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8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
许昌市217例小儿中毒原因调查分析王宝光1刘风娥2邢万福1何红伟1陈金丽1薛峰1近年来小儿急笥中毒方式及中毒物的种类日益增多,为了解我市小儿中毒的动态情况,为今后预防提供依据,于1994年11月对近4年中毒的小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腰椎间盘突出的CT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CT测量指标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椎间盘突出的二个测量指标—矢状径和横径指数(STI)以及矢状径指数(SI)对115例不同程度腰腿痛的CT检查结果进行测量,其中轻度20例,中度45例,重度50例。结果: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的STI均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与重度的STI均数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轻度、中度和重度的SI均数两两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STI与SI指标作为衡量椎间盘突出的量化指标客观可靠,SI更简化,更实用  相似文献   
73.
陕西省1959~1999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陕西省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 40年发病、死亡、三间分布情况及预防接种对该病的影响。方法 用病原培养和血清凝集试验调查疫区宿主动物。结果  195 9~ 1999年钩体病共发生 5 973 5例。年平均发病率 6 185 3 /10万 ,1960~、 1970~、 1980~、 1990~、 4个时期平均发病率为 2 8 4761/10万、1 863 1/10万、 0 63 5 0 /10万和 0 42 3 0 /10万 ,发病率逐期下降。累计死亡 65 8人 ,年平均病死率 1 14 %。累计发病 3 6个县 ,发病县数有扩大的趋势。主要发病季节、职业、性别、年龄和地区分别是 9、 10月 ( 91 81% )、农民 ( 83 40 % )、男性 ( 74 2 7% )、青壮年 ( 79 0 2 % )和汉中地区 ( 91 81% )。结论 构体病流行强度在使用菌苗 ( 1965年 )后较使用菌苗前减弱 (P <0 0 1)。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黄疸出血群为主要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和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耐药状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M H琼脂与血碟两种培养基分别对临床分离肠球菌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试。结果 M H琼脂及血碟上所测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 98.5 3%和 4 8.5 3%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 (10 μg 片 )、环丙沙星的敏感率M H琼脂均较血碟所测偏高 ,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则为血碟较M H琼脂所测稍高 ,只有高浓度庆大霉素在两种培养基上敏感率相同均为 30 % .结论 必须按照NCCLS规定用M H琼脂做肠球菌药物敏感测定培养基。肠球菌对临床常用 6种抗生素以万古霉素最敏感。庆大霉素联合用药的选择机会只有 30 % .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改变。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淋巴细胞显著增多。结论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多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6.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黄韧带增厚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黄韧带增厚的MR表现.方法 对103例经MRI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有黄韧带增厚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腰椎向前滑脱患者79例,向后滑脱患者24例,向前滑脱比向后滑脱黄韧带增厚明显,增厚的黄韧带厚度在5~12mm之间,在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强度,T2WI上呈低信号强度.在近椎小关节的旁中央矢状层面增厚最为明显,并呈结节状、三角形状向椎管内突出.结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常伴有黄韧带增厚,MRI是诊断黄韧带增厚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根治术的血清HBV DNA阳性的具有完整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的肝癌患者156例。术后分为单纯手术的对照组80例和同时接受手术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76例,抗病毒方案为口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术后1 m和3 m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1.63±1.15)×104copies/ml和1×102copies/ml,较抗病毒前显著降低(P0.05),而80例未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变化;未抗病毒组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0.25±2.56)月,而抗病毒组为[(21.43±3.35)月,P0.01];未抗病毒组和抗病毒组患者1 a、3 a、5 a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4.6%、22.3%、0.0%和73.1%、36.2%、2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抗病毒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为(18.42±3.21)月,抗病毒治疗组为[(30.28±2.62)月,P0.01];未抗病毒治疗组和抗病毒组患者1 a、3 a、5 a总生存率分别为81.2%、42.0%、16.3%和92.2%、73.4%、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的肝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给予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8.
爆炸伤指由于爆炸形成的人体损伤,分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类。最近笔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手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成功治疗小儿鞭炮爆炸伤患者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因"双大腿、阴茎鞭炮炸伤10h"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人路椎问融合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31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共融合33个椎间隙,其中L4-515例,LsS114例,L4-5和L。s。双节段为2例。26例伴有腰椎滑脱,5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随访16-34个月,平均2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问120rain,出血约700mL。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术后1例患者出现神经根痛加剧,1年后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根据JOA评分,术前(15.1士3.1)分,末期随访时(26.0±2.O)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2%。结论经椎间孔人路椎间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AO双接骨板系统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AO双接骨板系统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AO双接骨板系统治疗27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术后1周切口感染1例,骨化性肌炎(BrookⅠ度)2例。无尺神经损伤、接骨板螺钉断裂等情况。肘关节功能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优8例,良14例,可3例,差2例。结论尺骨鹰嘴截骨能为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提供满意的术野暴露,而双接骨板系统能提供足够坚强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