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医药卫生   266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我院与SARS救治相关工作人员的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和红细胞补体Ⅰ型受体的数量进行研究,同时设立院外教师及战士等非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结果发现,SARS病区及门诊、检验医务人员的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显著低于非SARS病区医护人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密切接触未被感染的医务人员的红细胞CR1数量全部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现将具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肠道水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急性胰腺炎治疗组病人除行常规治疗外 ,同时给予隔日一次的肠道水疗 ,同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第 3、5、7、14天抽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和TNF α水平。并用适当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入选 5 6例患者中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内毒素和TNF 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相比 ,治疗组血淀粉酶、内毒素和TNF α的下降趋势显著增快。在治疗 14天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指标虽相对高于…  相似文献   
23.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房颤动患者外向钾电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肌外向钾电流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取游离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外向钾电流。结果: (1) 在钳制电位-10 mV~+50 mV时, AF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1)密度明显低于窦性心律(SR)组(P<0.01),而持续性外向钾电流(Isus)密度与SR组无明显差异。(2) 以0.1 μmol/L AngⅡ灌流后,在钳制电位0 mV~+50 mV时,SR患者的Ito1密度明显低于灌流前(P<0.01),其动力学特性没有改变,AngⅡ对AF组Ito1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SR组 (P<0.01)。0.1 μmol/L AngⅡ对两组Isus没有影响。(3) AngⅡ对Ito1的抑制作用可逆,10 μmol/L缬沙坦(valsartan)以及1 μmol/L沙拉新(saralasin)均能完全消除0.1 μmol/L AngⅡ对Ito1的抑制,以10 μmol/L valsartan灌流后,膜电位+50 mV时Ito1的电流密度增加(22.46±4.30)%。结论: AngⅡ通过Ⅰ型受体(AT1R)介导,明显抑制心房肌细胞膜Ito1,是AF患者心房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HPLC法测定儿宝膏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宝膏是由太子参、北沙参、白芍等中药组成的一种煎膏剂 ,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等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控制其质量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宝膏中的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的研究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仪器和材料高效液相色谱仪 (泵SP10 0 0 ,检测器UV2 0 0 0 ,积分仪SP4 6 0 0 ;光谱物理公司 )。试剂 :乙腈和甲醇(色谱纯 )。芍药苷 (paeoniflorin)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批号 :0 736 2 0 0 0 14)。儿宝膏样品 (南昌济生制药厂 ,批号 :0 0 12 11,0 0 12 …  相似文献   
25.
潘赐明  任雪  韦姗姗  曹蓓苓  王维  杨艳  陈文慧  徐宏喜 《中草药》2023,54(12):3911-3920
目的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探究丹栀逍遥散防治焦虑肝郁化火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检索并获取丹栀逍遥散的活性成分及靶标、焦虑肝郁化火证靶标信息,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以确定最终需要验证的靶标。利用GEO数据库转录组学验证整合网络药理学结果,同时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与焦虑肝郁化火证相关的靶标13个,丹栀逍遥散活性成分430种。整合药理学结果显示,丹栀逍遥散防治焦虑肝郁化火证主要通过调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AMPAR)、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激活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抽选12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接受无创呼吸机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63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2、10.614、14.179、4.38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pH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等血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55、7.002、3.49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5、4.168、4.824,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胃胀气、口腔干燥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胃胀气、口腔干燥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99,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呼吸功能,优化肺功能和血气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7.
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埋伏阻生牙是青少年中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据国外报道 ,发病率为 3.3% [1 ] 。由于埋伏形式复杂 ,治疗较为困难 ,常需与口腔颌面外科相互配合进行治疗。近年来 ,虽断续有报道外科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 ,但对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手术方式的探讨却少见详细报道。 1995~ 1999年我们对 37例埋伏阻生牙进行外科正畸治疗 ,现就封闭导萌术和开窗导萌术的手术方式及其适应证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矫治对象与分组  37例埋伏阻生牙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封闭导萌术组 (2 7例 )和开窗导萌术组 (10例 )。封闭导萌术组 2 7例患者 ,男 11例 ,女 16…  相似文献   
28.
胎盘及脐带肿瘤临床上发病率较低 ,国外文献报道的连续检查胎盘的胎盘血管瘤发病率为 0 7% 1 6 % [1 ] ,国内李宝珠等[2 ] 报道的发病率为 1 6 %。随着B超在产前检查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产科医师对胎盘检查意识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病历报道 ,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大的肿瘤可能影响胎儿与母体间的有效血液交换面积导致胎儿缺血、缺氧、生长受限[3~ 1 0 ] 。小的肿瘤多无症状 ,不易检出。本文报道产前诊断的脐带血管瘤和产后诊断的胎盘血管瘤各 1例 ,均伴有胎盘梗塞及晚期妊娠胎心监护异常。一、病例摘要例 1:患者 ,女 ,31岁 ,职业医生 ,…  相似文献   
29.
进展期胃癌患者于外科手术治疗前行腹部CT检查可了解肿瘤向胃周围扩散的程度,对一些手术不能切除的胃癌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然而,CT在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尚有争议。本研究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腹部CT检查与外科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腹部CT在评价胃癌扩散中的作用。 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接受腹部CT检查及外科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放射学、内镜、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胃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其中男3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岁。 在腹部增强CT扫描后,所有CT片均由同一位放射专家进行分析,对肿瘤的胃外扩散进行评估。若在胃  相似文献   
30.
在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中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活化后引起的一氧化氮过量生成是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1] ;而内脏系统特别是胃肠道在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 ,当肠道对微生物及其产物的天然屏障作用被破坏时 ,胃肠道可成为感染性休克的始发器官 ,另一方面 ,因其独特的供血方式而对感染性休克时的缺血缺氧异常敏感 ,成为首当其冲的受累器官[2 ] 。研究表明 ,肠道是缺血、缺氧时最先受累、最严重且恢复最迟的器官[3] 。因此 ,维持、改善这些器官的血流灌注、氧供和物质代谢对预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