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0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高血压合并肥胖与瘦素受体基因GIN223Arg变异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644例武汉地区居民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的基因型,其中包括高血压合并肥胖256例,高血压非肥胖136例及对照者252例。结果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与男性高血压合并肥胖相关,A等位基因与男性患者的体质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相关,P值分别为0.031,0.023,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A等位基因的男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比值比(OR)为2.513(95%可信限为1.216~5.129)。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与男性高血压合并肥胖者体质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相关,是男性高血压合并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 以合成的α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7例人血清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120例(A组),糖尿病肾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111例(B组),正常对照组46例(C组),A组中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阳性者71例(A1组),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阴性者49例(A2组),A1、A2两组均给予缬沙坦、哌唑嗪、尼群地平、双氯噻嗪、阿司匹林,分别观察它们的降压疗效.结果 A组α1和AT1受体阳性率(55.8%、59.2%)与B组(27.9%、35.1%)、C组(7.5%、1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后A1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2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选择降压药物哌唑嗪和缬沙坦,不但降压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3.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11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不能耐受的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高血压合并左室扩大舒张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55例,均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10mg,po,tid,阿司匹林100mg,po,qd;治疗组加服缬沙坦80~160mg, po,qd,对照组加服尼群地平10~20mg,po,tid,疗程均为6mo。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反映左室形态的指标(LVID和LVMW)及反映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E/A比值, VTIE,VTIA,E-VTI/A-VTI)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和54%,死亡率分别为2%和9%,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缬沙坦不仅可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逆转扩大的左心室,并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对厄贝沙坦(Irb)抑制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自建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DN组和厄贝沙坦干预(Irb+DN)组,并设正常大鼠对照(NC)组。ELISA法测定DN组和Irb+DN组大鼠血清AT1-AA水平。4周后平行检测相关各组有关指标变化: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ing测定肾脏内质网应激(ERS)标志蛋白GRP78及凋亡蛋白CHOP、p-JNK和Caspase-12表达水平。统计学比较各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1)DN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及GRP78、CHOP、p-JNK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16.65%±5.01%、0.751±0.030、0.757±0.056、0.603±0.048、0.709±0.047)均较NC组(0.38%±0.24%、0.334±0.001、0.249±0.026、0.209±0.003、0.348±0.004)显著增加(P0.01),Irb+DN组均明显降低(9.14%±5.98%、0.528±0.022、0.551±0.027、0.410±0.038、0.520±0.001,P0.01)。(2)DN组AT1-AA阳性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及前述蛋白水平(20.05%±1.71%、0.774±0.026、0.809±0.014、0.643±0.026、0.748±0.025)均高于AT1-AA阴性大鼠(13.24%±4.93%、0.728±0.003、0.705±0.010、0.562±0.018、0.670±0.022,P0.01或P0.05)。(3)Irb+DN组中AT1-AA阳性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及ERS相关蛋白表达(7.27%±3.97%、0.511±0.018、0.530±0.023、0.378±0.012、0.500±0.012)均较AT1-AA阴性大鼠(11.02%±7.21%、0.545±0.002、0.572±0.006、0.443±0.020、0.540±0.021)减少更明显(P0.01或P0.05)。结论:AT1-AA对DN大鼠肾脏ERS反应及ERS介导的肾脏细胞凋亡有影响,并在Irb抑制ERS相关的CHOP-JNK-Caspase-12凋亡途径、减少细胞凋亡、保护肾脏功能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口服(80-160mg,每日一次),分别于治疗前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压、心率等基线资料;分析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24h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治疗前差异;并通过超声测定两组肱动脉血管内径和基础血流,计算内皮依赖性血管内径变化率(EDV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径变化率,比较其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及MMP-9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EDV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径变化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减少2型糖尿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并通过改变基质重构实现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抗AT_1、α_1、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升高,并可能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7.
白伟伟  赵林双  刘晔  谭学莹 《微循环学杂志》2013,23(1):16-17,20,5,2,1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其肾损害的关系。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6只,其中29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左菌素(STZ)法成功复制DM模型(DM组),另7只用作对照(N组)。16周后,应用ELISA检测两组大鼠血清AT1-AA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DM组AT1-AA阳性大鼠定为A组,AT1-AA阴性大鼠定为B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PE)、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果:DM组大鼠中分布于A组11只(37.93%),分布于B组18只(62.07%),N组大鼠中有2例AT1-AA阳性(28.57%)。DM组AT1-AA阳性率明显高于N组(P<0.05);A组UPE、BUN及Scr水平均高于B组(P<0.01)。结论:自身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DM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A治疗组(46例)、B对照组(42例)。A组在使用降糖药的基础上口服津力达颗粒,B对照组单纯使用降糖药,治疗一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A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降糖药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B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A在改善脂代谢方面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临床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乏力、便秘)改善亦较对照组B明显(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甲亢心肌肥大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心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探讨AT1-AA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前2组灌服左甲状腺素钠制备甲亢大鼠模型,甲亢+奥美沙坦组同时给予奥美沙坦。以心脏质量指数(HWI)和心钠肽(ANP)mRNA作为心肌肥大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T1-AA,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PI3K/p-Akt的表达水平;根据AT1-AA检测结果,将甲亢组和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分为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AT1R及PI3K/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HWI增加,ANP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甲亢组大鼠HWI及ANP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P<0.05)。(2)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AT1-AA 阳性率及光密度(D)值(61.11%,72.22%和0.44±0.12,0.49±0.08)高于对照组(16.67%和0.28±0.05,P均<0.01)。(3)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AT1R和PI3K/p-Akt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与甲亢组相比,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p-Akt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4)甲亢组大鼠中,AT1-AA阳性组PI3K/p-Akt的表达明显高于AT1-AA阴性组(P<0.01);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中,AT1-AA阳性组PI3K/p-Akt的表达较AT1-AA阴性组降低(P<0.05)。结论 AT1-AA可能通过AT1R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甲亢心肌肥大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甲亢心肌肥大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心肌组织PI3K、Akt的表达,旨在探讨AT1-AA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 制备甲亢大鼠模型,以心脏质量指数(HWI)和心钠肽(ANP)mRNA作为心肌肥大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T1-AA,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大鼠AT1R、PI3K和p-Akt的表达情况;根据AT1-AA检测结果,将甲亢组大鼠分为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AT1R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甲亢组大鼠HWI明显增加,AN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2)甲亢组大鼠AT1-AA 阳性率及OD 值(61.11%和0.44±0.12)明显高于对照组(16.17%和0.28±0.05)(均P<0.01)。(3)甲亢组大鼠AT1R 的表达(0.66±0.04)较正常对照组(0.44±0.03)明显升高(P<0.05);AT1R在AT1-AA阳性组表达(0.69±0.02)明显高于AT1-AA阴性组(0.62±0.04)(P<0.05)。(4)甲亢组大鼠PI3K、p-Akt的表达(0.66±0.05和0.43±0.4)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44±0.01和0.27±0.01)(均P<0.001);PI3K和p-Akt表达水平在AT1-AA阳性组分别为0.68±0.06和0.45±0.03,明显高于AT1-AA阴性组的0.63±0.03和0.4±0.01(P<0.01)。结论AT1-AA可能通过AT1R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甲亢心肌肥大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