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医药卫生   39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测定我国陕西西安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患者流产胎儿肝分离的病毒84FLi株的全S片段基因序列,了解其分子特征,并确定其在汉坦病毒(HV)种系发生中的位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S基因的cDNA,直接用PCR产物或克隆入pMD18-T载体中测序。结果:84FLi株的全S基因共由1688个核苷酸组成,四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A31.39%、C19.25%、G23.04%和T26.30%,GC含量为42.29%,AT含量为57.71%。最大开放读码框为37~1326,共编码429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84FLi株与汉滩病毒(HTN)型同源性高于与其他型HTV的同源性。84FLi株与中国毒株Chen4和RG9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而与HTN型国外毒株距离较远,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84FLi株属于HTN,并与国内分离的HTN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52.
患男 ,5 6岁 ,汉族 ,西安郊区狄宰镇农民。患者 1 1 d前屠宰 4只山羊后 ,双前臂出现类似昆虫叮后瘙痒性红斑 ,第 2天硬度增强 ,出现灼热、疼痛 ,起水泡 ,豆粒大小 ,泡内充满暗红色液体 ,3d后在泡的部位开成底部黑色的溃疡。同时伴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 ,第 4天开始分泌出大量  相似文献   
53.
54.
现已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感染侵害具有极重要的发病学意义。但病毒对淋巴细胞不同亚群感染的特点尚未见报道。作者采用双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  相似文献   
55.
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及临床防治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确定病毒在患者血液中持续时间及与血细胞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病毒培养技术,结合体外淋巴细胞病毒复制及电镜观  相似文献   
56.
T细胞表位是指抗原经过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后,由MHC分子提呈给T细胞受体的短肽。随着分子生物医学和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在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对T细胞表位可以进行初步预测。本文就T细胞表位预测的分子基础、CTL抗原表位和Th抗原表位预测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7.
我们在体外感染试验已证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能够侵入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EC),并可在其中增殖,造成细胞损害,有助于解释HFRS全身小血管系统损害的机理。为进一步探讨HFRS发病初期人体微血管中病毒的分布和微血管早期损害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HF-RS早期患者皮肤活检标本,进行病毒的抗原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S2S/IFNα融合基因疫苗诱导HBV preS2S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pcDNA3.1S2S/IFNα作为实验组,设立pcDNA3.1S2S+pcDNA3 IFNα组、pcDNA3.1S2S组及空载体对照组作为对照组,免疫BALB/c小鼠。采用0、2、4周的方案接种,检测各次接种后抗体水平。初次免疫后7周,测定免疫脾细胞的杀伤活性、增殖活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及免疫脾细胞CD25的表达量。结果pcDNA3.1S2S/IFNα组小鼠抗体滴度、免疫脾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增殖活性、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及CD25表达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S2S/IFNα融合基因能诱导更强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0.
目的 :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第60-80位氨基酸多肽缺失核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方法: 用RT-PCR方法从西安地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HCV C区及部分E1区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以此为模板用重叠延伸拼接方法扩增第60-80 位氨基酸多肽基因缺失的核蛋白基因片段(C510),将其定向克隆入哺乳动物高效表达载体pCI-neo中,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入p815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患者血清中成功克隆出HCV C区基因,序列及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显示为1b型;测序结果显示构建的第60-80位氨基酸多肽缺失核蛋白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510基因序列准确;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均证实目的蛋白p170可在p815细胞中表达.结论: 重组体pCI-510构建正确,其目的基因在p815细胞中可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