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医药卫生   8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深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受体trkA、trkB、trkC的表达.方法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并鉴定后,提取其总RNA,RT-PCR技术检测NGF、BDNF、NT-3及其受体trkA、trkB、trkC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种生长因子在NSC的分布和亚细胞定位.结果RT-PCR显示NSC表达i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mRN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SC表达i种生长因子蛋白,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结论体外培养NSC表达NGF,BDNF,NT-3及其受体,提示三种因子对NSC发育和发挥生物学功能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培养神经干细胞(NSC)中CNTF,TGF-β1,IGF-1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取小鼠胎鼠海马,分离纯化培养NSC,提取总RNA,RT-PCR技术检测CNTF,TGF-β1,I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NSC中各因子mRNA均有表达;CNTF,TGF-β1表达较强,IGF-1表达较弱.结论体外培养的NSC表达CNTF,TGF-β1含量较高,可能是应用其治疗神经疾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根据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沈河院区所有临床科室住院治疗的42例MR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选取自检验科),男33例,女9例,年龄(53±19)岁,年龄范围为16~96岁...  相似文献   
114.
上海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暗娼艾滋病知识行为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暗娼性病/艾滋病(STD/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通过出入所知晓率的比较,对收教所内宣教、干预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国家级暗娼综合点调查表,同时结合上海市宝山区健康教育性病相关知识条目开展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STD/AIDS相关知识条目等信息。在2008、2009年新入所学员中随机抽取196名开展出入所自身对照调查。结果 196名接受出入所调查的暗娼中,已婚者85人,占43.4%;未婚者78人,占39.8%;同居者1人,占0.5%;离异丧偶者32人,占16.3%。20岁以下18人,占9.2%;20-29岁89人,占45.4%;30-39岁70人,占35.7%;40岁以上19人,占9.7%。入所时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6.2%,出所时知晓率为98.2%,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入所时暗娼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但通过在收教所内的多次干预,该人群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提示健康宣教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观察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 分析15例患者基础状态下和吸人伊洛前列素后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血量(CO)及生命体征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吸入伊洛前列素20μg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48±14)mm Hg(1 mm Hg =0.133 kPa)和(8.8±2.9) mm Hg(min·L)]较基础状态下明显降低[(59±15) mmHg和(13.0±7.0) mm Hg/(min· L)](P< 0.05).吸入伊洛前列素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CO及体循环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伊洛前列素可以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达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对无精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探讨生精功能障碍的遗传学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对133例生精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因子扩增,并以40例已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中61例无精子症患者中,细胞遗传学核型数量异常13例,异常发生率21.31%,同时发现AZF微缺失6例,异常发生率9.84%;72例少精患者细胞遗传学核型异常11例,异常发生率15.28%,同时发现AZF微缺失7例,异常发生率9.72%。40例对照组Y染色体核型和AZF位点无缺失。结论:染色体异常和AZF的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子和少精子并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男性不育人群进行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和AZF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7.
118.
十二指肠胃型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手术标本的球部进行回顾性形态学观察,发现93.94%有胃型上皮化生。其中90.32%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67.74%伴活动性炎症,进一步证实胃型上皮化生、HP感染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密切关系。电镜观察1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活检球部粘膜,将胃上皮化生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类,后者为不成熟的粘液细胞,常保留肠吸收细胞的某些特征。化生细胞中的粘液与十二指肠腺内的粘液不同,显然化生细胞来源于腺窝内干细胞。根据HP寄居部位及其引起的细胞损害,表明其侵袭力及毒力不强。胃粘液在HP感染的建立和粘膜屏障方面具有双重作用,粘液数量和质量变化可能是HP致病过程中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发病及血清IgE、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12名健康壮族儿童(对照组)和80例壮族哮喘患儿(哮喘组),检测其IL-13基因-1112 C/T和+2044 A/G位点多态性以及血清IgE、IL-13水平.结果 (1)哮喘组和对照组IL-13-1112C/T位点均以CC型为主,等位基因以C为主,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3+2044A/G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哮喘组以AG型最常见,对照组以GG型最多见,哮喘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哮喘组、对照组组内IL-13-1112C/T、+2044A/G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IgE、IL-1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IL-13-1112C/T位点3种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IL-13-1112C/T位点3种基因型患者的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IL-13+2044 A/G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gE水平、IL-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13+2044A/G位点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发生有关,可能与血清IL-13、IgE水平升高有关,是广西壮族儿童哮喘哮喘发病的易感基因;但IL-13-111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的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对VEGF受体2(VEGFR2)的干预作用。方法:VEGF体外诱导HUVEC,加入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质量浓度(0. 02,0. 1,0. 5μg·L-1)作用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转移小室(transwell)法、黏附实验、细胞侵袭及管腔形成实验检测HUVEC的增殖活性、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EGFR2磷酸化水平和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EGF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VEGF诱导24,48 h后均能显著升高HUVEC的增殖活性(P 0. 01),诱导24 h能明显升高HUVEC的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P 0. 01),显著升高HUVEC中VEGFR2磷酸化及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 0. 01);与VEGF组比较,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质量浓度组作用48 h均能明显抑制HUVEC增殖活性(P 0. 05,P 0. 01),作用24 h对VEGF诱导的HUVEC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 0. 05),也能下调VEGFR2磷酸化及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 0. 05)。结论:风湿祛痛胶囊能降低VEGF诱导的HUVEC细胞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能力,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R2的磷酸化、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