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正> 用大动物复制病理模型,并从动物的动脉采血样,是病理生理常用的的实验手段之一。以往的采血方法是将动脉远心端结扎,向心端插动脉插管。此法虽然操作简便,但由于动脉血流受阻,动脉结扎处远端组织血流中断,尤其在颈动脉施行动脉插管时,使动物脑部缺血、缺氧,影响实验指标,干扰实验结果。 由于以上采血力法存在严重的缺点,因此我们在方法上进行了改进。用改进的方法对48例狗进行了颈  相似文献   
22.
本实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大鼠无菌性炎症(AI)发热时血清及丘脑下部组织铜(Cu)、锌(Zn)、铁(Fe)、镁(Mg)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发热高峰组动物血清Cu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Zn、Fe含量明显减少(P<0.01),Mg无明显变化;发热高峰组动物丘脑下部组织Cu、Zn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05,P<0.01),但Fe、Mg含量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大鼠AI发热时血清微量元素Cu、Zn含量与丘脑下部Cu、Zn含量变化无关。(r=0.214,r=-0.125)。血清Cu含量增加,Zn、Fe含量减少可能参与动物AI发热时的急性期反应,并与机体发热时的防御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3.
给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 ET)复制发热模型,观察大鼠ET性发热时不同脑区组织cAMP含量和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在发热高峰时与对照组比较,丘脑下部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1),并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827);丘脑下部AC活性也显著增强(P<0.001),也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774)。脑干AC活性显著增强(P<0.05),但与体温变化无正相关关系(r=0.203),cAMP含量也无明显变化。脑皮质cAMP含量和AC活性均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显示:ET可能是通过共同信息物质——内生致热原(EP),以一定方式作用于丘脑下部视前区神经元的细胞膜内AC,使其活化作用于ATP,使ATP分解生成cAMP,从而使局部cAMP含量增加,再通过某种方式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24.
STEAP1在人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STEAP1在中国人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应用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STEAP1在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 结果:RT-PCR结果显示前列腺癌STEAP1 mRNA高表达,正常前列腺则表达较弱;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组织中STEAP1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阳性染色细胞主要分布在正常前列腺腺上皮细胞和前列腺癌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基底细胞染色阴性,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及胞浆,而且在腺上皮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 主要分布在前列腺腺管管腔一侧。结论:STEAP1在中国人前列腺癌组织中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靠近前列腺腺管一侧的前列腺上皮细胞膜,依据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其表达的解剖分布与表达水平提示STEAP1与前列腺内物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A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取抗凝血,Ficoll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RT-PCR检测PS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A蛋白表达。结果(1)血清PSA>40.0ng/ml者23例,两者均表达的19例,阳性符合率82.61%(19/23);血清PSA <20.0ng/ml者16例,两者均表达的5例,阳性符合率31.25%(5/16);(2)PSA 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3)血清PSA<20.0ng/ml的16例患者随访18个月,1例PSA mRNA及蛋白均表达阳性者,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半年内死于癌转移。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A mRNA及蛋白的联合检测是判断前列腺癌微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可预示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经直肠超声分析前列腺癌声像特征并测量前列腺内腺、外腺与总体积,参考PSA探讨前列腺内腺PSA密度(IPSAD)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癌声像特征及经超声引导下6点活检病理诊断的49例前列腺癌、96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1)前列腺癌声像特征以低回声为主,晚期可见被膜浸润及不规则。(2)前列腺内腺体积增生与癌有显著性差别。(3)PSA、PSA密度(PSAD)、IPSAD在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4)I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度为75.5%,敏感度为93.3%,优于PSAD。结论前列腺癌声像特征及IPSAD是鉴别前列腺癌与增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的术式。方法 采用保留尿道外扩约肌、膀胱颈环状肌纤维及单侧血管神经束 ,吻合时将膀胱颈黏膜外翻固定再与尿道对端吻合的手术方式对 2 8例病人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 尿道外括约肌保留尿失禁发生 1例 ,占3.5% ,尿道狭窄仅发生 1例 ,随访 6~ 40个月 ,最大尿流率 2 3.2~ 32 .4 ml/ s。结论 手术方式和外科技术是影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的重要因素 ,保留尿道外括约肌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将膀胱颈黏膜外翻再与尿道对端吻合可以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点活检诊断早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的超声影像与超声引导下6点系统活检病理学检查的关系,提高早期PCa检出率。方法研究对象为PCa集团普查发现的血清PSA>4.0ng/ml的329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受检者,每位受检者均行血清PSA检测及前列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1)329例接受前列腺活检病例中PCa患者93例(28.3%),其中前列腺腺癌88例,其他类型癌5例。(2)93例PCa患者的超声影像中见低回声反射区组为56例(60.2%),其余37例为无异常回声组(39.8%)。(3)88例前列腺腺癌中,53例低回声反射区组PSA平均值为(60.50±39.79)ng/ml,35例无异常回声组PSA平均值为(12.74±8.25)n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PSA含量4.0 ̄10.0ng/ml区间者17例,无低回声反射区者15例,占88.2%。(4)早期病例(A,B期)中无异常回声组占82.9%。结论在超声影像学无异常的血清PSA增高的人群中,经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能够发现早期PCa。  相似文献   
29.
双击大鼠肝脏I-κB和TLR2mRNA的表达及参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致大鼠肝脏损伤的机制及参麦的抗休克作用和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双击(HS+LPS)组,参麦注射液大小剂量(HS+LPS+SM)组。双击模型的复制:动物放血至MAP 40 mmHg维持10分钟,然后舌下注射LPS1.5mg/kg,4/小时后测定血清中N0含量、NOS活性以及肝脏TLR2、IκBαmRNA的表达。结果 SM可降低HS+LPS组引起的NOS活性、NO含量的增高以及TLR2mRNA表达的增加,同时增加bκBαmRNA的表达。结论 SM可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TLR2以及上调I-κBαmRNA的表达,降低NOS活性及NO的含量,减轻内毒素引起的组织过氧化反应,从而实现保护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UDS)与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的意义。【方法】2000年9月至2007年6月共诊治BPH患者857例,术前均行UDS与TRUS检查,然后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545例,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302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0例。【结果】TRUS示平均前列腺左右径(5.24±0.85)cm,上下径(3.67±0.57)cm,前后径(3.33±0.45)cm,内外腺厚径比2.37/1,前列腺体积(36.23±18.17)cm3,前列腺质量(57.49±8.26)g。UDS示膀胱容量(320.5±30.0)mL。最大尿流率(Qmax)(5.6±0.8)mL/s。所有病例皆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单纯BOO而不伴明显膀胱功能障碍者407例(47.5%),不稳定膀胱162例(18.9%),低顺应性膀胱136例(15.9%),低顺应性伴不稳定膀胱45例(5.3%),高顺应性膀胱即逼尿肌收缩无力146例(17.0%),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6例(0.7%)。【结论】对BPH患者,术前常规行TRUS与UDS(如果条件许可术后可进一步行尿动力学追踪),充分评估整个尿路的情况,发现有膀胱功能障碍问题,术前依据发生障碍的原因给予纠正;根据TRUS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及估计经尿道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术后给予辅助治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BPH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