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29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水溶性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注后可发生一种急性中毒性障碍,称之为Hoigen氏综合征。神经系统表现有精神障碍和癫痫发作,轻者表现为精神错乱、眩晕和味觉、视觉异常。多数还伴有心动过速和血压增高,但没有任何变态反应的表现。Hoigen综合征较罕见,回顾报告其发生率为3/1000,前瞻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水平的变化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寻找防治血脑屏障损伤的新靶点。方法:应用自行构建的含AQP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在大鼠脑内进行预先转染,正向调控大鼠脑内AQP4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正常大鼠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对伊文思蓝(EB)的通透率和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分正常健康组、AQP4基因干预(实验质粒)组和基因干预对照(对照质粒)组。结果:①AQP4水平的升高并不影响正常大鼠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以及ZO-1的表达水平。②预先升高AQP4水平可明显加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再灌注12h实验质粒组的伤侧皮质及皮质下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分别为(74.10±9.64),(100.72±7.63)μg/g,对照质粒组相应部位的通透率分别为(48.11±7.34),(66.72±7.70)μg/g,再灌注24h实验质粒组的伤侧皮质及皮质下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分别为(100.90±2.63),(127.71±7.80)μg/g,对照质粒组相应部位的通透率分别为(60.39±2.54)μg/g,(99.71±5.10)μg/g;同时降低ZO-1的表达水平,再灌注12,24h实验质粒组伤侧半球ZO-1表达评分分别为2.13±0.69,0.33±0.24,对照质粒组相应时间相应部位的评分分别为2.60±0.49,1.00±0.33。结论:①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02-11/2003-03在苏州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用线栓法复制Sprague-Dawley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化学法测定血脑屏障对伊文氏蓝的通透率,并分析二者的变化趋势。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ZO-1蛋白的表达水平迅速降低,最低水平出现于再灌注后72h,随后逐渐恢复,至再灌注第7天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血脑屏障对伊文氏蓝的最大通透率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第24小时,伤侧皮质区及皮质下区分别为(64.19±6.82),(99.70±6.90)μg/g,随后逐渐恢复,至第7天已基本恢复正常,其变化趋势与脑内ZO-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相同。分析再灌注24h组伤侧半球ZO-1蛋白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ZO-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9951,P=0.005)。结论:脑内ZO-1对维持血脑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降低标志着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急性脑缺血时内皮素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Pulsineli方法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实验,用放免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素(ET)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变化。结果:缺血组实验前ET平均值为47.17ng/L,实验后1小时增高至94.20ng/L,1小时后呈持续性增高(149.38~149.42ng/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5和0.01);缺血组GMP140实验前平均值为55.6ng/L,实验后4小时增高至131.3ng/L以后逐渐下降,至24小时时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ET与GMP140的变化呈直线正相关(r=0.9976,P<0.01)。表明:ET的双峰变化与缺血再灌注时的血管内皮、神经组织受损有关;GMP140的增高有一定的时间性。作者认为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粒细胞的激活环路完成的。具体机制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探讨吞咽障碍对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住院急性脑卒中病例132例,动态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营养学指标,同时记录吞咽障碍、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时间。结果①至病程第4周,吞咽障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幅度(10±6)明显小于无吞咽障碍组(14±6)(t=3.772,P=0.000)。②吞咽障碍组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48.6%)及持续时间(6±8)d均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犤24.2%,(2±4)d犦(χ2=8.371,P=0.040,t=4.236,P=0.000)。③病程2周内吞咽障碍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的幅度(3.3±2.8)g/L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犤(2.2±2.4)g/L(P=0.013),同样吞咽障碍组的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三头肌围降低的幅度(2.5±1.4)mm,(4.3±2.6)cm犦也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犤(1.5±0.89)mm,(2.0±1.4)cm犦(P值均<0.001)。结论吞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危险因素之一;吞咽障碍通过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加剧营养状况的恶化,最终阻碍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寻找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应用白行构建的含AQP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在大鼠脑内进行预先转染,观察分析转染后大鼠脑内AQP4表达水平、脑卒中后脑水肿程度和大鼠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程度,实验分正常健康组、AQP4基因干预组和基因干预对照组。结果:①单纯给予大鼠脑内注射AQP4基因24h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局部脑组织的含水量均无明显变化。②AQP4基因干预组在大鼠缺血2h再灌注3,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17&;#177;0.72.7.93&;#177;0.69,7.13&;#177;0.89,明显低于基因干预对照组。③再灌注12h伤侧皮质和皮质下脑水肿程度,在AQP4基因干预组分别为79.76&;#177;0.62,80.94&;#177;0.81,明显高于基因干预对照组。④脑内注射AQP4基因后可升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内AQP4的表达水平。结论:①单纯提高脑内AQP4的水平并不影响脑组织的含水量。②预先提高脑内AQP4的水平,可加速脑卒中后脑水肿形成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③改变脑内AQP4水平或活性可以成为新的防治脑卒中后脑水肿形成、减轻脑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27.
肝性脊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脊髓病(HM)是由多种肝病引起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着多重复杂的发病机制,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对称性侧索脱髓鞘病变,以慢性、进展性双下肢运动受累的痉挛性截瘫为特征性临床表现。运动诱发电位(MEP)可以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帮助早期诊断HM,并且早期肝移植可望治愈HM。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水平的变化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寻找防治血脑屏障损伤的新靶点。方法:应用自行构建的含AQP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在大鼠脑内进行预先转染,正向调控大鼠脑内AQP4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正常大鼠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对伊文思蓝(EB)的通透率和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分正常健康组、AQP4基因干预(实验质粒)组和基因干预对照(对照质粒)组。结果:①AQP4水平的升高并不影响正常大鼠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以及ZO-1的表达水平。②预先升高AQP4水平可明显加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再灌注12h实验质粒组的伤侧皮质及皮质下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分别为(74.10&;#177;9.64),(100.72&;#177;7.63)μg/g,对照质粒组相应部位的通透率分别为(48.11&;#177;7.34),(66.72&;#177;7.70)μg/g,再灌注24h实验质粒组的伤侧皮质及皮质下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分别为(100.90&;#177;2.63),(127.71&;#177;7.80)μg/g,对照质粒组相应部位的通透率分别为(60.39&;#177;2.54)μg/g,(99.71&;#177;5.10)μg/g;同时降低ZO-1的表达水平,再灌注12,24h实验质粒组伤侧半球ZO-1表达评分分别为2.13&;#177;0.69,0.33&;#177;0.24,对照质粒组相应时间相应部位的评分分别为2.60&;#177;0.49,1.00&;#177;0.33。结论:①正常生理状态下,AQP4水平的变化并不影响成年大鼠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②病理条件下,AQP4水平的变化对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将产生明显的影响。③调节病理状态下的AQP4水平可望成为新的防治血脑屏障损伤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02-11/2003-03在苏州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用线栓法复制sprague-Dawky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化学法测定血脑屏障对伊文氏蓝的通透率,并分析二者的变化趋势。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ZO-1蛋白的表达水平迅速降低,最低水平出现于再灌注后72h,随后逐渐恢复,至再灌注第7天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血脑屏障对伊文氏蓝的最大通透率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第24小时,伤侧皮质区及皮质下区分别为(64.19&;#177;6.82),(99.70&;#177;6.90)μg/g,随后逐渐恢复,至第7天已基本恢复正常,其变化趋势与脑内ZO-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相同。分析再灌注24h组伤侧半球ZO-1蛋白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ZO-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9951,P=0.005)。结论:脑内ZO-1对维持血脑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降低标志着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AQ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寻找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新途径. 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应用自行构建的含 AQP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在大鼠脑内进行预先转染,观察分析转染后大鼠脑内 AQP4表达水平、脑卒中后脑水肿程度和大鼠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程度,实验分正常健康组、 AQP4基因干预组和基因干预对照组. 结果 ①单纯给予大鼠脑内注射 AQP4基因 24 h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局部脑组织的含水量均无明显变化.② AQP4基因干预组在大鼠缺血 2 h再灌注 3,12, 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 9.17± 0.72,7.93± 0.69,7.13± 0.89,明显低于基因干预对照组.③再灌注 12 h伤侧皮质和皮质下脑水肿程度,在 AQP4基因干预组分别为 79.76± 0.62,80.94± 0.81,明显高于基因干预对照组.④脑内注射 AQP4基因后可升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内 AQP4的表达水平. 结论 ①单纯提高脑内 AQP4的水平并不影响脑组织的含水量.②预先提高脑内 AQP4的水平,可加速脑卒中后脑水肿形成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③改变脑内 AQP4水平或活性可以成为新的防治脑卒中后脑水肿形成、减轻脑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