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分析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同岗位的卫生工作人员对个人防护的主观评价,为进行科学化的个人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2年3月17日至2022年5月20日间江西省参与新冠肺炎相关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作为调研对象,以个人防护方面的常见问题为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进行调研。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169份,其中医生473人(21.81%),护士1462人(67.40%),感控专职人员106人(4.89%),第三方人员128人(5.90%)。调查对象总体认为感染风险最高的环节为脱卸防护服,可疑职业暴露的感染风险最高的是口罩移位,其中第三方人员对口罩移位的感染风险评估级别明显低于总体水平。手卫生执行方面,护士的自我评价得分最高,第三方人员得分最低。脱卸防护服的自我评价方面,感控专职人员的得分最高,第三方人员最低。结论 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脱卸防护用品不熟练、关键环节风险认知不足等情况,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分类培训,使其全面掌握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ELISPOT(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检测IFN-γ斑点数在评价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和指导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选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低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组17例、免疫耐受组14例、免疫清除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研究对象分离PMB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HBsAg刺激物与实验对象的PBMC细胞孵育,采用ELISPOT检测慢性乙肝感染者IFN-γ斑点水平,同时对17例低水平ALT(M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组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分析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的相关性;其中9例肝穿病理结果≥G2/S2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3个月后再次采用ELISPOT检测IFN-γ斑点水平.结果 HBsAg刺激PBMC产生IFN-γ斑点水平在各组分别为免疫清除组117 ±53、低ALT组15 ±2、免疫耐受组13 ±2)和正常对照组59±10,除低ALT组与免疫耐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 =0.85 >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清除组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中,HBsAg刺激物的IFN-γ斑点水平与血清ALT有显著相关性(r=0.976,P<0.05).肝病理穿刺中17例低水平ALT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肝组织病理分期≥G2/S2的共9例,占52.9%;同时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630,P=0.009).9例肝穿病理结果≥G2/S2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后IFN-γ斑点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清除组IFN-γ斑点水平最高,低水平ALT的慢性乙肝感染者肝穿刺病理结果提示有很大一部分达到抗病毒指征,且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呈正相关,通过ELISPOT检测IFN-γ斑点水平,可更好地判断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和评估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患者使用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化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0例,行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后分为无CMBs组(C组)和CMBs组,CMBs组再应用影像学评定CMBs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NSS)进行脑微出血分型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 1次/d,连续口服21 d,此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或氯吡格雷75 mg, 1次/d,治疗期间未予以其他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分别行头CT、SW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21 d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复查头CT、NIHSS评分。治疗1年时,复查头CT及mRS评分,统计出血转化例数。结果 C组和CMBs组使用双抗治疗后脑出血转化率、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型中低危组、中危组脑出血转化率、NIHSS评分、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MBs组双抗治疗21 d与治疗后1年的脑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94.
95.
毒蕈中毒性肝炎型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毒蕈中毒性肝炎型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6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毒性肝炎型患者均有明显消化道症状,黄疸12例,肝肿大9例,并发肝性脑病9例,消化道出血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F)4例。5例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后肝功能有好转;死亡8例,病死率50%。死亡组较治愈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显著升高。结论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者病情危重,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肝功能,总胆红素、PT等指标对预后判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容量负荷过重和肾素水平增高,90%以上患者的高血压与容量负荷过重有关,容量负荷过重除了肾损害影响钠水排泄外,与很多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食盐和水有关。  相似文献   
97.
98.
王玉婷  冯蓓  周雄  程娜  林燕  江逊 《护理学杂志》2023,28(23):30-34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提示清单和个人决策指导的决策辅助干预在急性阑尾炎患儿治疗决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急性阑尾炎患儿监护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谈话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提示清单和个人决策指导的决策辅助干预。比较两组决策困境、决策准备度和决策参与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监护人决策困境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决策准备度及决策参与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问题提示清单和个人决策指导的决策辅助干预,能够降低急性阑尾炎患儿监护人决策困境,提高其决策准备度和决策参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
贾玉琼  沈利  程娜  张芹 《四川医学》2002,23(12):1341-1342
我院乳腺外科针对乳腺癌术后病人患肢水肿 ,周围血管条件差的情况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 16G、30cm长、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通过颈外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定期给予化疗药物 ,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 ,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就 80例乳腺癌化疗病人不同的置管方式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科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化疗的乳腺癌病人 80例 ,其中男 5例 ,女 75例 ,年龄 2 6~ 74岁 ,平均 4 8岁 ,均具备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条件。1 2 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 16G、30…  相似文献   
100.
静脉注射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门技术,也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最基本的技术,如果能一次穿刺成功,就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也给抢救病人赢得时间。本人自参加护理工作10余年来,在静脉注射方面积累了一点小经验,现介绍如下,仅供同事们参考。(1)通常静脉输液时常嘱病人握拳,使血管充盈。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病人握拳时手背血管被绷紧的皮肤紧压在下,使管腔变扁,给穿刺带来困难,同时病人紧握拳头,心里紧张,常感穿刺时较疼痛,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嘱病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