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9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了更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尝试建立《局部解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把考试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课程教学不但重结果、而且重过程: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地减少了靠一次期末考试定成败的偶然性。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和叠加的综合成绩评定.使考试测验自始至终都能起到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激励学生爱学、会学、创造性学习,监控教学全过程,是建立该体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构建rAQP4-M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AQP4-M1的CHO细胞系.方法 应用RT-PCR从大鼠脑组织中扩增rAQP4-M1,并将PCR产物双酶切后插入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经过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验证的pcDNA3.1(+)/rAQP4-M1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rAQP4-M1的CHO细胞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rAQP4-M1在该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rAQP4-M1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rAQP4-M1在CHO细胞膜上稳定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可见34×103处的阳性条带,表明rAQP4-M1在该细胞系中成功表达.蓝绿温和胶电泳技术证实了rAQP4-M23而不是rAQP4-M1参与了正交排列颗粒(orthogonal arrays of particles,OAPs)的形成.结论 rAQP4-M1在CHO细胞系中稳定表达成功,rAQP4-M1未参与OAPs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小鼠嗅黏膜中水通道蛋白1对嗅觉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 AQP1)在小鼠嗅黏膜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嗅觉形成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野生型和AQP1基因敲除小鼠嗅黏膜中AQP1的表达差异;采用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含对照实验)、嗅觉迷宫实验(含对照实验)2种嗅觉行为学方法以及气体刺激性嗅觉电位记录(electroolfactogram,EOG)检测2组小鼠嗅觉功能的差异.结果 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均证实了AQP1基因敲除小鼠嗅黏膜中没有AQP1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QP1主要分布于嗅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嗅神经束膜上.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埋藏食物小球实验中第1、2天2组寻找食物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天和对照实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嗅觉迷宫实验中2组除对照实验外,寻找食物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体刺激性诱发电位结果显示,2组小鼠嗅黏膜在不同气压强度饱和Trithylamine作用下的嗅觉电位波形相似,波幅均随气压的逐渐增加而增大;而在相同气压作用下,AQP1基因敲除小鼠嗅觉电位的波幅低于野生型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1主要分布在嗅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嗅神经束膜上;AQP1基因敲除小鼠的嗅觉敏感性较野生型小鼠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嗅神经元兴奋性没有差异.AQP1可能在嗅觉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neuroglobin(Ngb) in frontal cortex,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and serum in rats with brain injury induced by LPS and to elucidate its significance. Methods Seventy adult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PS (n = 60, with injection of 0.1 mg/kg LPS into cistern) and control (C, n =10, with injection of equal volume of isotonic saline into cistern) groups, 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plasma, CSF as well as frontal cortex from sacrificed rats were collected in LPS group at 3, 6, 12, 24, 48, 72 post injection hour (PIH), with 10 rats at each time point.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Ngb was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and Western blot. Expression of Ngb in frontal cortex was determined by SP. Water content of frontal cortex was assessed by drying method. The correlation among Ngb contents in serum, CSF, frontal cortex and water con-tent of frontal cortex was analyzed with multiple comparison. Results Ngb expression ( by ELISA) : Ngb expression of frontal cortex, CSF, and serum in LP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and it peaked at 48 PBH (35.4±3.9, 22.7±3.1, 14.4±2.8 ng/mL, respectively, P <0.01). Ngb ex-pression ( by Western blot) : Ngb protein with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of 17×103 was observed in each group. Ngb expression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was similar to that detected by ELISA. Brain water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LPS group than that of C group at 6-72 PIH ( P<0.01) , and it peaked at 48 PBH ( 83.3±1.9) %. Ngb contents in serum, CSF, frontal cortex, and water content of frontal cortex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uhipie comparison (γ=0.631-0.719, P<0.01). Conclusions Up-regu-lation of Ngb expression in brain injury induced by LPS is correlated with duration after challenge of LPS.  相似文献   
55.
水通道蛋白9表达与大鼠缺血性脑水肿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在大鼠缺血性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光镜、电镜技术观察脑水肿区的病理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9及其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缺血后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部分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大鼠穹隆下器官、脉络丛、大脑皮质、视上核、海马等部位AQP9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48~72h达峰值;脑组织含水量亦在72h达高峰.结论:随缺血性脑水肿的出现,AQP9及其mRNA表达上调,提示AQP9可能在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水通道蛋白-4在急性高眼压大鼠眼组织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离眼压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大鼠眼组织的表达变化,以探讨AQP4与某些眼压畀常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前房加压灌注法制作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AQP4庭其mRNA在眼组织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QP4及其mRNA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明显增强,主要集中在节细胞层、内核层。结论急性高眼压状态下,AQP4反其mRNA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增加,提示AQP4可能参与了高眼压所致视网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为了加速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不断扩大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1]。医学专业学位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能力[2]。外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解剖学基础是决定其临床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其培养质量的关键[3]。为此,我们进行了外科专业研究生应用解剖学实验平台建设的实践,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实验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大鼠脊柱解剖结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大鼠脊髓压迫器,用以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运用行为学、影像学、TTC、HE、Tunnel等方法,了解动物行为学变化及受压节段脊髓病理学改变,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压迫后渐次出现肌力减退、行动瘫痪;TTC结果显示,在各时段可见脊髓缺血范围与压迫时间及压迫强度相关;压迫后,脊髓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空泡化、白质疏网状改变及退行性变,以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结论:(1)用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的大鼠脊髓慢性压迫缺血性损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2)脊髓压迫程度可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进行调节;(3)本实验为脊髓压迫性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59.
正自教育部1998年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而如何提高其培养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1-3])。对于外科学研究生而言,应用解剖学基础是其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石、临床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的源泉,更是决定其临床工作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之一~([4])。那么,在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应用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应对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 (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处理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resenilin1,PS1)双重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运用VPA 30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4周.药物处理后采用免疫组化、甲硫素S染色检测VPA对老年斑(senile plapues,SP)的影响,用Nissl染色、Tunel染色观察脑内神经元的变化,并采用ELISA定量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eptide,Aβ)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及甲硫素S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较生理盐水组的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域的老年斑数量明显减少(t = 7.78,P < 0.01).Nissl染色发现VPA治疗组小鼠皮质及海马内的神经元数目较生理盐水组增加;Tunel染色显示VPA治疗组小鼠脑内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t = 5.95,P < 0.01);ELISA结果提示VPA治疗组小鼠脑内Aβ40(t = 4.23,P < 0.01)和Aβ42(t = 7.51,P < 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VPA处理能显著减少AD模型小鼠减少脑内Aβ的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通过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来增加神经元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