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4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缺氧对培养肝细胞极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三明治构型培养成鼠肝细胞,观察缺氧后肝细胞形态、特异性膜区域蛋白分布以及胞质钙离子的变化,以确定对细胞极性的影响。结果缺氧后,肝细胞变得扁平,分化良好的小管样结构消失;免疫组织化学证明肝细胞膜小管区域蛋白失去特异性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肝细胞胞质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强。结论缺氧可导致肝细胞极性丧失,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本研究可为在细胞水平研究肝脏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02.
对庚型肝炎病毒(HGV)的研究始于1995年初,Kim等报道了与人的肝炎有关的一种新型病毒,命名为HGV[1]。HG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常与HBV重叠感染[2]。我们对5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其中7例合并HGV阳性病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3.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一种常用的人工肝技术,经典方法是将患者血液引出,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血浆,把细胞成分与补充的血浆混合回输体内,以达到清除致病介质的目的。相当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体内仍有病毒较高水平复制。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42nm,而血浆分离器中空纤维膜的孔径为0.2~10.6μm,因此,血浆置换弃去的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我们对置换前后病毒载量变化进行观察,并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描述其动力学信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C3A永生化肝细胞系的部分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检测肝永生化细胞系的功能,对评价其功能状态、比较不同肝细胞系的差别、研究生物人工肝的疗效、判断药物对肝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改建与优化更好的肝细胞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C3A细胞是目前用于临床研究的生物人工肝永生化肝细胞系,它从肝纤维母细胞瘤细胞转化获得。本研究以C3A细胞为对象,对反映肝细胞生长增殖、蛋白合成、代谢、分泌、抗氧化的部分指标进行检测,以期建立较全面反映其功能状态的检测方法,为其细胞改建与功能优化提供依据,为新一代生物反应器及生物人工肝发展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TGF-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增殖、细胞周期以及分泌肝纤维化相关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MAD3、c-myc、cdk-2、cyclinE、EGF、HGF、Bcl-2、NF-κB、MMP1、MMP9、MMP14、TIMP-1、PAI-1、α-SMA、COLⅠ及COLⅢ等基因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COLⅠ、COLⅢ和α-SM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TGF-β1处理24h及36h时,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均无明显变化;在24h和36h时,TGF-β1处理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率均减少(24h:57.3±8.5%vs 60.6±9.7%;36h:53.0±2.2%vs 56.6±5.0%),S期细胞比例略高(24h:30.6±7.2%vs26.4±10.1%;36h:35.2±3.7%vs 30.8±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处理组SMAD3、c-myc、cdk2、cyclin E、EGF、Bcl-2、NF-κB、TIMP1、PAI-1、α-SMA及COLⅠmRNA在24h和36h表达均上调,HGF、MMP1、MMP9、MMP14及COLⅢmRNA在24h时表达下调,36h时表达上调;TGF-β1处理组HSC-T6细胞分泌COLⅠ[24h:(63.0±7.4ng/ml vs 33.2±10.8 ng/ml,P<0.05;36h:58.5±6.0ng/ml vs 42.2±6.3ng/ml,P<0.05];α-SMA[24h:20.6±2.6ng/ml vs 4.2±0.7ng/ml,P<0.05;36h:59.7±14.6ng/ml vs 36.8±5.6ng/ml,P<0.05)均显著增加。结论 TGF-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显示了促增殖作用,并能促进肝纤维化相关胶原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6.
107.
当飞利肝宁胶囊是由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以天然植物当药提取物及水飞蓟素组成的天然植物中药制剂,临床广泛用于各型肝炎的治疗。近期国内外研究发现,其部分成分又有一定的选择性降脂作用。为进一步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对高血脂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我们开  相似文献   
108.
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了人工肝的发展及在临床急慢性肝脏功能衰竭中的应用。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非生物型人工肝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方法为血浆置换法,一般血浆置换法设备是由多组泵、阀、管路、传感器以及过滤器(分离器)组合而成,并由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因为血浆置换法是侵入性的,设备的特点是安全性必须好,但由于肝脏功能的复杂性,以体外培养活性细胞为中心的生物型或混合型人工肝在肝衰时的支持治疗作用会更加明显和接受自然肝脏的功能。生物型人工肝发展迅速,但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注射用谷胱甘肽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2例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iv谷胱甘肽1200mg,qd,对照组61例,iv门冬氨酸钾镁3支(每支10ml),qd,开放组42例,iv谷胱甘肽1200mg,qd,疗程4周。结果4周后,治疗组食欲不振、乏力、肝区疼痛、腹胀及黄疸显著减轻(P<0.01)。ALT由(485.91±442.65)U·L-1降到(54.30±39.72)U·L-1(P<0.01);AST由(262.95±288.71)U·L-1下降到(39.68±28.68)U·L-1(P<0.01);总有效率为86.89%。对照组与治疗组类似,总有效率为81.97%(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的103例,总有效率为92.23%。结论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0.
人工肝脏技术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支持治疗,有望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肝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肝脏在人体代谢的中枢地位、复杂性及肝病的多发性,使得人工肝支持系统比其它任何人工器官更具发展潜力和挑战性.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人工肝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 并对人工肝脏治疗存在的困难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