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脑外伤后尿崩症的治疗 ,回顾性分析了 1982年以来收治的 2 0 0 0余例脑外伤患者 ,3例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联用磺丙舒 (0 .1g,3次 / d)和安妥明 (1.0 g,2次 / d) ,3例患者尿崩症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取得满意疗效。讨论了磺丙舒和安妥明联合用药的机制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AR、PCNA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潜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39例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1.3%(20/39)的脑膜瘤组织中AR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良性、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中AR表达率分别为31.6%(6/19)、58.3%(7/12)、87.5%(7/8).恶性脑膜瘤中AR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非典型性和良性脑膜瘤(P<0.05).恶性脑膜瘤平均PCNA标记指数(PCNA U)明显高于非典型性(P<0.05)和良性脑膜瘤(P<0.05).AR阳性脑膜瘤的PCNA U高于AR阴性脑膜瘤(P<0.05),AR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膜瘤AR表达与其病理级别有关,AR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检测脑膜瘤中AR表达可间接反映肿瘤的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13.
早期辨证应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伟 《江苏中医》2001,22(10):41-4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成年人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系,为临床自体移植治疗脑损伤提供资料。 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干细胞中心实验室进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年人脑皮质碎片(已签定自愿同意书),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鉴定。 结果:部分成人脑皮质细胞,在体外分裂增殖形成细胞球,能进行连续传代,并分化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3种主要类型细胞:具有一个或两个长突起、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多个粗大突起、分支较多而胞体欠规整的星形胶质样细胞,具有多个细长突起、分支较少而胞体小且规整的少突胶质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分别具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结论:成人脑皮质的部分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6株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HONI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以重症脑血管疾病为主,共51例占48.1%;共分离出106株鲍氏不动杆菌,以痰标本为主,共74株占69.8%;分离菌株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90.0%,对多黏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性,应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检测,加强NSICU的消毒和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不影响术后恢复和便于二期手术的术中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额颞联合颅脑手术86例,其中额部骨瓣保留、颞侧去骨瓣减压54例(A组),额颞骨瓣去除32例(B组)。比较2组术后脱水剂使用时长和拆线时长。结果2组术后脱水剂使用时长和拆线时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额颞联合伤,术中内外充分减压后骨瓣复位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恢复,能够保持患者术后的面部正常形态,减少面部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问题,方便了二期手术(颅骨修补)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骨缺损面积,减少颅骨修补巨额耗材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经验,探讨舌咽神经疼痛发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首次12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12例患者术中发现血管压迫,责任血管为一根或多根;该12例患者中,10例责任血管接触神经根,但神经根无明显压痕;2例神经根出脑干部位有明显压痕.11例术中发现后组脑神经局部蛛网膜增厚并与神经粘连,其中8例舌咽神经走行正常,3例神经根移位、扭曲,蛛网膜粘连使其固定.有血管压迫的12例患者中,责任血管压迫神经根出脑干区5例,在神经中部4例,靠近颈静脉孔3例.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能有效治疗舌咽神经痛,血管压迫存在于舌咽神经颅内段全段,蛛网膜粘连使神经根固定,促进血管压迫形成,血管压迫舌咽神经多无明显压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切除瘤囊对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求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间,17例有动眼神经麻痹且直径大于8mm的后交通动脉瘤手术体会。6例行单纯夹闭(A组),11例夹闭后切除瘤囊(B组)。结果术后6个月,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0.6%),5例患者部分恢复(29.4%)。A组2例完全恢复(33.3%),4例部分恢复(66.7%)。B组10例患者完全恢复(90.9%),1例部分恢复(9.1%)。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8)。随访1年后,A组仍有2例动眼神经功能部分恢复,B组11例患者均完全恢复,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单纯夹闭动脉瘤与夹闭并切除瘤囊相比,后者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如果术中条件许可,应尽量切除瘤囊。  相似文献   
20.
经口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鼻蝶入路的适应征及手术方法。方法18例垂体瘤患者经口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随访2个月。2年,肿瘤消失17例,死亡1例。结论经口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