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转染次级淋巴趋化因子基因的树突细胞(DC)瘤苗在小鼠前列腺癌中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通过脂质体法将次级淋巴趋化因子基因转染至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构建DC瘤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LC;种瘤24 d后SLC组的瘤体平均体积为(1430±86)mm3,45 d后仍有50%的荷瘤小鼠存活,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可见SLD组中CD4+、CD8+T细胞和CD11+DC的浸润率分别为(15.24±0.67)%、(¨.02±0.73)%和(14.50±0.51)%,与D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SLC的DC瘤苗能有效诱导抗肿瘤的免疫效应,其免疫效应是通过趋化大量CD4+、CD8+T细胞及CD11+DC至肿瘤部位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内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彼此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尸检证实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AM-1、VCAM-1和E-selectin阳性反应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测定阳性产物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结果 ICAM-1、VCAM-1、E-selec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内膜及外膜内,阳性细胞数较正常主动脉明显增多(P<0.01);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与正常主动脉相比明显降低(P<0.01);I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VCAM-1及E-selectin之间旱显著正相关(r=0.611,r=0.718,P<0.01),V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E-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结论 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大鼠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表达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TGFβ1重组真核表达质粒TGFβ1-pcDNA3,以脂质体Amine介导转染大鼠骨髓DC,经过Western blot、RT-PCR、免疫细胞化学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转染效率,应用FACS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TGFβ1-DC分子表型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TGFβ1基因转染后可得到一定数量稳定的TGFβ1-DC,并获得有效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发现TGFβ1-DC表面RT1B、B7-2、ICAM-1和OX62等分子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1-DC分泌的Th2型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反义TGFβ1转染对照组,而Th1型细胞因子IL-12的合成则受到一定程度的下调。结论:TGFβ1基因转染可调节大鼠骨髓DC分子表型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DC的免疫耐受性,在器官移植治疗中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不同甲状腺机能状态下大鼠胃肠道EC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白咸勇贾秀红*成令忠**顾云娣**钟翠平**朱继红**(滨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儿科学教研室**上海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Wistar大鼠(雌雄各半)18只,随机分为3组:①实验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组(...  相似文献   
25.
CD4 CD25 T细胞亚群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是机体内调节性T细胞(Teguolatory T cells,Tr)的主要类型,于1995年首次由Sakaguchi等提出.  相似文献   
26.
应用门静脉二步灌流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肝分离获得高纯度的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细胞获得率为1.0~1.8×10~5个/每克肝组织.经May-Giemsa染色观察,细胞直径10~16μm,核多呈肾形或有切迹,核一侧胞浆较丰富,含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嗜苯胺蓝颗粒,颗粒呈酸性磷酸酶阳性.电镜下,细胞表面有绕毛,核染色质高度浓缩,一侧胞质内有数量不等的溶酶体.以YAC-1细胞株为靶细胞的~3H-TdR释放试验证明,分离的LGL具有自然杀伤活性.肝LGL分离成功为深入研究其免疫特性和抗肝癌作用及其与肝内其他细胞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SLC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及不同免疫方式抗肿瘤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成熟肽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SLC)转染树突状细胞(DC),探讨一种基因修饰DC的新方法及其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体外构建rAAV-SLC,按MOI为10、50、100与腺病毒(Ad2)协同转染小鼠骨髓来源成熟和未成熟DC,GFP作为成功转染的示踪蛋白。RT—PCR在mRNA水平、ELISA在蛋白水平检测SLC表达,Transwell检测转染DC的培养上清对T细胞的趋化作用。瘤苗的在体效应通过C57BL/6J小鼠肿瘤模型验证。皮下接种Hepal-6肿瘤细胞后成瘤小鼠分成3组:①生理盐水对照组,瘤内或足垫注射NS;②单纯DC对照组,瘤内或足垫注射未修饰DC;③SLC基因修饰DC组,瘤内或足垫注射SLC基因修饰的DC。每隔7天注射1次,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4周后分离瘤体,用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瘤体内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rAAV—SLC在MOI为100时能成功转染DC,未成熟DC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成熟DC,并产生对T细胞有明显趋化生物学活性的SLC。动物实验表明,瘤内注射SLC修饰后DC,肿瘤大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显示瘤体内有较多的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足垫注射SLC修饰的DC与对照组相比,抗肿瘤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rAAV—SLC在Ad2的辅助下能有效转染未成熟DC并能表达具有趋化生物学活性的SLC。SLC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瘤内注射以其对CD4^+T细胞、CD8^+T细胞的吸引作用而发挥了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证实用树突状细胞进行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时,不同免疫方式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8.
从正常Wistar大鼠肝中分离出大量高纯度的枯否细胞(KC),体外培养并以干扰素(IFNα—2b)、卡介苗(BCG)或二者联用处理枯否细胞,用荧光法检测免疫制剂对枯否细胞释放H_2O_2的影响.结果显示,IFNα-2b或BCG均可增强枯否细胞释放H_2O_2量,分别使释放量提高约1.6倍和1倍;IFNα-2b和BCG协同作用的效果更强,使枯否细胞释放H_2O_2量提高2倍以上.文章讨论了免疫制剂增强枯否细胞的H_2O_2释放量与其提高KC抗肝癌作用的关系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29.
张宏  钟翠平 《解剖学杂志》1998,21(6):507-511
用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扩增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对树突状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化作初步探讨。以酵母菌,HRP吞噬实验测试树突状细胞的内吞能力;以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的免疫刺激能力。  相似文献   
30.
组织和细胞结构的定量研究称为形态计量(Morphometry)或立体计量(Stereological quantitation),是计量细胞和组织各种有形成分的数量、体积、表面积等绝对或相对数值的研究。这种方法已多年应用于组织学和细胞学,並取得不少有意义的资料。施履吉曾著书详细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