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5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邵俊华  薛静 《浙江医学》2014,(4):321-323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一类抗中性粒细胞胞质的自身抗体,其靶抗原主要为丝氨酸蛋白酶3(PR3)或髓过氧化物酶(MPO),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根据2012年欧洲风湿病年会(EULAR)颁布的最新分类方法[1]可分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本文回顾了25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尽早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为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影响 ,以培养的人大网膜VEC为模型 ,检测不同浓度AVP作用下VEGF浓度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显示 ,1× 10 -91× 10 -7mol/LAVP作用 6h后 ,VEGF浓度及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1)。提示AVP呈浓度依赖性地刺激VEC分泌VEGF ,PKC可能介导了AVP刺激VEC分泌VEGF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杨敏  薛静 《安徽医学》1996,17(4):59-60
<正> 如意健康散由独活、红藤、冰片、肉桂、乳香等中药粉剂装袋使外用敷药,有较强的抗炎、止痛、消肿作用,现将药效学实验报告如下。 一、镇痛实验 1.方法:(1)小鼠热板法 按文献法,热板恒温55℃,以小鼠舔后足反应潜伏期为痛阈指标。(2)小鼠扭体法ip1%冰醋酸 0.2ml/只,立即记录 15min内扭  相似文献   
44.
薛静  范国军 《新疆医学》1997,27(2):127-128
反流性食管炎常因胃内容物(胃酸、胆汁)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和组织损害而发生。包括反酸、嗳气、反食、烧心、咽下疼痛,胸骨后痛等一系列临床征群。目前尚无很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思密达联合洛赛克、普瑞博思等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消化性溃疡血脂质过氧化物改变的临床观察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830000)薛静,刘国利,冷兴文,李新华近年研究认为,氧自由基与组织炎症、肿瘤形成等有一定关系。本文对sl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改变进行了观察,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对...  相似文献   
46.
正本文所指的股四头肌断裂为股四头肌肌腱在髌骨上缘处的断裂,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文献仅有零星个案报道[1-5],国外文献显示股四头肌断裂多见于60岁、且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6]。1991年的一篇文献统计了891例自发性肌腱断裂患者,其中股四头肌断裂仅占3%[7]。对于股四头肌断裂,多采用髌骨双骨道固定或直接缝合的手术方法。我们在临床中设计了髌骨3个细骨道加缝合锚钉联合固定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2016年12月,我  相似文献   
47.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具有红斑、水肿性皮损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是其中一种特殊临床亚型,以典型的皮疹但无明显的肌肉损害为特征,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皮肤改变[1]。但该病不同于其他类型炎症性肌病,容易发生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且病死率高,临床表现除皮疹外缺乏其他特征,易误诊漏诊。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改善预后,笔者对本科2010-01-2012-03收治的10例ADM合并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强直性脊柱炎(AS)为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炎性关节病变,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及对该病的认识普及,国内目前存在部分过度诊断治疗及误诊情况。本文对国内报道的具有脊柱关节病表现被误诊为AS的各种疾病进行初步荟萃分析,总结原因以期减少对该疾病的误诊、错诊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同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明显好转,11例抢救成功,2例最终放弃治疗。结论:通过严密病情监测,周密细致的护理,做好并发症预防,是提高IABP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背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载药微球和纳米粒既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释放。目的:分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突释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联系紧密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目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单凝聚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造成其突释的原因首先是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导致药物很容易从微球进入释放递质中,其次是在微球释放初期,药物从微球中的孔洞和缝隙中释放出来导致突释。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微球载药量、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等。虽然国内外对突释机制以及控制突释措施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优化与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突释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