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分析肠道腺病毒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治水平。方法对重症肺炎尸检脑、肝、心、肺、肠、脾组织进行腺病毒巢式PCR检测,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3型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3型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都为阴性。肺和肠中腺病毒巢式PCR结果为阳性,测序结果显示都为腺病毒41型。结论肠道腺病毒41型感染可能是婴幼儿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在SMNt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方法分析脊肌萎缩综合症SMNt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c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及未见SMNt、SMNc完全缺失三种情况。结果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方法能很好地区分SMNt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c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及未见SMNt、SMNc完全缺失三种基因型,与基因测序方法所得的结果完成一致。结论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法可用于脊肌萎缩综合症SMNt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梅毒螺旋体的巢式PCR检测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分布,确定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2-2004年间连续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的生殖器溃疡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和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阳性者进行巢式PCR扩增酸性重复蛋白基因(arp)和苍白螺旋体重复基因族(tpr),凝胶电泳分析arp基因重复序列个数和tpr基因的Mse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根据Pillay标准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62例疑似硬下疳病例,33例(53.2%)暗视野镜检发现梅毒螺旋体;54例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7.1%。47例arp基因分型以14型为主(36例占76.6%),49例tpr基因分型以d型为主(39例占79.6%),47例双重基因分型发现7个基因型,依次为14 d 31例占66.0%,13 d 5例占10.6%,14 b 4例占8.5%,12 b 3例占6.4%,12 d 2例占4.3%。15 d和14 i各1例占2.2%。结论巢式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以14 d型为优势型。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基因分型对于梅毒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人工鼻、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优化营养供给、加强口腔护理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总VAP的发生率为34.9%,实验组(24.3%)低于对照组(7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VAP患者病死率为43.2%,实验组为43.8%,对照组为5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通过使用人工鼻、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优化营养供给、加强口腔护理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11岁,因发现蛋白尿4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足量激素治疗3个月无效后于2011年4月20日入住我院。患者无兄弟姐妹,父亲5年前死于尿毒症,母亲离家无法联系,家族其他成员无肾脏病史。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45/100 mmHg,体重33.5 kg,激素(库兴氏)面容。腹部膨隆,肝、脾、双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UCLEAR CELLS,PBMC)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清总IGE(TIGE)、患者鼻过敏症状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E CATIONIC PROTEIN,ECP)的关系。方法用UNICAP CAP系统检测血清变应原、TIGE和ECP的含量。取22例对尘螨过敏的AR患者和8例健康人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其中部分PBMC用50ΜG/ML螨变应原培养刺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T-BET MRNA的表达。结果①AR患者和正常人T-BET MRNA表达强度与参照物Β-ACTIN的比率(X-±S)分别是0·381±0·099和0·750±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T-BET 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与AR患者症状评分、ECP的水平没有相关性(R分别是0·187和-0·165,P值均>0·05);③而T-BET MRNA表达强度与患者血清TIGE水平呈负相关(R=-0·525,P<0·05);④变应原刺激前后T-BET MRNA表达强度分别是0·381±0·099和0·365±0·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原为螨的AR患者PBMC中,T-BET MRNA表达较健康人低,T-BET MRNA低表达是AR发生TH1和TH2失衡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T-BET MRNA的下调表达程度与AR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ECP浓度无关。特异性变应原的刺激对AR患者PBMC中的T-BET表达没有影响。T-BET是间接影响IGE水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期,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是检测DNA甲基化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但操作繁琐,难以自动化。TaqMan荧光定量PCR法,即Methylight在MSP的基础上设计1条TaqMan探针,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的灵敏度都很高。然而,因需要设计合成特异的探针而使其的应用受限,而且TaqMan探针昂贵。本研究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DNA甲基化的方法,通过临床标本检测和对比试验,以证明其与Methylight的检测效能,以便为DNA甲基化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在SMNt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用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方法分析脊肌萎缩综合症SMNt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c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及未见SMNt、SMNc完全缺失三种情况. 结果 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方法能很好地区分SMNt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经体内螨变应原刺激后T-bet和CD19/CD23的变化。方法采取15例健康人和60例接受标准化螨变应原疫苗的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达1年的AR患者外周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IT前后1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T—bet mRNA表达变化情况。另外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CD19/CD23水平SIT前后1年变化情况。结果24例AR患者SIT前后PBMC中T—bet表达水平分别为(0.44±0.14)和(0.4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5)。在对照组,该比值为(0.59±0.09),显著高于AR患者(P〈0.01)。对照组和AR组CD19/CD23水平分别是(5.99±2.44)%和(13.53±5.41)%,P〈0.05。42例单纯AR患者和合并有哮喘的18例AR患者的T—bet表达水平分别是(0.49±0.12)和(0.33±0.09),两组CD19/CD23水平分别是(12.32±5.71)%和(16.34±3.32)%,t值分别为5.411和3.407,P均〈0.01;T—bet与CD23存在负相关(r=-0.260,P〈0.05)。经SIT后,CD23水平显著下降(t=2.334,P〈0.05)。经SIT后,T—betmRNA表达显著上调(t=-2.324,P〈0.05)。结论T—bet在AR患者PBMC中的表达均下调;AR患者经SIT后,可以看到T—bet表达的上调和CD23水平的下降。T—bet对变应原体外反应低下,而对体内小剂量变应原刺激产生保护性的Th1型免疫反应。对变应性鼻炎SIT机理的新认识认为,转录因子水平是通过Th1优势来纠正Th1/Th2失衡,而这种方式是以Th1型特异性相关转录因子的上调表达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2005—2007年广州地区腹泻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3年来广州地区儿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包括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轮状病毒2005、2006和2007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70%、38.22%和39.99%;与2006、2007年相比,2005年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和波谷均向后推延1个月。抗原检测阳性例数在6~24个月婴幼儿最高,全年感染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气候可能对广州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