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囊胚人细胞团分离人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
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外源性植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在脑内的迁移和分化,及脑缺血后自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romal cells,NSCs)的动员情况。方法体外培养、扩增BMSCs 后,用绿色荧光染料PKH67标记BMSCs,通过静脉和脑内局部移植等途径将BMSCs植入大脑中动脉闭塞的SD大鼠脑内,10d后取材,免疫荧光检测BMSCs的分化、迁移情况;并比较假手术和脑缺血时脑内自体NSCs的数量。结果 (1)静脉移植组两侧脑半球中PKH67 细胞数分别是46.4±2.92和21.8±1.13/100mm2(P<0.05);(2)移植的BMSCs中40.31%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3)在第8天时,脑缺血半球和非脑缺血半球Nestin 细胞数分别为 19.5±10.08和7±1.41,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缺血可激活脑内自身的NSCs,使它们迁移至脑缺血半球并促进其修复;外源性BMSCs通过局部或静脉移植后可迁移到缺血脑组织附近,并且部分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23.
研究排卵的形态学,首先涉及到卵泡壁的结构。早在1965年Sato即对成年大鼠的卵巢进行了全面的电镜观察,此后,又有人对卵巢的卵泡壁或卵泡膜分别作了形态学研究。这对排卵问题的研究都提供了一些形态学基础。排卵是在卵泡成熟的最后阶段发生的。卵泡的发育中期和晚期,在结构上都有卵细胞以及它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颗粒细胞和卵泡膜,后者的细胞成分至今仍有不同意见。关于卵泡壁的超微结构,国内尚无报导,而且这些结构和排卵有什么直接或间接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为此,我们对大鼠的卵泡壁作了电镜观察。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4.
成年雌性大鼠重约150~200g,共30只。检查阴道涂片,选动情期处死。一侧卵巢作电镜观察,对侧卵巢作石蜡切片,供光镜观察。生长卵泡和囊状卵泡的卵泡壁均有卵泡膜,其内、外层分界不清。电镜下可辨认分泌细胞、成纤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细胞位于卵泡膜内层,呈梭形或卵圆形,胞质内有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脂滴;成纤维细胞广泛存在于卵泡膜的内、外层,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较长,胞质内富有粗面内质网、游离核蛋白体和线粒体;平滑肌细胞在卵泡膜外层,按照A. P. Somlyo和A. V. Somlyo的识别标准,它具有典型的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细胞膜凹入的吞饮小泡;胞质内有纵行排列的肌丝;与肌丝相连的密体;线粒体和内质网集中在核极区。本文观察的成年大鼠囊状卵泡的卵泡膜外层在动情期确有典型的平滑肌细胞。文中还讨论了卵泡膜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分化和存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5.
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 ,观察大鼠病理学和行为学改变。方法  2 4只Wis 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实验组 (12只 )和对照组 (12只 ) ,实验组用ALZET微型渗透泵侧脑室内缓慢灌注Aβ1-42 ,对照组灌注等量的磷酸缓冲液。 2 8天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用硫磺素 S法和镀银法检测大鼠海马、大脑皮质中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情况。结果 实验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实验组大鼠海马和皮层可见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 ,而对照组大鼠未见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结论 通过微型渗透泵侧脑室内慢性灌注Aβ1-42 是一种成功的Alzheimer’s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6.
控制IgE的产生是防治过敏性疾病的新手段之一.CD23即低亲和性IgE受体是人们目前的研究课题之一.近来人们还发现CD23同另一分子CD21的相互作用在调节IgE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ECM)在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分化中特定时期的作用.方法 将ESCs悬浮培养形成胚胎小体(Embryonic bodies,EBs),用高浓度维甲酸(RA)诱导,再将EBs接种在GL、FN、LPO基质上进行分化,利用免疫荧光方法 比较这些基质对神经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检测LPO对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RA启动并加速了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FN对ESCs的神经分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促进作用,可提高神经元的分化率;LPO基质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突起生长,进一步诱导神经细胞的成熟.结论 不同基质在分化的特定阶段起到了不同作用,在诱导神经前体分化阶段应用FN以及在诱导神经细胞分化阶段应用LPO的联合作用对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8.
Jagged1蛋白抑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拥军  崔筱英  吴树亮  金连弘 《解剖学杂志》2005,28(2):124-126,F004
目的:研究Jagged1蛋白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胚胎脑神经干细胞,用Jagged1蛋白、Jagged1蛋白 γ泌肽酶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观察分化后神经元所占的比例。结果:分离的细胞能持续增殖,并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在Jagged1蛋白的影响下,分化后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γ泌肽酶抑制剂能阻断Jagged1蛋白的诱导作用。结论: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并表达Notch受体;Jagged1蛋白能抑制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这种分化作用是通过Notch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转染人app基因后PC12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变化和检测app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方法用脂质体转染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细胞分为3组:转染PCDNA3的正常对照组,app转染组和变异的V642Iapp转染组。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形态学方法、MTT法观察转染后对生长的影响。结果Western印迹法显示,转染app和V642Iapp组有人的APP蛋白表达。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MTT测定转染后细胞的倍增时间和生长时间没有因为目的基因的导入而改变。结论正常条件下培养,过度表达人的APP对细胞的形态、倍增时间和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0.
过去的一年,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国家卫生部的重视和领导下,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全省广大卫生工作者团结一致,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勤政廉政,积极努力,求真务实,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全省各项卫生工作任务。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既面临着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严峻考验,又面临着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综合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