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轴突运输蛋白,kinesin1和神经丝蛋白(SIM-312)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出生后30~360 d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1(PS1)转基因小鼠(n=40)和野生型小鼠(n=40)用于此研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上述两种小鼠大脑皮层内老年斑的沉积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以及在大脑皮质发育过程中kinesin1和SIM-312阳性细胞个数及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APP/PS1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增多,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神经元减少;而kinesin1阳性细胞的数量在APP/PS1转基因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减少,且在出生9月(P9M)之后与野生型小鼠之间差异存在着显著性 (P<0.05);SIM-312标记的神经丝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P6M之后开始出现缠结现象。 结论 Kinesin1和SIM-312的异常改变导致神经元中轴浆运输障碍以及AD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2.
小鼠大脑新皮质片层化形成过程和细胞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鼠大脑新皮质片层化的组织发生过程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对有丝分裂后神经元在迁移中的细胞周期变化、神经细胞的增殖、神经元的迁移进行观察.方法 各日龄共计200只小鼠,应用免疫荧光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检测和DiI标记技术对胚胎期和出生后小鼠的大脑皮质进行形态学观察,对皮质BrdU和Cyclin D1阳性细胞密度进行测量.结果 皮质板最早在胚龄15d(E15)时形成,小鼠大脑新皮质深层(第Ⅵ~Ⅴ层)片层化进程开始于生后0 d(P0),皮质浅层(第Ⅳ~Ⅱ层)的片层化趋势开始于P5,P7时6层结构完全形成,但未呈现片层化特点,P14时小鼠大脑新皮质片层化完全形成,P30时片层化结构趋于稳定.在大脑新皮质片层化过程中,锥体细胞在E17时呈椭圆形,树突有小分支,在P15时发育成熟,呈锥形并有复杂的顶树突和基树突.BrdU检测发现,室管层和室管层下区有大量增殖的干细胞,在此期间由BrdU阳性细胞增殖生成的有丝分裂后神经元可以迁移到大脑新皮质;P0至P30,迁移到皮质板的有丝分裂后神经元逐渐减少.利用G1期特异性标记物Cyclin D1对有丝分裂后神经元的细胞周期进行分析发现,有丝分裂后神经元处于G1期,它们一旦定居到皮质板将退出细胞周期.新皮质中Cyclin D1阳性细胞数量呈抛物线变化,在P12达到峰值,P30后在皮质板只能发现少量的Cyclin D1阳性细胞.结论 小鼠大脑新皮质片层化过程经历了细胞增殖、分化与迁移,同时伴随着皮质板锥体细胞的成熟.神经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主要发生在胚胎期和生后早期,迁移的细胞主要处于G1期.有丝分裂后神经元的分化过程实际上是G1期到G0期的过渡,一旦在皮质板定居下来,有丝分裂后神经元将退出细胞周期,进入G0期.  相似文献   
23.
本文使用扫描电镜和光镜对战国古尸的头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干较现代人发细,毛小皮很薄,纹理不清,有的部位,毛小皮脱落,皮质裸露,并可见坑沟。色素颗粒分散分布于皮质和髓质,有的皮质外部稍多,有的髓质内有色素呈团块状集聚。  相似文献   
24.
缺血、缺氧对小鼠海马DNA甲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缺血、缺氧脑片模型,探讨缺血、缺氧对小鼠海马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利用C57BL/6J小鼠建立海马脑片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正常对照组海马脑片与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炎症损伤、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氧化应激、炎症损伤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诱发海马应激损伤;同时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DNA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片缺血、缺氧可促发炎症反应对海马组织造成损伤,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提示DNA甲基化可能参与缺血、缺氧组织损伤过程;机制可能是HIBD影响DNA代谢活动,诱导DNA甲基化水平升高,DNA甲基化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产生氧化应激,促发炎症反应,对海马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观察reelin阳性Cajal-Retzius细胞(CR细胞)在正常小鼠及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发育中的变化,探讨CR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研究AD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80只实验小鼠分为APPswe转基因模型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内分E16、P0、P7 、P15 、P30、P90、P180和P360 8个年龄段,每一年龄段小鼠各取5只。另取12月龄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各3只,用硫黄素S染色技术检测APPswe转基因小鼠脑内沉积的老年斑;免疫荧光技术标记正常及模型组小鼠齿状回分子层内reelin阳性CR细胞,同时采用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活化型Caspase-3分别与reelin双重标记以研究CR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及凋亡情况;最后利用免疫印迹方法对海马组织内reelin的活化片段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随着海马发育CR细胞逐渐减少,不同时期的reelin阳性CR细胞可以分别被谷氨酸、GABA、Caspase-3标记;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内CR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免疫印迹法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统计结果吻合。 结论 出生后CR细胞的丢失是由于凋亡所致,在海马发育的不同时期CR细胞分泌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以此来调节突触间的信息传递与突触可塑性。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内CR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CR细胞丢失可能与AD相关的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7.
脑的进化及其基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锦波  席艳  李瑞玲 《解剖学研究》2010,32(1):59-65,74
研究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比较解剖学有利于对脑进化的认识。哺乳动物新皮质的出现在进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的进化受多种基因的调节,如小头基因、SHH、Foxp2、Want-3a、BMP基因等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亲和性、时间亲和性以及移植治疗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组织细胞共培养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组织的微环境下的黏附和向神经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 与肝片、肺片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海马脑片上的黏附力最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后7d(P7)小鼠脑片上的黏附力最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递减的趋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野生型小鼠和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片上都能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且两者无显著差异。 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适宜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并且年龄越小移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亚硝酸盐暴露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分子机制。 方法 36只2月龄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60 mg/kg)和高剂量组(120 mg/kg),每组12只进行亚硝酸盐灌胃3个月,观察小鼠的生长状况,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检测睾丸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及DNA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相关酶的表达情况。 结果 亚硝酸盐暴露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体重增加缓慢,睾丸指数降低(P<0.01),形态发生病理性改变;亚硝酸盐暴露组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同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 亚硝酸盐暴露通过抑制雄性小鼠生长发育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诱导睾丸生精细胞凋亡,造成雄性生殖毒性;DNA甲基化及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升高,提示表观遗传学可能参与了亚硝酸盐暴露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损伤过程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0.
Dil散射标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技术介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邓锦波  于东明  吴萍 《解剖学报》2006,37(5):596-598
目的对标记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DiI散射法(DiI diolistic assay)进行改进,使操作更简捷,效果更为理想。方法用C57/B6J小鼠,对固定或培养的脑片内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进行DiI散射法标记。结果该方法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细微结构,其中包括树突小棘。结论DiI散射标记法标记细胞的细微结构效果得到改善,可用于对树突棘分析,特别是可以直接在培养的脑片上对神经元与神经胶质进行活体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