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鸡白痢沙门菌SpiC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鸡白痢沙门菌Spi C蛋白原核表达并建立以Spi C蛋白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以鸡白痢沙门菌S06004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384 bp的spi C基因。将spi C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30a-spi C,再转化到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纯化His-Spi C蛋白,建立Spi C蛋白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并检测临床血清样品。结果通过对诱导后重组菌裂解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菌可以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19 2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His-Spi C。重组蛋白GST-Spi C免疫无特定病原体鸡,所获得的高免血清能识别重组蛋白His-Spi C,表明体外表达的重组蛋白His-Spi C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所建立的以重组蛋白His-Spi C介导的间接ELISA有较好的特异性,能够区分spi C基因缺失型疫苗候选株免疫与野生菌自然感染。结论重组蛋白His-Spi C呈可溶性表达,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重组蛋白His-Spi C建立的间接ELISA,可以作为区分感染和免疫动物(DIVA)鸡白痢疫苗免疫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2.
分离树突状细胞(DC)的原理是依据DC的低密度和半黏附特性,DC缺乏Fc受体,可对获得的DC进一步纯化。这种方法获取的DC数量有限。细胞因子诱生法是目前体外扩增DC常用的方法。其中,扩增效果最好的细胞因子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  相似文献   
2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mmune responses induced by recombinan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expressing the secreting antigen ESAT-6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ethods ESAT-6 cod-ing gene was cloned and identified by PCR and sequencing.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YA33-esat car-rying the ESAT-6 coding sequence was constructed firstly and electro-transformed into an attenuated strain X4550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he recombinant bacteria was named as X4550(33-esat). C57BL/6 mice were immunized intranasally (I. N) with 108 CFU recombinant bacteria at day 0 and 18. Cells from spleen, lung, mesenteric lymph node (MLN) and Peyer's patch (PP) were collected from mice after second immu-nization, and the specific IFN-γ-secreting cells and IL-4-secreting cells were detected by ELISPOT assay u-sing ESAT-6 peptide as stimulus. Furthermore, CTL effects were in vivo evaluated by CFSE assay.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specific for ESAT-6 could be detected by ELISPOT assay. In lung and PP cells,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ESAT-6 were biased toward Th1 type, the frequency of IFN-γ-secreting cell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IL-4-secreting cells. In splenocytes and MLN cells, the anti-gen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acted as Thl and Th2 balance, the frequency of IFN-γ-secreting cells was close to that of IL-4-secreting cells. CFSE assay indicated that recombinant bacteria could induce the high level of CTL effects specific for ESAT-6 peptide.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ecombinan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X4550(33-esat) not only can induc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but also can elicit specific CTL responses after I. N immunization. It also provided th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 of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鸡IL-2、IL-18、IFN-γ cDNA和CpG DNA在减毒沙门菌运送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中的佐剂作用。方法 将携带禽流感病毒(AIV)DNA疫苗的重组沙门菌SL7207(pVAX1-HA-IL2)、SL7207(pVAX1-HA—IL18)、SL7207(pVAXt—HA—IFN-γ)、SL7207(pVAX1—HA—CpG)、SL7207(pVAX1-HA)和SL7207(pVAX1)经口服和滴鼻途径首免1日龄商品代伊莎褐蛋鸡,测定免疫鸡的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水平,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二免后3周,SL7207(pVAX1-HA—CpG)、SL7207(pVAX1-HA-IFN-γ)免疫组以及SL7207(pVAX1-HA)和SL7207(pVAX1-IFN-7)联合免疫组鸡产生了较高水平的特异性黏膜免疫应答(P〈0.05),但重组菌免疫鸡血清中抗AIV HI抗体水平与空载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7207(pVAX1-HA-CpG)、SL7207(pVAX1-HA—IFN-7)的免疫保护指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初步观察佐剂效应依次为:CpG〉IFN-7〉IL-18,IL-2未表现出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构建肠炎沙门菌ΔspiCΔcrp双基因缺失株,以探索其作为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以等位基因同源重组方法,在构建单基因缺失肠炎沙门菌ΔspiC基础上,运用λRed重组酶系统构建双基因缺失株肠炎沙门菌ΔspiCΔcrp。结果 PCR和抗生素抗性结果表明肠炎沙门菌ΔspiCΔcrp成功构建;生物学鉴定显示,与野生菌相比,其生长速度与生化特性发生了变化,LD50提高约1 000倍,毒力显著降低。结论 双基因缺失株肠炎沙门菌ΔspiCΔcrp被成功构建,为其作为疫苗的免疫学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广州市1980-2010年30年间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狂犬病疫情资料及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资料;采集疫区犬脑组织,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结果 1980-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655例人间狂犬病,其中597例为1980-1989年报告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1.15%,45例为2005-2010年报告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87%,形成了2次流行高峰;45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10~5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多,学生、民工和农民居多。在疫区共捕捉86只犬,取脑组织,经免疫荧光和PCR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广州市过去30年人间狂犬病有2次流行高峰;1990年以前犬免疫率低,人暴露后疫苗接种率低使人狂犬病发病率达到最高峰;2005年后,养犬数增多,人们预防狂犬病的意识放松,忽视伤口处理及暴露后免疫,导致狂犬病发病率回升;86只犬中未检测到狂犬病病毒,说明广州地区狂犬病病毒在家养犬中的流行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嵌合形式表达的鞭毛蛋白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ESAT-6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用PCR方法扩增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i及MTB抗原ESAT-6编码序列,通过重叠PCR将ESAT-6编码序列插入fliCi的高变区域,构建嵌合鞭毛基因片段fliC/esa。t将fliC/esat片段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构建pET-fliC/esat质粒。将ESAT-6编码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CX的多克隆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BCX-esat。以质粒pET-fliC/esat及pBCX-esat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异丙基1-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诱导融合的嵌合蛋白fliC/esat及ESAT-6蛋白的表达。以抗ESAT-6 mAb HYB 076-08为一抗,通过W estern b lot鉴定嵌合蛋白fliC/esat及ESAT-6蛋白。以两种蛋白分别在体外刺激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通过FACS分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CD54的表达,同时用ELISA检测前炎性因子IL-12p70表达的水平。此外,以两种蛋白分别免疫C57BL/6小鼠,运用ELIS...  相似文献   
28.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能直接感染抗原递呈细胞,使所运送的外源抗原可以同时进入MHCⅠ类和MHCⅡ类抗原递呈途径,从而诱导强烈的CD+8T细胞和CD+4T细胞免疫应答。目前,减毒李斯特菌作为一种新型的活疫苗载体,在运送宫颈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相关抗原方面业已取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在抗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免疫应答特性及其作为治疗性肿瘤疫苗载体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建立沙门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多重PCR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敏感性。方法选择沙门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基因、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单一PCR方法基础上,建立检测两种病原菌的多重PCR技术。结果在495bp和850bp处分别出现预期的特异性DNA扩增条带,敏感性试验显示该体系能检测出32pg的沙门菌DNA和274pg的李斯特菌DNA,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与单一PCR和国标方法的符合率达10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多重PCR技术,为主要食源性病原菌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