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盐酸沙格雷酯应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后,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07月至2011年12月,行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共97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盐酸沙格雷酯联合抗血小板、预防血栓形成用药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研究组(沙格雷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53例,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44例。对介入治疗术后血管通畅率、再狭窄率对比分析。并对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及出血事件进行临床安全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通畅率分别为96.2%/93.1%,94.3%/93.1%,92.5%/88.6%;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再狭窄率9.4%/9.1%,13.2%/18.2%,15.1%/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分析,研究组出现1例出血事件(2.5%),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沙格雷酯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术后经抗血小板治疗、预防闭塞及再狭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影响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中心2009年1月~2015年5月的188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数据分析,评估危险因素与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脑卒中6例(3.1%),死亡0例,心梗0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9.19,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谨慎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3.
44.
回顾性分析2022年1至9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过程中使用声波球囊进行管腔准备的2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声波球囊器械成功率100%, 技术成功率91.67%, 治疗过程中无血管破裂、急性血栓形成、远端栓塞、无复流等不良事件, 术后1个月靶病变通畅率为100%, 术后6个月靶病变通畅率为83.33%, 随访过程中无截肢发生。本研究显示对于钙化较重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 声波球囊在管腔准备中可取得较好的即时效果和短期结果, 长期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5.
<正>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快速进展,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目前终末期肾病病人总数为608 000例,平均透析年龄55岁,自体血管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 AVG)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46.
压力治疗作为慢性下肢静脉疾病的基本疗法已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目前出现的压缩装置可大致分为三类:各种压力绷带及压力袜为代表的静态压缩提供持续性压力,是最主要的一类;间歇性充气加压泵(IPC)装置代表的动态压缩提供了间歇性压力;混合压缩的自适应压力治疗(ACT)装置能自动调节压力,可提供持续与间歇相结合的压缩模式。压力治疗之前应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具体评估,排除禁忌,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及压缩装置的特点作出最合适的选择,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220例患者进行CEA227例次。其中男性145例,女性75例。年龄51~88岁,平均66.4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128例,31例术前曾患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手术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均70%,同时对侧颈动脉伴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有48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6例,其中25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外周血管病变42例并同期处理。结果:2例患者术后30d内出现脑出血,其中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30d病死率0.45%。1例舌下神经损伤,4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术后随访6~72个月,随防到155例,随访率70.5%,1例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余均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74岁.2009年8月5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突发胸背部钝疼,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入院前1个月,胸背部疼痛再次发作且频繁.入院后患者血压高(180/100mm Hg),经1周严格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不满意且疼痛持续发作不缓解.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联合电化学治疗与单纯电化学治疗高流量血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5~2007年共收治高流量血管畸形患者152例,其中1995~2002年应用电化学治疗高流量血管畸形109例:2002年~2007年,应用介入栓塞联合电化学疗法治疗高流量血管畸形患者43例.结果:随访0.5年~1年,参考WHO制订肿瘤的疗效评定标准:单纯电化学治疗组有效率为61.5%(67/109),介入栓塞联合电化学治疗组有效率为79.1%(34/43),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介入栓塞联合电化学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高流量血管畸形的有效率,临床疗效较单纯电化学治疗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D级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170例患者(191条肢体)行股动脉以远血管重建术.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2例;年龄45~85岁,平均67岁.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78例,静息痛62例,下肢缺血性溃疡19例,远端组织坏死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动脉造影检查,根据TASC Ⅱ分级:C级病变127条肢体,D级病变64条肢体.手术方法包括大隐静脉原位旁路移植术15条肢体,大隐静脉转位20条肢体,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28条肢体,大隐静脉与人工血管组合旁路移植术28条肢体.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6)个月;76例失访,随访率57%(109/191).一期通畅率84.4%(92/109),其中人工血管旁路移植通畅率88.2%(75/85),大隐静脉(原位、转位、组合)旁路移植通畅率70.8%(17/24).二期通畅率89.9%(98/109).结论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股腘动脉闭塞症(TASC C和D级病变)的主要方法,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