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HBV或HCV单纯感染患者(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HBV和HCV重叠感染急性期患者仅IFN-γ水平升高(P<0.01),慢性期患者仅IL-6水平升高(P<0.01);而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及IFN-γ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IFN-γ的水平与ALT、TBil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发病和转归与IL-6及IFN-γ分泌的异常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与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MEIA)两种方法对"乙肝两对半"中抗-HBc检测结果判断,减少误诊.方法:用ELISA筛选出200例特殊模式用MEIA方法再次检测核心抗体,并进行HBV-DNA含量检测结果分析.结果:ELISA与MEIA两种检测方法对抗-HB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BV-DNA含量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是最早出现在体内的非保护性抗体,MEIA是检测特殊模式较好方法,联合HBV-DNA含量检测结果共同分析,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3.
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与HBV 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区编码的产物前s1抗原,其第21~47位氨基酸为肝细胞膜的受体,HBV可通过这一受体黏附到细胞膜上从而进入肝细胞(J Med Virol,1992,37:116)。因此,前s1抗原在HBV侵入肝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我们对383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和HBV DNA同时进行检测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的HBV五种血清学指标和HBV DNA的变化。方法:以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1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中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种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通过观察,31例患者肝移植术后6个月内HBV血清学标志物显示,93.5%(29/31)患者HBsAg阴转,54.8%(17/31)患者HBeAg阴转,100%(23/23)患者HBV DNA阴转;且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肝功能ALT、AST均正常。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经过6个月内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和HBV DNA动态观察,为实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患者的恢复情况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清GPC3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AFP联合肝脏超声筛查和随访是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但对慢性肝病基础上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与小肝癌的鉴别仍较困难。AFP≥200μg/L作为诊断肝癌临界值(cut-off值),敏感度仅为20%~45% AFP异质体(AFP-13)检测等对肝癌有很好的特异度,但是敏感度也低H0。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通过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表面脂质的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参与调节胚胎生长发育。国外研究显示,GPC3在80%~90%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民族XRCC1基因399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肝癌患者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健康献血人员92例。针对XRCC1基因的10号外显子设计引物,PCR产物利用MspⅠ限制性酶切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分成XRCC1 399Arg/Arg,399Arg/Gln,399Gln/Gln三种,分析XRCC1多态性与肝癌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肝癌患者中XRCC1 399Arg/Arg 32例(64.0%),Arg/Gln 14例(28.0%),Gln/Gln 4例(8.0%);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rg/Arg 30例(49.2%),Arg/Gln 23例(37.7%),Gln/Gln 8例(13.1%);健康人群Arg/Arg 46例(50.0%),Arg/Gln 41例(44.5%),Gln/Gln 5例(5.5%)。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XRCC1399Gln基因(基因型Arg/Gln和Gln/Gln)并不增加患肝癌的风险性(OR=0.563,95%CI:0.277-1.141,P=0.109);以肝炎肝硬化为对照组,XRCC1 399Gln基因同样与患肝癌的易感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OR=0.544,95%CI:0.253-1.170,P=0.118)。结论XRCC1基因密码子39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汉民族原发肝癌危险性无统计学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特点.方法 以40例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22例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戊肝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乙戊重叠感染组,三组之间ALT、AST、TBIL、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戊肝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的白蛋白、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戊重叠感染、乙戊重叠感染与单纯戊肝相比较临床合并症多、并发症重.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特别是乙戊重叠感染患者,要加强临床监测,提高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意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泛昔洛韦 (FCV)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治疗效果 ,并评估其安全性 ,将 4 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FCV治疗组 ( 2 0例 ) ,一般药物 (维生素C、复方益肝灵或葡醛内酯 )对照组 ( 2 0例 ) ,疗程均 1 6周。定期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结果 :疗程结束时FCV组ALT复常率为 6 5 % ( 1 3/2 0 )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5 % ( 7/2 0 ) ,P <0 .0 1。HBV DNA定量明显下降 ( 2个数量级 )者 ,FCV组为 6 0 % ( 1 2 /2 0 ) ,高于对照组的 1 0 % ( 2 /2 0 ) ,P <0 .0 1。另外 ,FCV组有 6例HBeAg阴转 ,其中 3例转为抗HBe阳性 ,对照组无此现象 (P <0 .0 5 )。 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提示 :泛昔洛韦可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 ,促进肝功能恢复 ,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特点.方法 以40例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22例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戊肝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乙戊重叠感染组,三组之间ALT、AST、TBIL、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戊肝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的白蛋白、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戊重叠感染、乙戊重叠感染与单纯戊肝相比较临床合并症多、并发症重.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特别是乙戊重叠感染患者,要加强临床监测,提高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意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