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K562细胞的形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影响。方法 以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Wright染色法;AnnecxinⅤ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VEGF表达采用ELISA法。结果 经槲皮素处理后,细胞形态学上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槲皮素处理后K56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槲皮素处理后K562细胞显著降低VEGF的表达。结论 槲皮素在体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槲皮素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分泌VEG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耐药调节剂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急髓细胞株)细胞色素P450 3A亚家族多肽5(CYP3A5)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白血病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药物代谢酶CYP3A5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K562、U937细胞经环孢素作用24h后CYP3A5转录增强,维拉帕米则出现微弱的转录,作用48h后两者转录均减弱,与未加药细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562细胞经环孢素、维拉帕米作用24~48h后,蛋白表达均增加,与未加药细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937细胞蛋白表达与基因转录基本一致。结论:耐药调节剂可诱导急髓细胞株CYP3A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部血管斑块大小以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47/50),对照组为72.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TC、TG、LDL-C、CRP、HCY、IMT、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组间比较(除TC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IMT水平,缩小颈部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患者94例,采用经骨髓穿刺建立骨内通路者36例为治疗组,经外周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者58例为对照组,均给予肾上腺素,观察2组建立输液通路所用时间和穿刺成功率和心肺复苏疗效。结果:建立骨内通路用时(77.70±21.09) s,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用时(260.1±102.24) 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内通路穿刺成功率高于外周静脉通路(100%vs 86.21%,P 0.05),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骨内通路组高于外周静脉通路组(38.89%vs 18.97%,P 0.05)。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经骨内通路给药比经外周静脉通路给药更迅速,心肺复苏成功率更高,值得院前及院内急救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凋亡相关基因pnas-2在正常组织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组织中的表达谱,应用Northernblot检测了pnas-2在心脏、脑、胎盘、肺、肝脏、骨骼肌、肾脏、胰腺、脾脏、淋巴结、胸腺、白细胞、骨髓和胎肝等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实时PCR(real—timePCR)和Northernblot检测了该基因在急性白血病44份初发、9份未缓解、27份缓解、12份复发样本中的表达,并检测了pnas-2在31例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nas-2基因除了在胎盘中表达外,在其他检测的组织中均无表达。pnas-2基因在初发,未CR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R和癌肿患者的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自身前后对照中,pnas-2的表达变化与病程演变有关,即初发时高表达,未CR时无明显改变,但在CR时显著下降,复发时表达又上升。结论:pnas-2的高表达在急性白血病中是特异的,可能是一种癌基因,并很可能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磷酸氯喹诱导U937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将磷酸氯喹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U937,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磷酸氯喹是否通过逆转凋亡相关基因PNAS-2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的亚细胞定位,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磷酸氯喹加入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株U937培养液中。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同时观察磷酸氯喹对U937细胞中PNAS-2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 50 μg /mL磷酸氯喹可显著促进U937细胞发生凋亡,并使白血病细胞中PNAS-2蛋白的异常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结论 磷酸氯喹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有促进凋亡的作用,其凋亡机制可能是使PNAS-2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的亚细胞定位恢复正常,对于临床治疗白血病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K562细胞的形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分泌和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Wright's染色法;AnnecxinV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1.经槲皮素处理后,细胞形态学上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2.槲皮素处理后K56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3.槲皮素能下调K562细胞VEGF mRNA的表达(P<0.05);4.槲皮素处理后K562细胞显著降低VEGF蛋白的分泌(P<0.05).结论槲皮素在体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槲皮素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分泌VEGF.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阿糖胞苷(Ara-C)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常用而有效的药物之一。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Ara-C为诱导剂,检测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Ara-C作用HL-60细胞端粒酶各组分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试图为临床阿糖胞苷的用药和评判化疗药效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ra-C作用相同时间、同一浓度Ara-C作用不同时间来处理HL-6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RT-PCR方法检测端粒酶各组分基因hTERT、hTR和hTP1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①体外小剂量0~0.2μg/ml的Ara-C诱导HL-60细胞12h,端粒酶各组分基因在mRNA水平上无变化;②2μg/ml和10μg/mlAra-C组,端粒酶hTERTmRNA水平由0.80±0.07分别下调至0.50±0.04和0.39±0.03而hTR、hTP1mRNA无变化;③10μg/ml浓度的Ara-C作用HL-60细胞不同时间,随时间推移,细胞凋亡比例增加,12h处达到最大值(18.16±4.25)%,随后降低;而细胞坏死比率一直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h处的坏死比例在本实验的时间段处最大,为(57.94±12.03)%,同时hTERT基因mRNA水平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48h处达最低值0.18±0.03,而hTR、hTP1mRNA水平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结论①阿糖胞苷下调hTERT基因的mRNA水平,且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对hTR基因、hTP1基因的mRNA水平无影响;②阿糖胞苷下调hTERT基因mRNA水平可能与阿糖胞苷诱导细胞坏死有关,而与诱导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19.
CAG方案对HL-60细胞及耐药株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糖胞苷和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CAG方案)对HL-60细胞及其耐药株HL-60/A的作用机理。方法以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其耐药株HL-60/A为实验模型,模拟临床给药方式,体外加入Ara-C、ACR、G-CSF三药,作用24、48小时后收集细胞,分别进行细胞计数,细胞形态观察,MTr法检测不同药物对两种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标记Anncxin V,细胞分化抗原CD11h以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经CAG作用48h后,两种细胞株数量明显减少,形态显示凋亡小体增多;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 V明显增高,CD11b表达轻度升高,与CA组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CAG作用24h后,与CA组比较,S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48h后比例下降,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HL-60细胞与HL-60/A细胞比较,两种白血病细胞株经CAG作用48h后,在细胞数量、细胞形态、凋亡细胞比例、CD11b表达及S期细胞比例的改变方面未见明显差异。结论CAG方案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HL-60/A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GCSF促使白血病细胞进入细胞周期S期,增加小剂量Ara-C、ACR对自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主,轻度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氯喹(chloroquine, CQ)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对数生长期的HUVEC进行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细胞不经药物处理,LPS组用10μg/mL LPS刺激细胞,低、中、高浓度CQ组用10μg/mL LPS和低、中、高浓度CQ(0.1、1和10μmol/L)共同作用细胞。培养24 h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BAX、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蛋白的表达。结果:LPS刺激细胞后导致HUVEC活力降低、凋亡增加,同时BCL-2/BAX蛋白比值降低,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增高(P0.05),LC3-Ⅱ/LC3-Ⅰ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加入CQ作用后,低、中浓度CQ改善了LPS所致的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活力升高和细胞凋亡减少、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LC3-Ⅱ/LC3-Ⅰ比值仍无明显变化(P0.05),而高浓度CQ对LPS所致的细胞活力抑制和细胞凋亡无明显改善作用,BCL-2/BAX蛋白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低、中浓度CQ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减轻LPS对HUVEC造成的损伤,低、中浓度CQ对于自噬没有影响;高浓度CQ可通过激活自噬、促进细胞凋亡途径加重LPS对HUVEC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