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龙津防治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40只家兔中用静脉注射兔脑粉浸出液的方法复制微循环障碍模型,然后口服龙津(22.4mg/ml/kg)进行预防与治疗微血流紊乱.实验是通过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结果发现龙津预防组改善微血流的效果最佳,死亡率最低,治疗组次之.与丹参口服片比,在减少血细胞团块与白细胞粘附上,龙津显著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12.
丹参素抗凝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丹参(Radix Salviae Milliorrhizae)抗凝血作用的有效成分迄今尚未肯定。我院药学系从正品丹参分离出多种不同成份——丹参182、丹参183、丹参186、丹参187、丹参188、丹参189。我们通过大白鼠静脉注射前、后自身对照方法,初步观察了它们对正常大白鼠凝血象的影响,发现其中只有丹参182(现称丹参素),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13.
体外血栓形成仪装置及测定方法,1958年由Chandler设计,报道(注)。现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测定及止血药、抗凝药和纤溶药的筛选。我国北京西苑医院1976年开始采用,作活血化瘀药物研究之用。但测定要求恒温(37℃)环境及转速缓慢,稳定的马达(17转/分左右),仪器装置麻烦,不利推广。我们据根Chandler设计原理(图1)结合我国一般实验室条件,利用普通电唱机及恒温箱仿制成“简易体外血栓形成仪”,经过数百次试验,认为方法简便,性能稳定,重复率高,形成的血栓形态(大体和显微镜)与Chandler报告完全相同(图2)。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丹参抑制体外血栓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不少临床资料证实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对血栓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现在知道,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除血管壁病变和血流障碍外,还与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改变有关。王振生等(1976年)和北京西苑医院等(1977年)已分别证实丹参有抑制凝血功能,促进纤溶活性以及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但他们都是离体试验,而且迄今还未见有关于单味丹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报导。  相似文献   
15.
丹参素对血小板释放血管收缩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采用兔离体主动脉条的生物学鉴定方法,观察了静脉注射丹参素(10mg/100g 体重)前后1小时大鼠血小板释放主动脉收缩物质能力的改变。观察结果如下。一、在普通营养液(Kreb 氏液)中,注射丹参素前或后的大鼠富含血小板血浆(简称 PRP)1.0ml 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组织学上无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高龄大鼠(n=10)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Ca~(++)-Mg~(++)-ATP酶的活性与心电图改变间的关系。方法16只Wistar大鼠用无机磷法测定Na~+-K~+-ATP酶与Ca~(++)-Mg~(++)-ATP酶活性。结果与低龄大鼠(n=6)比,此种高龄大鼠ST段明显抬高(P<0.05),两种酶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两者间里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Na~+-K~+-ATP酶与Ca~(++)-Mg~(++)-ATP酶活性降低是此种高龄大鼠心电图异常并导致心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