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1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医药卫生   5499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利用Ad Easy系统构建携带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并感染K562细胞,观察其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的RNA为模板,经反转录PCR得到NE基因的编码区并克隆入穿梭载体p Ad Track-CMV,得到p Ad-NE,经HindⅢ、EcoRⅤ酶切鉴定和测序正确后,将其转化入p Ad Easy-1-BJ5183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子Ad-NE,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14 d之后收获原代病毒,经5轮扩增后,测定病毒滴度,进行PCR鉴定。感染K562细胞后,荧光显微镜初步观察感染效率,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法进一步鉴定NE是否表达上调;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穿梭质粒p Ad-NE构建成功;酶切鉴定显示同源重组成功,得到重组子Ad-NE;荧光显微镜表明病毒包装成功;经过5轮扩增后,病毒滴度达到1.64×1012pfu/m L;感染K562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达80%左右;Western blot法检测到NE表达上调;CCK-8实验显示NE表达上调后K562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流式细胞术显示S期细胞明显增多并且细胞凋亡减少。结论过表达NE可促进K562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二氢丹参酮I对白血病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二氢丹参酮Ⅰ与THP1细胞共孵24、48及72 h,分别采用CCK8法、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其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与促凋亡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MAPK及PI3K细胞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二氢丹参酮I与THP1细胞共孵24、48及72 h,其IC50值分别为6.2、4.3及4.1μmol/L。浓度为5μmol/L的二氢丹参酮Ⅰ与THP1细胞共孵24 h后,G0/G1期细胞比率均显著增加(P0.01)。二氢丹参酮Ⅰ可使NF-κB、PI3K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下调,对MAPK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二氢丹参酮Ⅰ对THP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其通过阻滞THP1细胞周期而促凋亡;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PI3K细胞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基因(ALDH2)Glu504Lys的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对296例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的ALDH2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男性组ALDH2*1/*1、ALDH2*1/*2、ALDH2*2/*2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1%、39.6%、7.3%,女性组分别为57.7%、33.7%、8.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ALDH2*1和ALDH2*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9%、27.1%,女性组分别为74.5%、25.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东地区汉族人群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4.7%、37.5%、7.8%,突变型基因频率达45.3%;广东地区汉族人群ALDH2*1和ALDH2*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5%、26.5%。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ALDH2基因多态性在性别中无差异,ALDH2*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山东、上海等地区。  相似文献   
94.
目的系统性评价新型材料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首次穿刺时间对其通畅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 Line、Cochran Library(2017年第7期)、Embase和CNKI数据库,查找有关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术后首次穿刺时间与内瘘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17年7月20日。由2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填写制订好的数据提取表。主要的结局指标是初始通畅率(primary patency,PP)和累积通畅率(secondary patency,SP);次要的结局指标是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血栓、血清肿、感染、假性动脉瘤、盗血综合征。结果本系统评价共纳入20个队列研究,合计1230例AVG。新型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根据人造血管材料的不同主要有Flixene~(TM)、Vectra~(TM)、Acuseal~(TM)和Avflo~(TM)共4类,这些新型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均为"即穿型",即支持术后3天左右的安全穿刺,并且内瘘的通畅率和并发症与传统材料即可拉伸型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 PTFE)AVG相比无显著差别。在AVG术后并发症方面,Acuseal~(TM)AVG的血栓形成风险有降低趋势,而Avflo~(TM)AVG的感染发生风险有降低的趋势,这些均与它们独特设计结构可能有关。结论新型材料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可于术后3天内早期穿刺使用,早穿刺对其初始通畅率、累积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5.
教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应用于教学的研究成为当前医学影像教学改革发展的热点,探索建立一套独立的基于PACS-HIS资源的医学影像教学病例库是教学PACS(T-PACS)建设的首要和关键。探讨设计及构建数据库的几个关键环节:①结合《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材自定义病例分类编码;②构建独立的符合教学需求的病例数据库;③建立基于临床PACS环境的实时、长效的教学病例收集机制;④影像实验教学应用程序的定制开发等。  相似文献   
96.
本文综述虚拟现实技术在辅助烧伤患者上、下肢功能训练,疼痛管理,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该技术在我国烧伤中心推广的困难和机遇。  相似文献   
97.
正患者女性,81岁。因咳嗽、咳痰半个月,发热1天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感冒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无痰中带血。查体: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均等,叩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双侧腋窝及锁骨上、颌下淋巴结肿大。胸腹部CT示双侧锁骨上及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间质性改变,左肺下叶支气管轻度扩张,肝及双侧肾囊肿。局麻下行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手术见锁骨上有数枚肿大淋巴结,直径0. 8~3. 5 cm,部分有融合现象。取1枚淋  相似文献   
98.
艰难梭菌感染(CDI)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导致的,轻症者表现为腹泻,重症者可出现严重伪膜性肠炎甚至死亡。目前,CDI通常采用抗生素及粪菌移植(FMT)治疗。FMT治疗CDI安全、有效,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营养支持干预、心理疏导、感染控制等护理措施,能进一步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9.
中药属于我国传统产业之一,中药的品质是其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政府正着手将 GMP、GAP、GSP 管理运用于中药行业,进而为中药材质量提供稳定且有效的安全保障。并伴随临床医师对中药材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并凭借我国中药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本文首先对毒性中药进行了分类,随后深入分析了毒性中药的相关鉴别方法,以期为提升中药品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统计血液透析中常见报警,探讨报警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本院血液透析室5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共进行4426次透析中发生报警次数、类别及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处理对策;结果:4426次血液透析中共发生报警802次,非机器故障报警751次,其中压力报警419次;空气报警196次;电导度报警122次;漏血报警14次.机器故障报警51次;结论:通过观察分析血液透析中常见报警的原因,采取正确处理措施,排除故障,可以保证患者在透析中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