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测定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中国分离株(即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BA66019、BA8402及BA88166糖蛋白(M)基因的全部序列并分析各毒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病毒RNA在只与其末端互补的特异引物PCM-Tag和随机引物的共同引发下逆转录成cDNA,以单一PCM-Tag和高保守末端互补的特异引物PCM-Tag和高保真DNA聚合酶扩增出完整的M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作为模板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所得序列经计算机辅助分析其种系发生与编码策略。结果 XHFV代表株BA6019的M基因与国际原型株IbAr10200的M基因比较多个5个碱基,为5365bp;比BA8402、BA88166多个4个碱基,即5364bp。3株XHFV长ORF起始于M基因的第78位碱基,比IbAr10200株提前15bp。编码的前体蛋白共1689个氨基酸,比IbAr10200株多6个。4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0.9%(IbAr10200-BA66019),80.2%(IbAr10200-BA8402),80.2%(IbAr10200-BA88166),83.7%(BA66019-BA8402),83.6%(BA66019-BA88166),99.0%(BA8402-BA88166);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5.1%,86.3%,86.6%,87.8%,88.0%,98.8%。它们与Dugbe病毒在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较低,大约是55%和37.7%。结论 XHFV BA66019、BA8402和BA88166与国际原型株IbAr10200的M基因在进化上形成各自单独的分支,人源分离株BA88166可能是来自蜱的BA8402株的变异株,提示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疫区可能只流行一种XHFV。  相似文献   
82.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是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此属病毒能引起人类两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前者在欧洲流行的有HFRS的轻型即流行性肾病(NE),由欧洲棕背 携带传播的普马拉病毒(PUUV)引起,重型由黄喉姬鼠携带的汉滩型病毒(HTNV)及多布拉伐—贝尔格来德病毒(DOBV)引起。在亚洲流行的有由HTNV引起的重型HFRS及由SEOV引起的轻型HFRS,分别由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携带传播。HPS主要由鹿鼠携带的SNV血清型HV…  相似文献   
83.
汉滩病毒西安分离84FLi的M片段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定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流产胎儿肝脏分离病毒84FLi株的全M片段基因序列,了解其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节段扩增M基因片段的cDNA,直接用PCR产物或克隆人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结果 84FLi株的全M基因序列组成为:M片段基因共由3616个核苷酸组成,四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A30.92%,C18.03%,G21.18%,T29.87%。GC含量为39.21%,AT含量为60.79%,最大开放读码框为41-3448,共编码1135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84FLi株与HTN型同源性高于与其他型汉坦病毒的同源性,其中与中国株的同源性较高,与HV114株的同源性为85.5%。与HTNV的国际标准毒株76-118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6.0%。结论 84FLi株属于汉滩型病毒,并与分离自国内的汉滩病毒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84.
5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中国新疆出血热(XHF)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寻找传播途径及流行原因。方法 对分离自新疆的5株XHF病毒进行S基因片段的克隆和测序,与其他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的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株病毒S基因全长均为1672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均为1449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含482个氨基酸的蛋白,新疆分离毒株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3.0%-99.5%)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分离毒株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发生树状图显示新疆毒株在一个分支之下形成独立的群体,明显区别于来自其他地区的CCHF病毒并且又进一步分为三组。结论 不同毒株的S基因序列差异不完全取决于病毒分离的宿主,地域和时间。  相似文献   
85.
将我国HFRS各疫区不同宿主(包括家兔、家猫)分离的病毒,苏联棕背(鼠平)分离株,北美草原田鼠分离株和日本HFRS病毒代表株,经HFRS病毒Hantaan-76-118株、SR-11株和A_9株、R_22株多种McAb分析,可分为五型:姬鼠型、大鼠型、棕背(鼠平)型、田鼠型和未定型,后者以从湖南疫区病人分离的H_79。株为代表。根据型特异性McAb的比较分析,姬鼠属和大鼠属来源的极少数毒株的抗原性与宿主来源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86.
自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离与培养成功以来,对病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一直用免疫荧光法。为了便于基层单位与疫区现场的工作,需要更为简便的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 Ⅰ株的A蛋白能够结合多种动物IgG的Fc片段。利用这一原理将菌体吸附于染有特异抗体的感染细胞作菌体吸附试验检测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其特异性与敏感性都很高,经我们试用于  相似文献   
87.
EHFV在RLC中,不同毒株及感染剂量均能在感染后6~10天达繁殖高峰;33℃比37℃培养好;先在37℃后转33℃培养利于提高病毒产量;维持液中有否小牛血清对病毒繁殖无明显影响;冻融对提高病毒液度无好处;在RLC系统中EHFV 繁殖未达满意高滴度。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M基因的特征,对新疆地区4侏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分离株亚东璃眼蜱的部分M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及分析。方法 从感染CCHF病毒的鼠脑中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定CCHF病毒的部分M片段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登录的部分CCHF病毒M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 经测序得到了4株病毒的3962~4385nt位点的424bp核苷酸序列(位点依据IbAr10200的M基因序列),该序列共编码139个氨基酸。前3株病毒序列有相当高的核苷酸同源性(99.5%~99.8%),将所得到的序列与已发表的中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病毒株相比,中国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8.1%~99.8%,而非中国株则为42.9%~94.8%。但它们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变异不大,同源性非常高。系统发生树表明,所有的毒株被分为5个进化支(所比较的M基因长度为3962~4385nt核苷酸),来自新疆南部和东部的YT05099、YL04041和YL05035共处于同一分支。结论 相比于新疆其他分离株,YT05099、YL04041和YL05035的部分M基因特征有极高的相似性。新疆株CCHF病毒M基因与中东和远东病毒株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