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对饥饿诱导的大肠癌HCT116 p53+/+(p53野生型)细胞凋亡、周期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6组:①对照组;②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rAd-GFP)感染组;③ASPP2腺病毒(rAd-ASPP2)感染组;④饥饿处理组;⑤rAd-GFP+饥饿组;⑥rAd-ASPP2+饥饿组.利用rAd-ASPP2感染使细胞过表达ASPP2基因.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诱导凋亡、自噬和细胞周期改变.钙黄绿素(Calcein)/碘化丙啶(PI)吸收试验观察各组细胞调亡水平.细胞转染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CFP-Lc3自噬质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自噬水平.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改变.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PP2过表达显著促进了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自噬及G2-M期阻滞,各组细胞的凋亡率为:rAd-GFP+饥饿组10.00%±1.42%,rAd-ASPP2+饥饿组18.44% ±2.06%(q=9.548,P=0.000);各组细胞的自噬发生率为:rAd-GFP+饥饿组35.00%±5.34%,rAd-ASPP2+饥饿组57.61% ±6.06%(q=7.657,P=0.000).但无饥饿诱导时ASPP2过表达使G0-G1、G2-M期都发生阻滞.结论 ASPP2过表达促进饥饿诱导的大肠癌HCT116 p53+/+细胞凋亡和自噬,显著改变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62.
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转移预后很差。随机临床研究证明结直肠癌术后门静脉灌注化疗(5-FU或5-FU/MMC)可预防肝转移。而门静脉化疗对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旨在研究门静脉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结直肠癌术后门静脉化疗的利与弊。 1992~1994年作者将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19人行术后门静脉化疗,15人作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行根治性切除术。伴有远处转移、其他严重疾病和已接受过上腹部手术者未列于本组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MUC2和MUC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UC2和MUC3的表达。结果: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黏蛋白MUC2和MUC3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而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UC2和MU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和52.2%(P< 0.05);MUC2和MUC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黏蛋白MUC3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黏蛋白MUC2和MUC3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64.
患者青年男性,入院前1个月自觉行走不稳、踩棉感,夜间更重,伴双足麻木。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时发展至行走困难。发病前后体质量明显减轻。查体:贫血貌,皮肤干燥;双下肢肌力4级,下肢末梢型针刺觉减退,深感觉障碍,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血红蛋白66 g/L,同型半胱氨酸9μmol/L,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铜蓝蛋白等均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CD4阳性T细胞绝对值27个/μL、相对值3.6%。最终诊断:HIV感染;HIV相关空泡样脊髓病。遂转入专科医院治疗。本例患者提示,对于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脊髓后索、侧索损害的患者,除了要考虑亚急性联合变性、一氧化二氮中毒以及铜缺乏性脊髓病外,也要考虑到HIV相关空泡样脊髓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65.
ȫθ�г��������ؽ������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胃切除是胃体癌和累及两个分区以上胃癌的首选术式 ,其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生存质量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有关。自 1995年 10月至 1997年 6月 ,我院为 3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 ,原位十二指肠、部分空肠翻转代胃消化道重建手术 ,获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30例病人中 ,男 18例 ,女 12例。年龄 2 7~ 72岁 ,中位年龄 5 2岁。肿瘤部位 :MAC/MCA 1例 ,MC/CM 5例 ,MA/AM 9例 ,M 13例 ,胃窦及胃体双原发癌 1例 ,残胃癌1例。组织学类型及分级 :30例中 ,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 5、8、9例 ,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66.
郭洪亮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61+164-161,164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观察组)和常规皮下注射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照组进行胰岛素常规的皮下注射,另外两组均给予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与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法相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调节快,能迅速纠正代谢紊乱,且元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7.
自1990年1月至1995年1月.作者为31例胃体或累及胃体部的胃恶性肿瘤施行了根治性全胃切除,管状消化道吻合器食管-间置“0”环空肠(代胃)-十二指肠吻合消化道重建术。体会是:对胃体或侵及胃体部的癌,全胃切除术是有价值的。利用国产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间置“0”环空肠代胃术具有以下优点:①重建的消化通路符合生理,食物正常通过十二指肠而具有较好的消化吸收功能;③代胃袋够大,能满足食物的贮存作用,避免了食糜排空过快;③避免了碱性的十二指肠液向食管返流;④在使用吻合器的情况下,手术简捷易行。为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8.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是生命所必须的,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MnSOD活性不同。MnSOD通过非细胞毒性机制抑制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内MnsOD低表达增加了肿瘤放化疗的敏感性。通过脂质体或病毒载体转染正常组织使其高表达MnSOD可增加正常组织对放化疗的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进行双期矫治,了解第一期矫治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 )和固定矫治器对12例覆盖>10 mm的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做双期矫治,对肌激动器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SNB角增加1.25°,下颌基骨向前生长2.29 mm,磨牙关系在矢状方向变化3.75 mm,前牙覆盖由12.42 mm减少至5.63 mm,上切牙向后移动2.25 mm,下切牙向前移动2.54 mm,下颌平面角无明显改变.结论:用Activator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以及下颌位置变化所致,而上切牙向舌侧移动和倾斜,下切牙轻微向唇侧倾斜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0.
固定正畸技术在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利用固定正畸技术对32例儿童恒前牙外伤脱位和牙槽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结果:24例脱位牙和8例牙槽骨骨折复位固定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儿童牙外伤脱位和牙槽骨骨折,利用固定正畸技术对其进行复位固定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本方法取材简单,成本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