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的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查体的已育男性108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和108例健康已育男性的MTHFR C677T和A1298C位点的多态性,统计学分析不同基因型男性与原发性不育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男性不育组和健康对照组MTHFRC677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08%、12.96%,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75%、33.33%,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975,χ~2=4.859,P0.05);原发性男性不育组和健康对照组的MTHFR A1298C位点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108,χ~2=0.170,P0.05)。结论 MTHFR基因677位点C-T变异与原发性男性不育具有相关性,1298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男性不育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融合蛋白细胞毒活性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融合蛋白(rVVC)诱导人ECV304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方法 应用MTT法、Hochest33342/PI荧光双染、流式细胞术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VVC对人ECV304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测定rVVC诱导人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rVVC具有降低人ECV304细胞的存活率活性;浓度为2.0溶血单位(HU)/ml的rVVC作用人ECV304 12 h后,其诱导凋亡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和浓度为0.5 HU/ml的 rVVC处理组,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为2.0 HU/ml rVVC处理组加40 μmol/L Caspase全酶抑制剂(Z-VAD-FMK)后凋亡率较2.0 HU/ml rVVC处理组有一定程度降低.浓度为2.0 HU/ml rVVC处理人ECV304细胞0.5 h后Caspase-3活性开始增高,于3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9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rVVC对人ECV304具有凋亡诱导的生物学活性,Caspase-3可能与活性rVVC诱导的人ECV304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的风疹病毒内感染实验诊断方法。方法:将疫苗株病毒稀释后接种Vero细胞,收集不同时段培养上清液和细胞,RT-PCR法检测风疹病毒RNA(培养RT-PCR法)。用直接RT—PCR法和培养RT—PCR检测可疑风疹病毒感染的胎儿组织和羊水标本。结果:直接RT—PCR法可检测模拟羊水标本中15TCID50/ml风疹病毒RNA。培养RT—PCR法在10TCID50的病毒感染后6h的V细胞和感染后24h的培养上清液中检出风疹病毒RNA。直接RT—PCR法和培养RT—PCR法检测4例足月产胎儿羊水均阴性;1例引产胎儿羊水直接RT—PCR法阴性,培养RT—PCR法在接种细胞后24h检出风疹病毒RNA。结论:培养RT—PCR法是一个快速、特异、灵敏的实验室诊断风疹病毒宫内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周腾坚    杜季梅  楼永良 《现代预防医学》2016,(11):2106-2109
目的 回顾分析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及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意见。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永嘉县人民医院11 862名住院患者,进行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按照不同性别、年龄段、科室和疾病类型进行抗TP抗体阳性率、HBsAg阳性率、抗HCV抗体阳性率、抗HI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结果 抗TP抗体确诊阳性246例,阳性率2.07%,男性阳性率为2.34%,女性阳性率为1.80%,男女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 P= 0.036)。抗TP抗体阳性率在31~45岁组最高,为2.51%,科室方面,骨科最高,为3.25%,产科最低,为0.94%。内科、外科、骨科患者不同疾病间阳性率不同。246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HBsAg阳性31例(占11.79%)、抗HCV抗体阳性4例(占1.63%)、抗 HIV抗体阳性1例(占0.41%)。 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具有性别、年龄和科室病种差异,且阳性者合并高HBsAg和抗HCV抗体阳性率,须加强监测和护理,防止院内传播及患者间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vvhA融合蛋白(rVvhA)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方法:应用MTT法、Hochest33342/pI荧光双染、流式细胞术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VvhA对人ECV304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测定rVvhA诱导人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rVvhA具有降低人ECV304细胞的存活率活性;浓度为2.0HU/ml的rVvhA作用人ECV304,12小时后,其诱导凋亡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和浓度为0.5HU/ml的rVvhA处理组,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为2.0HU/mlrVvhA处理组加40μMcaspase全酶抑制剂(Z-VAD-FMK)后凋亡率较2.0HU/mlrVvhA处理组有一定程度降低。浓度为2.0HU/mlrVvhA处理人ECV304细胞30分钟后caspase-3活性开始增高,于3小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9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rVvhA对人ECV304具有凋亡诱导的生物学活性,caspase-3可能与活性rVvhA诱导的人ECV304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骨架微丝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Ⅰ消化法原代培养PASMCs,免疫荧光法进行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 actin)鉴定。然后分别低氧(5%O2,5%CO2)培养2、6、12、24 h后,用鬼笔环肽标记细胞骨架F-actin,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actin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培养细胞为PASMCs,低氧状态和常氧条件下培养的PASMCs形态上有明显区别,低氧组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发生重排,微丝排列混乱,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低氧能造成PASMCs形态的改变和细胞骨架微丝的重排。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初步评价结核分枝杆菌4种新抗原Rv0432、Rv0674、Rv1566c和Rv1547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标准参照菌株H37Rv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Rv0432、Rv0674、Rv1566c基因的完整序列,Rv1547基因分为两段(Rv1547-1Rv1547-2)扩增,与PET-32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待检测血清和BL21(DE3)菌体蛋白孵育进行预处理。各重组抗原用ELISA对151份待检血清(41份健康组血清和110份细菌学阳性结核患者组血清)进行IgG抗体检测。检测结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其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目的蛋白在结核患者组和健康组的差异性。结果 成功克隆表达和纯化了蛋白Rv0432、Rv0674、Rv1566c、Rv1547-1和Rv1547-2,ELISA结果显示Rv0432、Rv0674、Rv1566c、Rv1547-1和Rv1547-2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3.64%~92.73%、80.49%~92.68%、0.92~0.94、0.38~0.80、0.363~0.732和0.649~0.915。目的蛋白在结核组检测到的IgG抗体水平均大于健康组(P<0.000 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新抗原Rv0432、Rv0674、Rv1566c、Rv1547-1和Rv1547-2具有良好的血清学检测价值,可作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对环丝氨酸耐药性与alrA、ddlAcycA基因突变的关系,分析环丝氨酸耐药与基因型的关联性。方法 从菌株库中选取145株临床分离株,采用比例法测定菌株对环丝氨酸耐药表型、微孔板刃天青显色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测定目的基因全长,与标准菌株H37Rv比对。间隔区寡核苷酸基因分型(spoligotyping)进行菌株基因型鉴定,分析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145株临床分离株中,环丝氨酸耐药菌株为24株,敏感株为121株。24株耐药菌株中,3株(12.5%)发生cycA非同义突变,涉及的密码子为188位、318位和508位,1株(4.2%)发生alrA非同义突变,涉及密码子为261位。敏感菌株的目的基因中仅检出同义突变。药敏试验证实,突变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北京基因型为88株,环丝氨酸耐药率为20.5%(18/88),非北京基因型为57株,环丝氨酸耐药率为10.5%(6/57),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P>0.05)。结论 alrAcycA单核苷酸非同义基因突变可能是环丝氨酸耐药的机制之一。尚不能确定北京基因型或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与环丝氨酸耐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研究rrf(5S)~rrl(23S)rRNA基因间隔区巢式PCR用于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效果.方法 收集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及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提取DNA进行巢式PCR、普通PCR检测.结果 共收集102份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巢式PCR检测阳性39例,阳性率为38.23%,其中蜱叮咬时间在2个月内的为33例,占84.62%;普通PCR只有1份阳性,阳性率为0.98%,远低于巢式PCR(38.23%).结论 rrf(5S)~rrl(23S)rRNA基因间隔区巢式PCR可用于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检测,从病原学角度支持莱姆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