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起病不到半年的慢性重型肝炎120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因为病程超过半年即为慢性肝炎 ,但起病不到半年的重型病毒性肝炎 ,判断为急性还是慢性 ,有一定的困难。由于两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有较大的差别 ,有必要将他们加以区别。基于以上考虑 ,特将 30 2医院 1997年至 1999年收治的起病不到半年的 ,最后诊断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12 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供临床医师参考。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重型肝炎的诊断按照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 1997年至 1999年 30 2医院共收治 5 6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其中慢性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新型呼肠病毒M片段能否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NF-κB)的活性。方法构建3个不同中基因节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真核细胞,利用荧光素酶双报告系统检测其对NF-κB激活有抑制效应的基因。结果酶切鉴定3个基因重组质粒均构建成功。其中M3基因表达的蛋白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NF-κB激活有较明显的抑制,抑制率达55%。而M1和M2基因表达的蛋白较之于空载体均无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 M3基因能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NF-κB激活,为研究病毒的致病及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敏感、特异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 p24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为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用纯化的基因工程p24表达抗原免疫小鼠及兔子,获得单克隆抗体(单抗)及多克隆抗体(多抗),用单抗包被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多抗,初步建立HIV-1 p24抗原的ELISA检测方法.进一步与美国杜邦公司的HIV-1 p24抗原检测试剂同时检测88份HIV感染者血清和5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中的p24抗原,确定其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法的p24抗原标准品,测定试剂的灵敏度.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88份HIV感染者血清和50份献血员血清中的p24抗原.结果 均为阴性(符合率为100%);自建ELISA法检测HIV-1 p24抗原的灵敏度为100pg/ml.结论 初步建立了检测HIV-1 p24抗原的ELISA法,与国外同类试剂比较,本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接近国外同类试剂,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进一步研制HIV-1 p24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建立T7RNA聚合酶真核表达质粒细胞内病毒拯救系统.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大肠埃希菌BL21(DE3)的T7RNA聚合酶基因为目的 基因,构建T7RNA聚合酶真核表达质粒VR-1a并鉴定,然后将VR-1a和EV71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并传代,观察其细胞病变,同时用RT-PCR检测EV71病毒核酸和用ELISA检测EV71病毒抗原.结果 酶切和测序显示成功构建T7RNA聚合酶真核表达质粒VR-1a,和EV71病毒感染性克隆共转染Vero细胞后出现明显的病变,RT-PCR检测EV71病毒核酸阳性并测序证实,ELISA检测显示有EV71病毒抗原.结论 此方法可以用于细胞内拯救EV71病毒,有望应用于EV71病毒的核酸疫苗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25.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的发病特点。方法:使用SPASS及STATA软件对520例慢重肝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10天、<2周、2-4周、4周-半年的发生率分别为10.4%、18.1%、17.1%及64.8%;②每组均有40%以上患者无明确的诱因,但30%以上患者有1-3种以上诱因,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每组均有50%以上患者发生于肝硬化;④每组均有50%以上患者无肝性脑病,而腹水发生率均在75%以上,首先出现肝性脑病均低于5%,而首先出现腹水均在10%以上;⑤每组出现肝性脑病的最晚时间均晚于变重时间。结论:①520例患者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慢重肝的;②慢重肝在发病诱因、基因、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出现时间、首先出现的合并症等方面与无肝病史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相差较大,应独立命名并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VEC)的突变型VE2、VE4免疫BALB/c小鼠后诱发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突变型和非突变型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抗HBc、抗HBelgG,免疫第28天取小鼠脾细胞用酶免疫斑点(ELISPOt)方法和CTL杀伤试验检测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VE2、VFA组抗HBe水平高于VEC组,抗H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质粒均能引发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VE4、VE2强于VEC;联用VM7免疫后能使VEC、VE2、VE4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增强.结论 突变型前C-C基因疫苗在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方面优于突变前.γ干扰素基因可作为基因佐剂增强HBV 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随访监测确诊SARS患者,研究SARS-CoV、新型呼肠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存在状况及与SARS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采集8例SARS患者痊愈2年后的咽拭子、唾液(或痰液)、尿液、血清及连续3天的粪便标本,用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SARS-CoV、呼肠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ARS-CoV抗体和脊髓灰质炎病毒IgG抗体.结果 8例患者中有4例的粪便中脊髓灰质炎病毒RNA阳性,均为Sabin 1毒株,在5′端非编码区的第480nt及VP1蛋白编码区的第2795nt两个重要的减毒位点上均发生了回复突变;SARS-CoV和新型呼肠病毒均阴性.对照组标本中均未检测到上述三种病毒.3例随访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阳性;4例患者血清中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2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中SARS-CoV抗体均阴性,其中23例的血清中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性.结论SARS患者痊愈2年后的血清中特异性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其粪便标本中仍有较高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率,而且病毒核酸在两个重要的减毒位点上均发生了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28.
目的:筛选人源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噬菌体Fab单克隆抗体基因。方法:根据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合成23肽,并以此为固相抗原从HIV-1噬菌体Fab抗体库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获得了1株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人源Fab抗体克隆,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特异性和抑制率,序列测定及分析显示该抗体属IgG I亚类,κ型,重、轻链可变区分别属VhⅢ和VκⅢ基因家族。结论:成功地获得了人源抗HIV-1 gp120趋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噬菌体Fab单克隆抗体基因。  相似文献   
29.
沈宏辉  侯俊  徐伟  王小鹏  王雅青 《肝脏》2010,15(2):147-148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特别是引起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的机制错综复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升高,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的影响对诊治相应疾病有参考价值。为此,我们统计了845例患者资料,从临床和病理角度分析了不同患者病情差异。  相似文献   
30.
王雅青  沈宏辉  徐伟  王小鹏 《肝脏》2010,15(6):438-439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特别是引起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的机制错综复杂,而肝组织病变的同时可伴有血清生化指标的异常。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特点以及肝组织小同病变程度间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旨在进一步了解肝组织病变程度和血清生化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