经后非肥胖组(P〈0.05-0.01)。(3)以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负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真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负相关)均进入回归模型(T=2.29,-2.16,-2.31.P〈0.05)。④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l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腰臀比(正相关)、真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正相关)、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负相关)均进入回归模型(T=3.89,2.93,-11.16.P〈0.01)。 结论:绝经后肥胖妇女性血清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绝经使肥胖女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83.
低温致巨大J波和心室颤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7岁,因精神病发作露宿一夜,受冻后来我院急诊.当夜气温为-5℃.体检:P 25次/min,R 8次/min,体温不升,血压未能测及.深昏迷状态,全身冰凉,两肺呼吸音粗.急诊心电图(图1A)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心率25次/min,P-R间期0.22s,Q-T间期长达1 040ms,各导联QRS波群终末部均可见巨大的J波,除aVR为负相外其余导联均为正相,V3达2.35mV,宽250ms.  相似文献   
84.
阎胜利 《山东医药》2005,45(7):63-64
Graves病(GD)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包括精神刺激、感染、碘摄入和一些药物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0、50、100、200、400μg/m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0、100、200、400 p,mol/L软脂酸、油酸孵育HK-2细胞48 h,采用实时PCR检测hU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干预48 h后,随LDL、VLDL、HDL浓度的增加,hUAT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LDL:1.00,0.44,0.26,0.20,0.10;VLDL:1.00,0.64,0.48,0.30,0.24;HDL:1.00,0.44,0.34,0.15,0.13:均P<0.01).不同浓度软脂酸、油酸对hUAT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 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可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hUAT mRNA表达,可能是脂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6.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1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90例对照者,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以PCR对PAI14G/5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AI1活性升高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特征之一,4G等位基因、血糖、甘油三酯与PAI1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明确原发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4年山东沿海流行病学调查和本院健康体格检查高尿酸血症患者随访3年,主要观察指标为是否发生痛风,评估膳食因素对痛风发生的影响和患者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536例HUA患者,102例发生痛风,发生率为19%.年龄(OR=1.046,P<0.05)、血尿酸(OR=1.021,P<0.05)、空腹血糖(OR=1.021,P<0.05)、甘油三酯(OR=1.008,P<0.05)、蟹贝类摄入量(OR=5.992,P<0.05)和啤酒摄入量(OR=1.012,P<0.05)是HUA患者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结论 HUA患者蟹贝类、啤酒等过量摄入造成血尿酸波动是发生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整糖脂代谢紊乱、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控制血尿酸水平是减少痛风发作的重要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ate the risk factors of gout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Methods Patients detected with hyperuricemia both i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handong coastal areas in 2004 and in health examination of our hospital were followed up for three years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gout, relationship of diet and gout, and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Results During 3 years, 102 patients (19%) out of 536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developed gout. Age(OR=1.046, P<0.05), serum uric acid(OR=1.021, P<0.05), fasting plasma glucose(OR=1.021, P<0.05), triglyceride(OR=1.008, P<0.05), tony crab intake ( OR=5.992, P<0.05),and beer intake(OR=1.012, P<0.05)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gout attack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Conclusions Excess intake of tony crab and beer resulting in fluctu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is the main risk factor of gout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Correcting metabolic disorder of glucose and lipid, reducing the intake of high-purine food, and controlling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are the measures to reduce gout attack.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甲状腺组织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AT组和EAT加硒干预组。制备EAT大鼠模型,EAT加硒干预组给予亚硒酸钠灌胃进行干预。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Caspase-3、Bax、Bcl-2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应用美国Sa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平均吸光度测定,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EAT组相比,EAT加硒干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破坏程度明显减轻,淋巴细胞浸润减少,Caspase-3的阳性表达减少(F=45.01,q=7.32,P〈0.05),Bcl-2/Bax有上升趋势。Bax阳性表达多位于浸润淋巴细胞附近的滤泡上皮,远离浸润淋巴细胞的滤泡上皮表达较少,而Bcl-2的阳性表达部位相反。EAT组大鼠甲状腺组织Caspase-3的阳性表达与Bax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1),Caspase-3的阳性表达与Bcl-2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亚硒酸钠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比值,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甲状腺细胞的凋亡来减轻或抑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89.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内外环境因素和免疫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内分泌系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0.
背景:高脂饮食能引起肥胖,成年人肥胖能增加骨密度,对健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而高脂饮食对生长快速的儿童骨骼发育的影响并不十分明确。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雌性幼鼠骨胳发育的影响。 方法:取12只4周龄雌性CD1小鼠,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正常饮食,喂养10周后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扫描全身;用三点弯曲实验检测骨生物力学特征;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股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小梁变化和骨髓的脂肪化程度。 结果与结论:高脂饮食组小鼠的体质量、体脂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但全身的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骨面积和肌肉组织含量与正常饮食组无显著差异,但腰椎的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骨面积都显著低于正常饮食组,而股骨的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骨面积都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经体质量或体脂含量校正后虽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高脂饮食组全身和股骨的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骨面积都呈现了低于正常饮食组的趋势;两组在骨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高脂饮食组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浓度较正常饮食组低;组织切片可见高脂饮食组的骨髓腔中有大量脂肪浸润和骨小梁宽度和面积减小。提示肥胖对生长旺盛阶段的幼鼠骨骼发育有不良影响,椎骨的骨矿物化程度下降,承重部位骨量的增加不能充分代偿体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