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Goldenhar 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Goldenhar 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男34例,女35例,绝大多数为散发患者(91.3%);双侧受累39例(56.5%),单侧受累30例(43.5%,左14:右16);耳前赘(88.4%)、眼球皮样瘤(84.1%)和其它眼异常(52.2%)是主要症状,半侧颜面短小与口面裂、颌发育不良、除耳廓畸形及耳前赘外的其它耳异常呈正相关(p<0.05),智力障碍与脑发育不良、视力减退、语言障碍、除耳廓畸形及耳前赘外的其它耳异常成明显正相关(p<0.01);患者母亲孕期接触的不良致畸因素有饮酒、服药和烫伤,8例患者接受了拷贝数变异分析,被检测到不同的微缺失或重复。 结论 Goldenhar 综合征表型复杂多样,属于相关发育领域的表型常伴发出现;双侧受累的患者往往症状更严重,需要接受更详细的临床检查;饮酒、服药、烫伤以及染色体微缺失或重复可能是Goldenhar 综合征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灸法作为中医学疗法之一在防治脑卒中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灸法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自噬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每组12只。灸法预处理组在造模前给予百会、大椎、足三里麦粒灸3壮/穴,1次/d,共治疗7 d。灸法预处理组末次艾灸30 min后,模型组和灸法预处理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缺血处理2 h后拔除中动脉线栓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仅给予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剥离,而并不插入线栓。再灌注12 h后,对3组大鼠进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Western-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区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及NLRP3炎症小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1),灸法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1);②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明显梗死灶,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可见明显缺血灶,其中灸法预处理组大鼠右侧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1);③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Beclin1、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灸法预处理组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及NLRP3蛋白表达降低(P<0.01);④结果表明,灸法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自噬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在肌肉骨骼超声影像诊断培训中应用"寓教于练"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对30名参加培训的进修医师进行一个月的"寓教于法"教学,其培养效果通过客观考题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 30名进修医师在培训后试卷的正确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进修医生对于整个培训内容方面的综合评价,满意度为100%,其中非常满意为70%,满意为30%。对于自己在肌骨超声诊断水平提高方面的自我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45%,满意为40%,不满意为15%。结论通过"寓教于练"方法的实施,能够让进修医师尽快掌握肌肉骨骼的超声解剖理论知识,具备常见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独立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训练。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估。结果在不同测量时间点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引起的疼痛,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和健康人群在十二经原穴体表导电量的异同。方法以痰热内扰失眠症患者30例为失眠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利用皮肤电生理特性测量技术,使用经络能量分析仪,测试记录十二经脉左右手足共24个原穴导电量,统计并研究痰热内扰失眠症患者导电量变化规律。结果失眠组手足24个原穴左右比较,十二经原穴导电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手足24个原穴左右比较,十二经原穴导电量只有胆、胃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失眠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经、脾经、肝经、胆经、胃经的原穴导电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痰热内扰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原穴导电量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蒋洁  杨文东 《临床医学》2013,(11):15-17
目的 观察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水平变化,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及检测血清黏附分子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随机选择行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分为腹腔镜手术(LA)治疗组(50例)和开腹手术(OA)治疗组(50例),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LA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OA治疗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血清sICAM-1水平与sP-sel呈显著正相关(r=0.611,P<0.01);术后LA治疗组第5天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达正常,OA治疗组第7天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达正常.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异常表达,LA治疗后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降低显著,且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检测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可判定病情及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输液中,发现连续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来立信)注射液和复方丹参,输液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堵塞输液管。经立即关闭并更换输液器或排摔输液管内剩余的药液,监测病人病情变化,未发生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骨肉瘤和良性骨瘤中凋亡细胞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4种亚型骨肉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良性骨肿瘤组织,而PCNA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组织;在骨肉瘤4种亚型中凋亡细胞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密度呈明显负相关,而在良性骨肿瘤中两者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在骨肉瘤的发生中可能普遍存在细胞凋亡机制的紊乱可能以低凋亡高增殖表现为多,并认为细胞凋亡检测尚难以作为一种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水平变化,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及检测血清黏附分子的价值。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100例分为腹腔镜手术(LA)治疗组50例和开腹手术(OA)治疗组50例,动态观察2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L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OA组(P<0.01)。手术前2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ICAM-1水平与sP-sel呈显著正相关(r=0.611,P<0.01);手术后,LA组至第5天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达正常,OA组至第7天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达正常,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异常表达,LA治疗后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降低显著,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时间,检测血清sICAM-1和sP-sel水平可判定病情及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探讨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对干预制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2009年1月~2011年12月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共1551张,其中护理业务风险1509张,占97.29%;护理管理风险42张,占2.71%.妇科病区429张,占27.66%;产科病区465张,占29.98%;四室(手术室、临产室、新生儿科、急诊室)657张,占42.36%.2011年与2008年相比,危重患者上升了64.77%,抢救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应用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