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半导体激光肝组织光凝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不同功率不同能量下肝组织坏死范围,寻求在合适功率,能量下的肝组织炭化坏死区域,为肝恶性肿瘤半导体激光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取10只兔子,分别在1W,2W,3W下用半导体激光烧灼,所用能量分别为200J,400J,600J,800J,1000J,测量靶区域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结果:1000J,激光功率分别为1W,2W时,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随功率增大分别由4.3mm和7.8mm变为10.4mm和21.9mm,为3W时,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与2W时比较无明显的变化(F=1519,11423;P值均<0.01)。在2W功率下,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与能量成正比,肝组织炭化和坏死的直径之间成相关性(F=4491.7,10019.6,P值均<0.01)。结论:半导体激光肝肿瘤凝固术是安全可行的,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2.
颅内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缺点,并探讨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栓塞技巧。方法:20例动脉瘤患者中,小动脉瘤8例(12mm),大动脉瘤7例(12-25mm),巨大动脉瘤5例(>25mm)。15例患者行动脉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结果:14个采用球囊行瘤腔内栓塞的动脉瘤中,3个月后DSA随访,10个动脉瘤被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部分栓塞。6例采用球囊行载瘤动脉闭塞的动脉瘤患者,3个月DSA随访皆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颅内大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不能手术或行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难度较大的某些动脉瘤,载瘤动脉的闭塞治疗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CT在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其在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检查,分析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与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定位关系以及CT对动脉瘤钙化和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和基底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壁和瘤颈的钙化及瘤腔内血栓的大小。结论:在CT图像上可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判断动脉瘤的发病部位,CT对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4.
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介入治疗后残留病灶的作用;分析碘油沉积状态和肿瘤残留灶的关系;探讨18F-FDG PET/CT的应用范围及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2例结节型或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平均最大径8.1 cm),在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动脉栓塞化疗序贯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行18F-FDG PET/CT检查.检查结果阳性者,分析残留灶和沉积碘油的关系,并在PET-CT指导下对其作进一步的介入治疗.检查结果阴性者,用影像学和血清AFP随访6个月,以判断是否为真阴性.结果全组有21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病灶内有碘油沉积.其中3例TACE后的病灶在有无碘油沉积的部位均可见残留灶.18例TACE序贯RFA治疗的病例中有11例存在残留灶,其中9例位于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2例残留灶仅存在于非碘油沉积区;另外7例PET/CT显示阴性,但其中1例经随访证实为假阴性.按照PET/CT所示的残留灶作进一步的介入治疗,又有5例存在残留灶的患者达到了局部根治.结论 18F-FDG PET/CT对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残留病灶探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介入治疗后的病灶,无论是碘油沉积区还是非碘油沉积区都可能有残留病灶存在.18F-FDG PET/CT可以用于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并能对进一步的介入治疗起到靶向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5.
探讨颅内动脉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10例动脉瘤患者,根据部位、年龄、大小、性别及单发或多发分别进行分组来探讨动脉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结果:(1)发生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容易出血。(2)年龄越大,动脉瘤越容易出血。(3)多发性动脉瘤比单发性动脉瘤容易出血。(4)动脉瘤的大小与动脉瘤出血也有一定的关系。(5)动脉瘤出血与性别的关系不大。结论:对于发生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对于发生于老年人的动脉瘤、及多发性动脉瘤要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CR+PR)比例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实验组患者的6个月、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75.0%,与对照组72.7%、45.5%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12个月生存率50.0%(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1%(中位生存期8.7个月);实验组比对照组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例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所致并发症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37例共52个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报道的大宗病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外科切除术后的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 消融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1例(2.7%),腹腔感染1例(2.7%),无1例治疗相关死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中位生存期39.8个月,3年生存率为42.6%,文献报道的大宗病例的外科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期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4.0%.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外科手术具有近似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术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蕈并发症的介入处理方法 .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13例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行经皮经肝引流和置入金属内支架,1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采取特殊处理手段成功处理并发症.4例发生引流管部分滑脱并盘曲于肝脏与腹壁之间,4例支架放置位置过低或下移进入十二指肠腔造成小肠梗阻,5例术后经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结果 4例引流管滑脱患者,2例在CT扫描定位下、2例在DSA透视下成功实施胆道穿刺针固定引流管肝内部分后拉直盘曲部分并在导丝配合下将滑脱部分顺利推送入胆道系统;4例支架低位进入十二指肠造成小肠梗阻者,其中3例通过内镜顺利经口腔取出并在内镜直视下重新放置支架,1例取出支架后因患者拒绝再次放置支架而采取鼻胆管引流;5例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者经栓塞出血血管或置入带膜血管支架封堵血管瘘口后均成功止血.结论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重并发症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手段应对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6~2006.7于我中心住院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23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病人的临床疗效。23例病人肝脏原发肿瘤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或介入治疗后病灶控制稳定,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26~69岁,中位年龄49岁。23例病人病灶总数为42个,只有两例病人双肺有3个病灶,其余均为1~2个病灶。病灶大小0.9cm~3.8cm,平均直径为2.7cm。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的mCi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再除以拟用粒子的活度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对于残留厚度≤1.0cm的小病灶采用平面植入,即将0.5~0.8mCi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cm平面插植,125I在1.7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手术时在螺旋CT实时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肺转移瘤内。【结果】23例病人的42个病灶在植入后2个月行胸部薄层CT复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22个,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50.
烟雾病的DSA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烟雾病的理解和认识。方法:对19例证实为烟雾病病人的脑血管造影片(包括双侧颈动脉造影及单侧椎动脉造影)按狭窄及闭塞部位,脑底异常血管网,和脑内、外侧支循环进行分析。结果:38 例次颈动脉造影,除4 例显示正常外,均发现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此外,脑膜中动脉病变见14 例次,颞浅动脉病变见7例次。19 例单侧椎动脉造影见大脑后动脉病变12例(19侧),伴基底动脉病变5例,同时伴椎动脉病变3 例。所有病例均可见各种形式侧支循环的形成。结论:烟雾病为脑底动脉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伴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疾病,它的血管病变不仅累及颈内动脉系统,椎- 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外动脉系统亦可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