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对脊髓损伤大鼠(SCI)皮质脊髓束(CST)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治疗组和培养基对照组各15只,所有大鼠于T11水平横切脊髓。治疗组15只大鼠从固定在大鼠皮下Ommaya囊内注入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每周1次,每次注入5μl,对照组从Ommaya囊内注入同等量未培养过干细胞的培养基。利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客观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检测生物素葡聚糖胺(Biotin dextran amine,BDA)示踪标记CST的再生,检测损伤部位远端的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出现下肢截瘫,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治疗组的大鼠表现为后肢运动功能的逐渐恢复,BDA标记的再生的轴突穿过了损伤处到达了脊髓的远端;对照组仅表现为轻微的组织和功能变化。治疗组大鼠脊髓在脊髓损伤处远端的神经元和BDA标记的轴突位置有突触素表达,对照组没有突触素表达。结论 神经干细胞条件化培养基可以促进SCI大鼠CST的再生以及CST和神经元之间的解剖学重建;神经于细胞治疗SCI可能通过支持治疗而非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IL-12和IL-18分别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中的调节机制以及IL-12与IL-18的协同作用.方法:建立P0180-199特异性T细胞系.分别用IL-12或IL-18或者IL-12和IL-18进行体外干预,将不同处理组的T细胞回输到正常的大鼠体内,建立过继免疫的EAN动物模型.应用国际分级标准和临床评分对发病鼠进行临床评定;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组EAN鼠坐骨神经淋巴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①在IL-12和IL-18共同干预的条件下,特异性T细胞TNF-α和IFN-γ的产生均增加;②与IL-12或IL-18组相比,IL-12 IL-18组大鼠临床发病明显加重,发病时间提前;③在坐骨神经标本中,与对照组相比,IL-12 IL-18组CD4 淋巴细胞浸润数量较多,而IL-12和IL-18组CD4 淋巴细胞浸润较少.结论:经IL-12和IL-18体外干预的P0180-199特异性T淋巴细胞,通过过继免疫给正常大鼠后,诱导出严重的EAN动物模型,表现出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F9小鼠畸胎瘤细胞进行培养,探索理想的获取全细胞抽提物的方法。方法应用蛋白质抽提试剂盒、反复冻融循环和超声波裂解法进行F9全细胞抽提物的获取。结果通过蛋白质抽提试剂盒和反复细胞冻融循环的方法所获取的细胞抽提物渗透压和浓度偏低,而选用超声波裂解法所获取的细胞抽提物,无论从pH,渗透压,还是蛋白浓度方面分析均与理想值接近。结论选择超声波裂解法作为获取F9小鼠畸胎瘤全细胞抽提物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94.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细胞增殖的多肽类物质.近年来,国外高度重视生长因子的研究,陆续发现心脏组织中存在酸性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aFGF,bFGF).aFGF和bFGF的生物活性不同,在房室组织中的分布及含量不同,能增强胚胎心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参与心脏损伤后的修复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
人胚胎胃APUD细胞组织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镜技术对20例不同胚龄人胃内APUD细胞进行了研究.发现胚胎第8周在胃内既可见到APUD细胞,具有基底颗粒细胞形态早于以往文献记载.胚胎期胃APUD细胞形态各异,有锥体形,梭形,大多边形及长柱形,位于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间.根据颗粒的形态大小及超微结构特点,将胚胎期几种非典型的APUD细胞称为,前D_1,前D、前EC:L、前EC和前A细胞.胚胎早期细胞数量较少,随胎龄的增长至16~23周多,26周后逐渐减少,提示其在发育中负有重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6.
大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的来源 ,以其及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的过程。方法 用线栓方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脑缺血 1h到第 6天时 ,缺血脑组织中DC(OX6 2 + )的存在 ,以及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OX4 2 + )转化成DC(OX6 2 + )的情况。同时检测活化后的DC样细胞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水平。结果 缺血脑半球和假手术的脑半球相比较 ,在 12hDC的数量明显增加 (P <0 .0 0 1)。在脑缺血组中 ,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 ,DC的数量也增多 (P <0 .0 0 1)。脑缺血第 6天 ,缺血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 ,DC表达MHC Ⅱ类分子 (OX6 2 + OX6 + )显著升高(P <0 .0 0 1)。缺血脑半球在 1h到第 6天 ,OX4 2 + 的细胞转变成OX6 2 + OX4 2 + 的细胞逐渐增加 ,第 6天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显著增多 (P <0 .0 0 1)。脑缺血损伤的面积与以每 10 0mm2 脑组织切片为单位的OX6 2 + 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 (R2 =0 .8914 ,P <0 .0 0 1)。结论 脑缺血后 ,脑缺血组织中DC数量的增加与脑损伤的面积呈正相关 ,提示DC参与了脑缺血过程。大鼠脑缺血后 ,从胶质细胞向DC样细胞的转化是缺血脑组织中DC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7.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事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我国卫生事业的现状及思考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卫生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劳动力的体能和寿命的延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由1980年的3.20%上升到2001年的5.40%。截至2002年,全国已有各类卫生机构30多万个,床位数为313万张,卫生人员总数为523万人。此外,全国农村还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9万人。卫生机构数、病床总数和卫生人员数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70.30%、43.50%和48.20%。截至2000年,全国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1.4岁,  相似文献   
98.
1我省农村卫生工作的回顾 建国50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一直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保障农民的健康,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建立了以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乡村医生队伍、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为支柱,使广大农民长期受益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使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卫生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使其转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方法.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相结合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以及成骨和成软骨及成脂肪能力的情况.选用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先经胚胎干细胞培养液扩增,再用加有5-氮胞苷和曲古菌素A的神经诱导液诱导,7d后,一部分样本进行Nestin、Sox2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检测;另一部分样本在含有B27的神经培养液中继续培养7d,然后进行NF-L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分离培养的hMSCs纯度较高,CD29、CD44的阳性率均在90%以上;具有明显的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能力;经5-氮杂胞苷和曲古菌素A作用后能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特异性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和Sox2;在神经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后检测神经细胞标记物NF-L,可见较多阳性细胞.结论 hMSCs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经药物修饰后具有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0.
金连弘 《当代医学》2003,9(1):20-21
卫生队伍素质和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医药卫生部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科教兴医是促进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卫生部门不但要积极参与科技.教育管理工作,而且对医学科技发展、人才需求模式,数量.发展布局等.都应该有懂得并参与宏观决策的能力与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