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强骨合剂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SD大鼠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HPLC建立强骨合剂标准指纹图谱。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强骨合剂高剂量(12 g · kg-1)组、低剂量(6 g · kg-1)组, 每组10只。双侧卵巢切除法制备围绝经期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雌二醇,高、低剂量强骨合剂, 连续给药30 d。记录大鼠体质量和子宫质量, 检测大鼠骨力学相关指标, 股骨HE染色观察成骨细胞量及骨小梁面积。qPCR检测Wnt3a、β-catenin、VEGF、OPG mRNA表达水平; 免疫荧光检测VEGFR-2、CD31, 评价血管生成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Wnt3a、p-GSK3β、VEGF、β-catenin、Lamin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0批次提取的强骨合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 表明10批样品质量稳定。与模型组比较, 雌二醇组,强骨合剂高、低剂量组可显著改善大鼠子宫指数、骨密度、骨力学性能指标(P < 0.05, P < 0.01), 明显改善骨微结构, 提高股骨组织中Wnt3a、β-catenin、VEGF、OPG mRNA水平(P < 0.05, P < 0.01), 以及VEGF、CD31、Wnt3a、p-GSK3β、β-catenin、Lamin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P < 0.01)。  结论  强骨合剂可能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VEGF表达, 促进血管生成, 从而提高大鼠骨密度, 改善骨组织形态, 进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颈部运动模式对慢性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1例慢性脑卒中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50例)和PNF组(51例,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加用PNF颈部运动模式训练),疗程为4周。测量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躯干损伤量表(TIS)各维度分及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得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时间。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4周后两组TIS各维度分及总分、BBS得分均显著升高,TUG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0.01;与常规训练组比较,PNF组训练4周后静态坐位平衡得分[(5.20±0.83)分比(5.90±0.70)分]、动态坐位平衡得分[(7.35±0.67)分比(7.86±0.72)分]、协调得分[(3.85±0.76)分比(4.67±0.73)分]、TIS总分[(16.80±1.50)分比(18.43±1.60)分]和BBS得分[(37.40±3.45)分比(40.10±3.27)分]升高更显著,TUG时间[(16.84±3.22)s比(15.18±1.83)s]降低更显著,P均0.01。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颈部运动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脑卒中患者的躯干控制与平衡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本文总结了啮齿类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树鼩、斑马鱼、果蝇等5种目前抑郁症模型常用实验动物的优势及适用研究条件,并综述了上述实验动物抑郁症模型的制备方法,以便了解现代抑郁症模型制备方法的发展现状。同时对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肝肾阳虚型、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模型等5种现存的抑郁症中医证候模型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总结了现有抑郁症中医证候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为选择符合中医药理论的实验动物动物模型提供文献参考,也为进一步改良与建立更加符合中医证候的抑郁症模型以及建立更加成熟的评价指标做铺垫。  相似文献   
34.
2011年7月~2013年8月,我科在自主设计的导向器辅助下采用 Endobut-ton 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自制偏瘫步行矫正带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典型伸肌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及时空参数影响。 方法 选取慢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步行矫正带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步行训练,训练时根据患者下肢的异常情况予以口头指令和必要时的手法辅助,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3周。步行矫正带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步行矫正带辅助下的步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三维步态分析测试以获得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和时空参数。 结果 治疗后,步行矫正带组偏瘫侧下肢关节角度的屈髋峰值和屈膝峰值分别为(37.7±5.9)°和(40.6 ±7.5)°,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步速、步频、步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步行矫正带组治疗后的步速、步频、步幅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偏瘫步行矫正带可显著改善偏瘫侧摆动相屈髋和屈膝的幅度,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与骨科相关的文献和会议论文。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所有比较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腕关节功能、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结果 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713例患者。①外固定支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小夹板组[RR=1.25,P<0.01];②复位效果:外固定支架组治疗后复位优良率高于小夹板组[RR=1.24,P<0.01],而且治疗后6个月掌倾角[MD=4.85,P<0.01]、尺偏角[MD=3.63,P<0.01]大于小夹板组,而桡骨轴向短缩长度[MD=-3.42,P<0.01)]小于小夹板组;③外固定支架组的并发症较小夹板组少[RR=0.62,P<0.01]。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优于小夹板固定。但由于现有研究存在的方法学不完善和样本的局限性,上述结论有待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分析双尾TightRope系统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Ⅳ、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诊治的35例新鲜Rockwood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15例采用双尾TightRope系统内固定治疗(TightRope组),20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钩钢板组)。结果 35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9(13~31)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内固定在位。TightRope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方面均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ightRope组出现1例(6.7%)轻度复位丢失,但未见肩峰下撞击、肩关节疼痛、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锁骨钩钢板组出现8例(40.0%)并发症,4例存在肩关节疼痛,3例取出内固定后出现肩锁关节半脱位,1例内固定松动。结论双尾TightRope系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能维持肩锁关节微动特性,符合生物学固定理念,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西归乙醇提取物抗痛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研究西归乙醇提取物的抗痛经作用.方法 利用BL-410生物机能系统记录子官平滑肌条自主活动、缩官素所致兴奋作用的影响,并研究西归对醋酸、缩官素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评价西归的抗痛经作用.结果 西归能明显降低大鼠子官平滑肌收缩波的频率、振幅、面积及持续时间,同时能明显抑制缩宫素诱导子宫平滑肌的兴奋作用(P<0...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PFBN)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6月,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采用PFBN固定,20例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但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大于PFN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1.1)个月,PFBN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ROM和内-外旋ROM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个月时,PFBN组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PFNA组(P<...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套索环缝合联合带袢钛板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26例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为18~49岁;均行关节镜下套索环缝合联合带袢钛板治疗。比较术后X线片愈合情况,术前1 d与术后2周膝关节周径的差值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结果:2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均未发生术后感染,手术时间为40~60 min,平均为(51.88±5.61)min;出血量为5~10 mL,平均为(7.23±1.45)mL;术后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为(9.34±2.08)个月;术中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前抽屉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膝关节周径为(40.62±3.92)cm,较术前(42.63±3.38)c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为(88.19±4.81)分,较术前(24.69±4.31)分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的IKDC评分为(79.50±1.88)分,较术前(44.15±2.51)分明显改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