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及颈静脉球的形态特点与突发性聋的关系。 方法 选取单侧起病突发性聋患者80例(80耳),36例健康成人(72耳),分别设为突聋组(80耳)和对照组(72耳),回顾分析其内耳MRI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观察以下指标:(1)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是否突入内听道;(2)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关系;(3)颈静脉球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 结果 (1)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突入内听道:突聋组35耳(43.8%)、对照组29耳(40.3%),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关系分型:突聋组上位型9耳(11.3%)、中间型53耳(66.3%)、下位型11耳(13.8%)、前位型7耳(8.8%)、后位型0耳,对照组上位型8耳(11.1%)、中间型46耳(63.9%)、下位型11耳(15.3%)、前位型7耳(9.7%)、后位型0耳。P=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颈静脉球位置分型:突聋组I型2耳(2.5%)、Ⅱ型40耳(50.0%)、Ⅲ型36耳(45.0%)、Ⅳ型2耳(2.5%),对照组I型0耳、Ⅱ型19耳(26.4%)、Ⅲ型46耳(63.9%)、Ⅳ型7耳(9.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突发性聋与颈静脉球的位置相关,与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是否突入内听道无关,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无关。颈静脉球Ⅱ型(后上型)较其它类型人群患突发性聋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耳内镜下观察兔中耳解剖结构,探讨兔作为耳内镜解剖训练模型的可行性,为兔中耳相关的其他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只(10耳)新西兰兔麻醉处死后,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观察兔鼓膜、中耳鼓室结构,辨别听小骨、上中下鼓室、面神经等。 结果 与人对比,新西兰兔听小骨由锤砧联合体和镫骨组成;上鼓室外侧壁部分骨质缺如,由鼓膜向上延续并覆盖;听泡类似于人的中、下鼓室,包含咽鼓管、面神经、鼓岬、前庭窗、蜗窗以及鼓室神经等结构,乳突为听泡尾侧的板障型骨管;面神经鼓室段水平走行于上鼓室下方骨壁内,后经锥隆起垂直走行于听泡后壁,经茎乳孔出听泡。 结论 新西兰兔中耳结构与人相似,既可作为耳科医生练习耳内镜操作的解剖模型,也可作为耳部三维解剖结构的教学标本。  相似文献   
63.
癔病性失音又称功能性失音,是一种以癔病为原因的暂时性发音障碍.为癔病的喉部表现,所以患者往往就诊于耳鼻喉科。目前对癔病性失音多采用暗示疗法,1993年2月~2002年12月,我科共治疗癔病性失音患者53例.并对其进行心理学分析和心理学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目前病因仍不清楚,临床上容易复发。治疗翼状胬肉方法很多.我科2001年3月-003年5月应用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蝶窦开放不同方法的应用解剖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开放蝶窦手术入路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为蝶窦手术提供临床解剖学标志。方法应用10具(20侧)成人头颅标本,按照不同的方法开放蝶窦,测量主要结构之间的距离,观察手术中的解剖学标志。结果前鼻孔到蝶窦前壁的距离(65.36&#177;3.58)mm;前鼻孔到蝶鞍底部的距离(79.18&#177;3.71)mm;鼻后孔弓到颅底的距离(21.18&#177;4.31)mm;后鼻孔弓到蝶窦开口的距离(13.22&#177;3.36)mm。蝶窦开口与鼻小柱基部的连线与鼻底成角35.72&#176;&#177;3.48&#176;;后鼻孔弓与鼻小柱基部的连线与鼻底成角29.56&#176;&#177;3.61&#176;;蝶窦前壁与颅底交界处与鼻小柱基部的连线与鼻底成角45.72&#176;&#177;3.63&#176;。蝶窦前壁形状有很大变异,应根据局部结构进行定位,不同的的方法适应不同的个体。中鼻甲、上鼻甲、上鼻道是很好的定位标志。结论根据手术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开放蝶窦,中鼻甲、上鼻甲以及后鼻孔弓都是定位蝶窦的恒定标志。  相似文献   
66.
张毅  田广永  张杰 《北京医学》2005,27(1):33-34
目的探讨高龄晚期喉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喉癌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插管,用SF多功能导管,超选择性插入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颈干动脉,颈部血管造影证实灌入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卡铂化疗药物并用40%的超液化碘油5~8ml与部分化疗药物混合后栓塞肿瘤血管,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介入化疗后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年,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2例死于糖尿病肺部感染),3例有颈部及肺部转移而死亡;其他7例未见明显恶化及远处转移.结论介入化疗对高龄晚期喉癌是一种可靠的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6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可能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 对60例BPPV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加病历分析形式进行相关发病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男、女性别比例为23%和77%,发病平均年龄(43.54±13.22)岁,40岁以上...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为神经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手术入路处理岩斜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10例(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采用耳后"C"形切口,切口长度约6cm,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神经内镜及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 乙状窦前缘与后半规管平面的水平距离为:右侧(9.1±1.3)mm,左侧(9.6±1.8)mm.通过调整神经内镜及显微镜角度,经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岩斜区的一些重要结构,清晰显示脑神经及其附近走行的血管.结论 面、前庭蜗神经及内耳道后唇均可以作为神经内镜下经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定位岩斜区及其周围结构的标识.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为内镜下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治疗岩下斜区及周围疾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0具尸体头标本于乳突后作纵向“S"型、约7 cm长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 cm处,下界至C2水平。做直径约2 cm的骨窗,牵开小脑半球,内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 结果 内镜下可以观察到后组脑神经的出颅部位,包括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内口,此外,还可以显露脑干腹侧面的结构及椎动脉的末端。神经与血管间复杂毗邻关系亦可得以显示;骨窗外缘至颈静脉内口的距离为(1.75±0.29) cm。 结论 内镜的使用,可缩小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的骨窗;副神经的脊髓根及颈静脉孔内口均可以作为经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内镜下岩下斜区结构的定位标识。  相似文献   
70.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病史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除加化疗加放疗5例,手术切除加化疗1例;乳突探查术1例;化疗加放疗1例。手术切除6例中,5年生存率为62.5%(5/8)。结论 采用手术与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