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鼠、蚤分布情况及其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状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抗体,用显微凝集试验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广州地区鼠类优势种是褐家鼠,占70.97%,其次是黄胸鼠。鼠类染蚤率为12.45%,鼠体表寄生蚤优势种为印鼠客蚤,占98.20%,主要宿主是黄胸鼠。未查出鼠疫F1抗体;鼠类HV带毒率为5.4%,褐家鼠带毒率较高,为6.1%;鼠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97%。结论广州未发现鼠间鼠疫,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加强监测,灭鼠灭蚤,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52.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mmune responses induced by recombinan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expressing the secreting antigen ESAT-6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ethods ESAT-6 cod-ing gene was cloned and identified by PCR and sequencing.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YA33-esat car-rying the ESAT-6 coding sequence was constructed firstly and electro-transformed into an attenuated strain X4550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he recombinant bacteria was named as X4550(33-esat). C57BL/6 mice were immunized intranasally (I. N) with 108 CFU recombinant bacteria at day 0 and 18. Cells from spleen, lung, mesenteric lymph node (MLN) and Peyer's patch (PP) were collected from mice after second immu-nization, and the specific IFN-γ-secreting cells and IL-4-secreting cells were detected by ELISPOT assay u-sing ESAT-6 peptide as stimulus. Furthermore, CTL effects were in vivo evaluated by CFSE assay.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specific for ESAT-6 could be detected by ELISPOT assay. In lung and PP cells,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ESAT-6 were biased toward Th1 type, the frequency of IFN-γ-secreting cell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IL-4-secreting cells. In splenocytes and MLN cells, the anti-gen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acted as Thl and Th2 balance, the frequency of IFN-γ-secreting cells was close to that of IL-4-secreting cells. CFSE assay indicated that recombinant bacteria could induce the high level of CTL effects specific for ESAT-6 peptide.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ecombinan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X4550(33-esat) not only can induc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but also can elicit specific CTL responses after I. N immunization. It also provided th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 of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53.
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制备抗禽流感病毒 (AIV)H9亚型血凝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mAb)。方法 :以AIVH9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 ,免疫 8wk龄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AIVH9亚型血凝素蛋白的mAb ;采用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腹水mAb的效价 ;采用ELISA、HI、免疫荧光染色 (IF)及Western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 :获得 3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2A3、2H1和 1C8,其腹水mAb的ELISA效价依次为 1× 10 7、1× 10 5和 5× 10 6,血凝抑制效价为 1× 2 8~ 1× 2 13 ;3株mAb的Ig亚类均为IgG1。以mAb 2H1进行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 ,该mAb能与AIV的Mr 为 75 0 0 0的蛋白条带起反应 ,表明其是针对AIVH9亚型血凝素蛋白的mAb。与 32株AIVH9亚型国内分离株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表明 ,mAb 2H1具有良好的广谱性。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抗AIVH9亚型血凝素蛋白的mAb ,为AIV的抗原性分析、血清学诊断、疫苗质量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细胞免疫应答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探索减毒沙门氏菌运送CD8+ T 细胞表位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规律性.方法: 通过构建融合表达OVA 257~264aa和LCMV NP 118~132aa CD8+ T 细胞表位的原核表达质粒ptG2F, 以电穿孔法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 筛选重组菌SL7207(ptG2F).采用静脉注射免疫C57BL/6和BALB/c小鼠, 间隔2 wk, 分别于第2次和第3次免疫后, 取免疫小鼠脾细胞, 用ELISPOT法检测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和IL- 4分泌细胞.结果: 携带CD8+ T细胞表位的重组菌SL7207(ptG2F)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在提呈OVA CD8+ T细胞表位时, 2次免疫后, 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趋向于Th1; 而在3次免疫后, 呈现Th1/Th2的平衡转换.在提呈LCMV NP CD8+ T细胞表位过程中, Th2免疫应答水平高于Th1, 且有增强趋势.结论: 减毒沙门氏菌可以有效运送CD8+ T细胞表位并诱导产生特异细胞免疫应答, 这为减毒细菌作为运送载体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制禽流感病毒H7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H7亚型禽流感诊断抗原为免疫原免疫6~8周雌性BALB/c小鼠,末次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进行融合。通过HA和HI试验筛选阳性克隆。应用HI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测定mAb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结果:共获得4株分泌抗AIVH7亚型HA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E2、2A4、5F5、7G5。这些mAb的腹水HI效价在5×27~5×211之间,其中2E2属于IgM亚类,2A4属于IgG1亚类,5F5、7G5属于IgG2a亚类。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4株AIVH7亚型HAmAb能与AIVH7蛋白在Mr75000处反应,但不与新城疫病毒(NDV)蛋白发生反应,表明这些mAb能特异性识别AIVH7亚型HA。mAbHI反应性测定结果表明:4株mAb中,2E2、5F5、7G5只与H7亚型AIV发生特异性HI反应,而不与其他亚型AIV以及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反应,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而2A4除了与H7亚型AIV反应外,还与H15N8标准株发生低水平交叉反应。结论:这些mAb不仅为H7亚型AIV的HA结构分析提供了工具,而且为建立快速廉价的H7亚型禽流感诊断方法提供了核心试剂。  相似文献   
56.
抗鸡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制备抗鸡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重组菌BL21(DE3)(pET-ChIFN-γ)表达产物的包涵体作为抗原免疫BALB/c鼠,以纯化的GST-ChIFN-γ作为检测抗原,制备抗鸡γ-干扰素mAb;采用ELISA、Dot-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鸡γ-干扰素mAb的杂交瘤细胞株1G5、5E3,其Ig亚类均为IgG2a,腹水mAb1G5、5E3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600000,1∶120000。在Dot-ELISA试验中,这2株mAb均只与表达His-ChIFN-γ及GST-ChIFN-γ的重组大肠杆菌反应,与未表达这2种IFN-γ的其他8种菌株均不发生反应。在蛋白质印迹试验中,2株mAb均能与融合蛋白GST-ChIFN-γ、His-ChIFN-γ发生反应,出现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mAb1G5、5E3是针对鸡γ-干扰素的特异性mAb。结论:成功地制备抗鸡γ-干扰素的mAb,它们在免疫检测、免疫细胞功能分析和免疫调节研究等方面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抗李斯特菌溶血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抗李斯特菌溶血素(LLO)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通过诱导重组大肠杆菌BL21(pGEX-6p-1-hly), 以SDS-PAGE分离菌体蛋白, 切割目的蛋白LLO-GST条带, 研磨粉碎后免疫BALB/c小鼠, 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 作为检测抗原进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效价, Dot-ELISA、 Western blot分析mAb的特异性.结果: 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LLO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3B6、 4D1、 5D10, 其Ig亚类均为IgG1.3B6、 4D1、 5D10腹水的ELISA效价分别为1:2×105、 1:2×105、 1∶1×105.Western blot试验中, 3株mAb均能与融合蛋白LLO-GST发生反应出现特异性条带, 而与纯化蛋白GST不反应.在Dot-ELISA试验中, 3株mAb均能与表达LLO的细菌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 mAb 3B6、 4D1、 5D10是针对LLO的特异性mAb.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抗LLO的mAb, 为进一步研究LLO的生物学特性、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 以及建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快速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重组减毒细菌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重组减毒菌体外运送CD8 T细胞表位的效应。方法:以表达卵清蛋白(OVA)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CD8 T细胞表位的重组菌13A(ptG2F)、25A(ptG2F)和SL7207(ptG2F)感染抗原提呈细胞(APC)LKb、LLd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应用体外抗原提呈试验检测APC对重组菌运送的CD8 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结果:感染试验证实,减毒菌13A、25A和SL7207对LKb细胞或LLd细胞均具有良好的侵袭能力,BMDC对重组菌具有很好的摄取功能。抗原提呈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的早期(2h),LKb、LLd细胞和BMDC均可提呈重组菌13A(ptG2F)或SL7207(ptG2F)运送的T细胞表位;在感染的晚期(48h),LKb细胞对OVA257-264CD8 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降低,LLd细胞对LCMV118-132CD8 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增强。3种APC均不能提呈25A(ptG2F)运送的T细胞表位。另外,在同样的作用条件下,BMDC对减毒菌运送的抗原表位的提呈效应要强于LKb和LLd细胞。结论:重组菌能运送CD8 T细胞表位,为基于减毒细菌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分子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9.
我院自 1 986年以来共收治严重十二指肠损伤 1 0例 ,在行损伤肠管修补或 /和造瘘的同时 ,均采用改良憩室化手术 ,除 1例术中漏诊 ,再次手术后 2d死于感染性休克外 ,9例痊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1 2~ 4 7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 5例 ,撞击伤 4例 ,坠落伤1例 ,均为闭合性腹部损伤。损伤部位 :十二指肠降部 6例 ,横部 3例 ,升部 1例。其中 2例十二指肠横断 ,5例伤口超过十二指肠周径 2 /3,合并胰腺损伤 3例 ,胃挫伤 2例 ,肝破裂 2例 ,空肠穿孔 1例。主要表现为上腹痛 ,持续性、进行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广州市(辖区内花都、增城)阻断传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监测动态.方法 建立阻断血吸虫病后的监测系统,包括对钉螺、传染源、低年龄组人群及外来人员同时进行监测.结果 1991~2000年共查螺3 052亩,只查到杂螺,均未发现活钉螺.皮试低年龄组人群和外来人员4 412人,阳性154人,平均阳性率为3.49%,阳性者均采用粪检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复查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病人.解剖野鼠1 278只作直肠压片检查,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鼠.结论 广州市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后防治成果是巩固的,但随着近几年湖区几省血吸虫病呈上升趋势,且局部出现暴发流行,因此必须加强监测力度严防外来传染原及钉螺的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