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是一种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性、动力性脊柱后路固定方法,近来逐渐受到提倡.它在维持腰椎一定的活动度和局部前凸的同时,不仅能限制不稳定节段的异常运动,还能减少椎间盘和或小关节的负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绝大多数临床结果显示,疗效与传统强制固定融合术相当,但创伤较小,不会增加邻近节段继发退变等风险,更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该文就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的发展史、治疗原理、稳定性实验研究、疗效和适应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7例四肢骨折共使用171枚可吸收螺钉或螺棒,除4例胫骨干骨折外,其余均是近关节松质骨骨折,平均年龄38.2岁,术后常规石膏或支具制动4~6周,然后根据螺钉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循序渐进康复锻炼.分别以早期骨折复位固定效果、晚期固定效果、局部反应和关节功能恢复四项指标评定结果.[结果]随访9~24个月,平均12个月.早期骨折复位固定效果:优良80例(优良率92.0%)、可6例、差1例.晚期固定效果:固定有效82例(有效率94.3%),固定失败5例(失败率5.7%),其中3例移位较轻,2例移位较重.局部反应:有反应者7例(发生率8.0%),其中4例较轻,3例较重.关节功能恢复:优良71例(优良率81.6%),可8例,差8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免除2次取内固定手术,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和按照手术规范操作,它的并发症少,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较可靠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部分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无严重骨质疏松和肱骨头无严重粉碎的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31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功能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结论解剖锁定钢板设计合理,对无严重骨质疏松和肱骨头无严重粉碎的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仍是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采用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节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01—2013-01采用钛网(6例)和线捆扎(13例)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骨折后节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5.4~7.5 cm。在双侧髂后部、髂前部或胫骨近端髓内钉进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松质骨,嵌压植于骨缺损处,用钛网或多束线捆扎包裹。线捆扎组术后用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 1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3.5~6.0个月,平均4.9个月;线捆扎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4.0~8.0个月,平均5.7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333)。但在胫骨干部位,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少于线捆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0,P=0.001)。至末次随访,2组修复方法治疗后其邻近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节段骨缺损的效果相似,但钛网植骨量多,术后患者可更早进行康复活动,骨愈合更快。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功能的11个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性别、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方法、残留掌倾畸形无相关性(P>0.05),而与骨折类型、年龄、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残留桡骨短缩、残留尺偏畸形和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显著相关(P<0.05)。后者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除年龄外,其余均有相关性;按照其作用强度,影响腕关节功能的独立因素依次为: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残留桡骨短缩、骨折类型、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残留尺偏畸形。结论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残留桡骨短缩、骨折类型、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残留尺偏畸形为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应选择手术,尽力恢复腕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尤其是要恢复桡骨长度、桡骨关节面平整和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66.
目的综述有关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应力性骨折分疲劳性和结构不良性两种类型,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主要发生在脊柱重复性活动、活动量大的人群和一侧峡部崩裂患者或行腰椎手术后患者等。导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的主要应力是剪切力和扭转力,其次是脊柱突然过屈或过伸。常规X线片检查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极易漏诊,需要行XCT、MRI或骨扫描确诊。根据应力性骨折不同时期MRI表现,分为应力反应期、不全骨折期、完全骨折期和假关节期四期或四型。对于无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不全型和完全型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以及青少年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多数主张首选保守治疗,骨折愈合率较高;对于双侧假关节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均主张手术治疗。结论应力性腰椎椎弓根骨折作为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之一,临床极为少见,且容易漏诊,结合骨折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采取手术或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67.
46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伤椎同种异体骨植入术(24例)和伤椎内硫酸钙植入术(22例)治疗。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Cobb角矫正、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异体骨植入组在术后伤椎高度的维持及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的效果,优于硫酸钙植入组( P<0.05)。  相似文献   
68.
背景:在一些四肢特殊部位,可吸收螺钉已取代金属螺钉,取得了良好的固定效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有关可吸收螺钉固定的并发症原因和预防措施的文献较少。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使用236枚可吸收螺钉或螺棒固定治疗临床资料,其中,四肢骨折92例,韧带重建21例,前者除4例胫骨干骨折外,其余均是近关节松质骨骨折。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随访12-48个月,平均20个月,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0.6%。固定失败5例(失败率4.4%),其中,3例移位较轻,2例移位明显,与适应证选择不当、骨质疏松、攻丝过度及术后活动过早过多等有关。有局部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6.2%),其中,较轻2例(1.8%),较重5例(4.4%);早期反应4例(3.5%),中晚期反应3例(2.7%),主要与材料成分、螺钉穿破关节、螺钉帽外露骨过多等有关。说明可吸收螺钉固定并发症与可吸收材料成分、适应证选择不当、未按手术规范操作和术后活动过早过多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9.
X线平片能区分压缩型与爆裂型胸腰椎骨折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线平片能区分压缩型与爆裂型胸腰椎骨折吗殷渠东,成茂华,郭盛仁,王向利,郑祖根Denis认为爆裂型胸腰推骨折属不稳定性骨折,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压缩型骨折多属稳定性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1、2]。随着CT扫描诊断技术的应用,Ballock等[3]报告X...  相似文献   
70.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柱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往研究多注重爆裂骨折的中柱损伤 ,对后柱损伤研究较少。笔者对经后路手术证实的 11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 ,探讨后柱损伤的程度、诊断和对稳定性的影响。一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2年 1月至2 0 0 0年 1月共收治 2 5 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 ,收集经后路手术治疗、记录完整的118例进行分析。爆裂骨折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椎体前中柱骨折且高度减少 ;(2 )椎体后缘骨折块不同程度后移 ;(3)无明显水平面移位。男 77例 ,女 41例 ;年龄 18~ 6 1岁 ,平均 37岁。骨折部位T2 ~L5。受伤原因 :坠落伤 49例 ,交通伤 44例 ,跌伤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