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医药卫生   32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关节镜技术是20世纪骨科领域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之一,其广泛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关节创伤的诊疗水平.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新器械的不断开发,关节镜技术发展迅速,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除关节置换手术外,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已基本取代关节切开术.  相似文献   
322.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荧光质粒的构建及经脂质体转染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酶消化分离法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并采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免疫细胞染色进行鉴定.双酶切法切取TGF-β1的cDNA片段,通过T4 DNA连接酶连接到pEGFP-C1载体上构建pEGFP-C1-TGF-β1表达质粒.用构建的pEGFP-C1-TGF-β1表达质粒经脂质体转染软骨细胞,在12、24 h、2、4、6 d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TGF-β1基因的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培养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细胞染色显示细胞胞质染成棕黄色,胞核基本不着色.pEGFP-C1-TGF-β1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成功构建,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表达质粒的DNA序列完全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的软骨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软骨细胞的转染率分别为12 h:(8.22±2.02)%,24 h:(16.54 4±2.91)%,2 d:(14.06±3.67)%,4 d:(14.24±2.62)%,6 d:(12.36±2.28)%.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软骨细胞TGF-β1基因拷贝数为16 277±1779,高于未转染软骨细胞的3095±205(P〈0.05).结论:构建的TGF-β1荧光质粒可以转染软骨细胞并获得表达,为基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23.
目的 观察生物热熔胶与同种异体骨板治疗犬胫骨骨折的疗效,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板联合生物热熔胶治疗长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将32只Labrador犬的一侧胫骨制成横行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粘接固定组16只,用生物热熔胶与冻干同种异体骨板粘接固定;金属接骨板固定组16只,用金属接骨板与螺丝钉内固定.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324.
经伤椎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段A3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伤椎固定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胸腰段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脊髓损伤的AO分型为A3型的52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23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5.3±8.3)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9例、L_111例、L_2 2例.B组29例为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传统后路跨节段经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7.3±6.8)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7例、L_120例、L_2 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对患者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7.4±10.9)个月.A、B两组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JOA、VAS平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3.7°±7.7°、8.8°±5.0°,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9°±1.5°、5.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29.4±6.0)%、(21.7±6.9)%,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3.1±0.8)%、(6.6±3.0)%,而术后即刻伤椎后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8.5±3.2)%、(6.1±1.8)%.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0±0.8)%、(3.4±1.0)%,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术后即刻平均矫正度及术后2年平均丢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即刻CT显示11例(47.8%)椎管内骨折块完全复位、12例(52.2%)复位后矢状径狭窄<1/3,复位效果优于B组(P<0.01).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及与伤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B组出现2例螺钉断裂.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能获得更好的初期复位,术后2年矫正丢失较跨节段固定少.  相似文献   
325.
目的: 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筛选其能用于骨关节炎诊断、治疗或发病机制研究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4例)与健康志愿者血清(4例)蛋白图谱的差异,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初步分析,并用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所鉴定的蛋白。结果: 成功建立了骨关节炎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8个差异蛋白,其中5个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上调,3个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下调。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得到α2-巨球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上调,与双向荧光胶内差异凝胶电泳技术联合质谱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α2-巨球蛋白可作为骨关节炎潜在的疾病相关生物学标志物进一步研究,为骨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肌腱四隧道法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6月实施的双股双隧道PCL重建术43例。采用胫骨导向器,使胫骨隧道与胫骨的角度控制在50°~55°;胫骨侧的骨髓道入口位于胫骨前内侧取腱切口内,出口在胫骨平台后缘中心偏外侧,平台以下10mm的原PCL止点处。外上隧道出口为前外束,内下隧道为后内侧束,两隧道出口均在PCL止点范围内,其间约有3~5 mm的骨桥间隔。股骨骨道采用Inside-out技术:由外侧关节镜入口放入PCL上止点定位器;股骨隧道位于原PCL附着区,前外侧束隧道位于股骨髁间窝内髁外侧壁前上1∶30(右膝)或10∶30(左膝),距关节软骨边缘约7 mm位置;后内侧束隧道位于3∶30(右膝)或8∶30(左膝),距关节软骨10 mm位置。术中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残端,并同时治疗修复合并损伤。移植物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肌腱,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43病例随访18~3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后抽屉试验:阴性39例,+阳性2例,++阳性2例。Lysholm评分:术前(48.4±6.8)分,术后(92.7±5.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85,P<0.05)。Tegner活动评分:术前(3.3±1.3)分,术后(6.7±0.9)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8.55,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四隧道重建PCL术能达到解剖重建的目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