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广州市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掌握广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2~1994年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每年监测一次,以后每2~3年覆盖一次。1997年开始采用虎红凝集试验作为筛选,阳性者血清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进一步诊断。结果1992~2004年血清学共检测19619,阳性14人,阳性率为0.07%;感染病例主要分布于番禺区;男女均可感染;以兽医、饲养员等职业较多;感染年龄在20~50岁。结论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市布鲁氏菌病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其综合防治策略取得显著效果,但仍要坚持长期的人畜布病监测。  相似文献   
182.
目的:分析rLLO在溶血过程中对CD45^+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通过与商品化裂解液和自制NH4C1裂解液的比较,观察rLLO与以上2种裂解液裂解效果的差异。结果:rLLO具有较强的裂解红细胞的能力,裂解效果与商品化裂解液和自制NH4C1裂解液基本一致。另外,三种裂解液对细胞膜的渗透性均有较大影响。结论:rLLO对细胞膜CD45表面抗原的损伤程度低于商品化裂解液。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T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I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709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啮齿日动物1 615只,食虫目动物94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39%,鼠密度(捕获率)为9.83%:在194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0只,检获蚤84只,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猫栉首蚤;鼠染蚤率为20.62%,总蚤指数为0.43;黄胸鼠蚤指数为0.56;未查出鼠疫FI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84.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于2006—2010年每年的3—10月在广州市的12个区按市区、郊区、郊县区域划分,每年选取不同的4个区县作为监测点,每监测点根据不同生态环境选取多个捕鼠点,采用夜笼法进行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5年共收有效笼36 549笼次,捕获鼠形动物4 082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17%,鼠密度(捕获率)为10.40%(其中黄胸鼠鼠密度为1.40%),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3 800只,食虫目动物282只。啮齿目动物主要鼠种是褐家鼠73.24%(2 783只);在49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109只,平均鼠染蚤率为22.11%。染蚤鼠中检获蚤240匹。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占97.92%;总蚤指数为0.47;检测鼠血清3 719份,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广州市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85.
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从而依靠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规避风险,提出针对性策略,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6.
我院自1986年以来共收治严重十二指肠损伤10例,在行损伤肠管修补或/和造瘘的同时,均采用改良憩室化手术,除1例术中漏诊,再次手术后两天死于感染性休克外,9例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2-4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例、撞击伤4例、坠落伤1例,均为闭合性腹部损伤。损伤部位:十二指肠降部6例、横部3例、升部1例,其中2例十二指肠横断、5例伤口超过十二指肠周径2/3、合并胰腺损伤3例、胃挫伤2例、肝破裂2例、空肠穿孔1例。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持续性、进行性加重,6例伴有腰背部放射痛,1例伴有不能忍受的睾丸痛,2例呕吐咖啡色液体。全组均有腹膜炎体征,6例腹穿抽到不凝血性液体,2例腹透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调查国内近11年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所引起的人及动物李斯特菌病的流行现状,为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收集我国2002-2012年李斯特菌病的文献报告资料,并对各个文献资料中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所统计的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涉及到全国27个(79%)省。共统计动物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报道次数123次,其中猪感染报道次数最多(39%),次之为羊;感染类型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多(72%)。人李斯特菌感染报道病例共计84例,其中非围产期病例占35%,围产期病例占65%,以败血症症状居多(51%)。结论 2002-2012年间,每年均有人和动物李斯特菌病的发生,且报告病例涉及全国大部分省,提示应加强人及动物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8.
目的了解江苏省奶牛空肠、结肠弯曲菌流行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10个奶牛场的产奶牛、育成牛和饲养环境进行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流行状况调查,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1531份样品中,119份空肠弯曲菌阳性,平均阳性率7.77%;3份结肠弯曲菌阳性,平均阳性率0.20%;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91%、3.57%。在三类样品中,产奶牛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阳性率分别为5.02%、0.32%,育成牛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8.70%、未检出结肠弯曲菌,环境样品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0.28%、0.18%。35株奶牛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对8大类21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率的是:阿莫西林100%、阿齐红霉100%、链霉素97.14%、庆大霉素94.29%、红霉素91.43%、头孢噻肟82.86%、克林霉素82.86%;高度耐药率的是:头孢哌酮100%、恩诺沙星100%、环丙沙星97.14%、复方新诺明97.14%、左旋氧氟沙星94.29%、萘啶酸94.29%、头孢拉定94.29%、诺氟沙星91.43%、头孢克罗88.57%。菌株耐药谱显示,35株分离株的耐药主要集中在9耐到12耐,占88.57%,产奶牛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较其它分离株更严重。结论我国奶牛群中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的流行和耐药状况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研究结果为正确评价我国奶牛群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和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9.
目的:研制抗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C)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纯化蛋白His-TetC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末次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应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并用mAb亚类试剂盒鉴定mAb亚类.结果:共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TetC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E5、5G10、689、7D6、7F5,其腹水效价除1E5为3×210外,其余均为1×105,亚类鉴定结果均为IgG1.West-唧blot分析结果显示,5株mAb均与融合蛋白His-TetC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TetC的mAb,为进一步研究TetC的生物学功能、破伤风毒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建立快速检测破伤风抗毒素水平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