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2例胎儿颜面部行三维扫查、表面三维重建成像;将三维成像结果与胎儿娩出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三维表面成像对颜面结构的显像效果、 对颜面结构畸形的正确判断能力,并分析影响成像的因素。结果:142例中获得胎儿颜面表面三维图像者133例,成功率93.4%;133例已成像胎儿中,颜面正常儿115例,其三维成像诊断与产后检查相符;颜面部畸形者18例,其中单发畸形11例,多发复合畸形7例,经三维成像正确诊断16例,漏诊2例,三维表面成像诊断颜面畸形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对颜面畸形病灶检出率为82.3%。结论:颜面三维表面成像具有空间立体显像效果,可立体、直观、全面地显示颜面结构的外形及比邻关系,为临床提供了胎儿颜面畸形部位及程度的形象化图像依据,是提高胎儿颜面畸形诊断准确度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2.
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三维超声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方法观察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了解其三维声像特征,探讨三维超声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产前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怀疑有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病例进行三维超声检查。三维成像方法采用表面成像和最大透明成像法,并对扫查存入的三维数据库同时进行多平面分析。通过与产后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对诊断病变部位、形态改变细节的准确性。结果:15例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中,无颅骨畸形2例;脊柱侧弯1例;脊椎裂1例;四肢短小畸形4例;上肢缺如2例;前臂畸形2例;手部缺指畸形2例;足内翻1例。所有病例都能够进行三维扫查并得出表面或最大透明三维立体图像。产前二维超声对病变部位和病变细节判断准确者分别是10例(66.7%)和8例(53.3%);而三维超声对病变部位和病变细节判断准确者分别为15例(100%)和13例(86.7%)。结论:表面三维超声立体成像能够得出骨骼畸形的外貌特征,采用最大透明成像方式能够了解畸形的骨骼数量和形成改变。三维超声对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是二维超声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3.
三维超声成像对特殊类型子宫畸形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冠状面三维超声成像对特殊类型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可疑子宫畸形的病例分别行经阴道二维扫查或三维扫查诊断,比较两组不同种类子宫畸形的构成比,总结特殊类型子宫畸形声像特征。结果共诊断302例子宫畸形,行二维扫查可获得明确诊断127例,行三维超声获得诊断175例。两组诊断子宫畸形种类的构成比有明显差异(P=0.001),三维超声诊断特殊类型子宫畸形明显多于二维超声(P=0.001)。结论采用子宫冠状切面三维超声成像能够得到子宫发育异常的准确信息,对于临床少见的疑难、复杂的子宫畸形能够起到精确诊断、指导临床处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卵巢Brenner瘤的超声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病理改变对照分析。方法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观察卵巢Brenner瘤9例;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Brenner瘤超声表现为:瘤体呈“蛋壳”征,后方有明显的声衰减;肿块边界清晰的不均质低回声或部分低回声病灶。4例经CDFI检查,1例恶性瘤体内探及较多血流信号,其余3例良性者瘤内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卵巢Brenner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DFI可能有利于良恶性Brenner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为先天性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CAPVS)的超声特征。方法收集产前超声诊断为 CAPVS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Ⅰ型和Ⅱ型 CAPVS 的声像特征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20例 CAPVS。14例Ⅰ型病例中,11例静脉导管缺失、脐静脉连接异常,3例静脉导管存在肝脏小、门静脉及分支未显示,10例 (71%)合并其他畸形,染色体异常 3例。6例Ⅱ型病例中,1例静脉导管缺失,2例左门静脉消失,3例门-肝静脉吻合,仅 1例合并结构畸形,2例行染色体检查正常。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发现和诊断 CAPVS。大部分Ⅰ型 CAPVS 病例合并其他畸形,部分合并染色体异常,而Ⅱ型病例合并畸形者较少。  相似文献   
66.
一、概述唇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属于口腔颌面裂畸形,指不同程度的裂隙位于唇部和(或)腭部,包括单纯唇裂、单纯腭裂和唇腭裂。唇腭裂的患病率约为1.4‰。随着相关修复整形技术的进步,大部分单纯唇腭裂经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大约30%的唇腭裂属于综合征型并伴有其他异常,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7.
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 (PEIT)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 2 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PEIT治疗。 10例行PEIT 5天后手术切除肌瘤 ,观察肌瘤内坏死情况 ;15例在行PEIT后定期观察肌瘤体积及内部血流变化。结果  10例手术组 5例注射无水乙醇 3ml者 ,肌瘤中央坏死范围直径约 2cm ,另 5例注射 5ml者 ,坏死范围直径约 3cm ;未手术组注射治疗前平均肌瘤体积 10 5 5cm3 ,2个月后缩小为 74 6cm3(P <0 0 1) ;6个月后体积未再增大 (6 2 4cm3 ,P >0 0 5 ) ,彩超显示肌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明显减少。结论 PEIT治疗子宫肌瘤灭瘤效果确实 ,近期疗效满意 ,有关远期疗效及剂量与效果的关系正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
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早期超声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红宁 《广东医学》2002,23(8):780-781
产前诊断技术已能在出生前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 ,但目前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大多为侵入性 ,有一定的并发症及胎儿丧失率。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及经验的积累 ,在孕早、中期用超声手段筛查和诊断染色体异常在优生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遗传超声学 (geneticsonography/geneticsonogram)这一新概念的诞生 ,显示它已开始成为妇产科超声领域的重要分支 ,将为围生医学的发展起巨大的作用。1 遗传超声学内容与常用指标由于染色体异常胎儿早期出现一过性功能及代谢紊乱 ,累及淋巴、泌尿和中枢神经系统 ,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新生儿血糖变化及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出生后 1、4、8、12、2 4、48、72h对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30 6例进行血糖系列监测。【结果】新生儿出生后 1h的平均血糖浓度较低为 (2 8± 0 95 )mmol/L ,4h后升高并逐渐稳定为 (3 2 2± 1 0 3)mmol/L ;有糖代谢异常母亲的新生儿、巨大儿、低体重儿 ,其出生 3天内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 2 2 4% (11/ 49)、36 9% (31/ 84)、2 9 6 % (8/ 2 7) ,显著高于无以上并发症的正常新生儿 (11 6 % ,17/ 146 )。【结论】纯母乳喂养儿出生 1h血糖偏低 ,有糖代谢异常母亲的新生儿、巨大儿、低体重儿 ,出生 3天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应给予严密监测 ,以预防有症状的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70.
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监测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方法对小脑蚓部发育的监测价值,同时获取胎儿各孕周小脑蚓部发育的正常参考值。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经腹、经阴道二维和经腹三维超声等方法观察200例中晚孕期胎儿小脑结构,记录并比较3种方法显示小脑正中矢状切面,即小脑蚓部最大切面的成功率。测量小脑蚓部前后径、上下径和切面面积,并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结果经腹二维、经阴道二维和经腹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显示小脑蚓部成功率分别为35.5%、26.0%及98.5%,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应用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测量小脑蚓部前后径、上下径和最大切面面积均与孕周呈正相关。结论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能够克服二维扫查难以获取胎儿头颅正中矢状切面的不足,得到满意的小脑正中矢状切面图像。小脑蚓部随孕周发育的变化规律及其正常测量数据为进一步判断病变提供了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