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22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总结腹腔镜Ladd手术在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中转开腹及再手术率,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07例接受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情况等。结果 107例患儿中男88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4.6:1,中位年龄为28 d(1 d~14.17岁);新生儿(≤28 d)55例,非新生儿(>28 d)52例。99例患儿腹腔镜Ladd手术成功完成。8例中转开腹手术者均为新生儿,其中因旋转方向难以判断中转者4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1例,视野模糊1例,系膜血管损伤1例。15例患儿术后再手术,其中1例因肠梗阻于术后2周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余14例均为新生儿,术中证实9例为十二指肠空肠起始端松解不彻底,2例为肠粘连导致肠梗阻,1例为十二指肠隔膜导致肠梗阻,1例为结肠狭窄导致肠梗阻,1例为关闭切口时缝合肠管导致术后肠穿孔。结论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安全可行,但在新生儿中开展手术仍有一定困难。完善术前检查、严格把控手术适应证、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腹腔镜Ladd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胃体上部早期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中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9例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双通道组(接受双通道重建手术,59例)和全胃组(接受全胃切除术,5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入院时,术后第1、3、5天,出院时)及术后1年的实验室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术后1年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体质量、入院时实验室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全胃组白蛋白低于双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3),术后第1、3、5天和出院时两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双通道组和全胃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各实验室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双通道组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低于全胃组[-10.45%(-17.11%,-5.19%)vs-17.83%(-22.06%,-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P<0.01)。结论 对于早期胃上部癌患者,双通道重建手术相比全胃切除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真武汤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抑制心包组织纤维化的病理机制。方法:纳入80例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术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真武汤联合治疗组各40例。收集术前、术后4周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NT-proBNP及心功能等临床指标。心包剥离术中留取心包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心包组织匀浆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心包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T-proBNP及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真武汤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HE染色结果提示患者心包组织出现明显纤维化,而真武汤组心包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减轻。RT-qPCR显示真武汤组较对照组心包组织中I型胶原(Collagen I)和III型胶原(Collagen III)的转录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比率明显降低,而弹性蛋白(Elastin)的基因转录、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TIMP-1的比率有所增高(P<0.05)。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真武汤组较对照组可有效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P<0.05);结论:真武汤可显著改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围术期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调节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抑制心包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6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3].病变可累及从中枢神经至神经肌接头的任何部位,可多个部位同时受损,造成了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4].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方法较多[5-8],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筛查方法包括踝反射、压力觉、振动觉、针刺觉、温度觉五种,多伦多神经病变筛查、足底压力测定、电生理检查等[9-10].因此,在众多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检查方法中,不同的病变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法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AD)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16周,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AD评定量表(ADAS)及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lessed-Roth)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异常(ADAS non-cog)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16周后2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组降低更显著。ADAS认知部分、ADAS non-cog及Blessed-Rot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性好,副作用小,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7.
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氧化应激、生理应激、肿瘤坏死因子和Fas配体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的细胞凋亡。而最近的研究证明了另一个凋亡相关因子,即颗粒酶B/穿孔蛋白系统也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的细胞凋亡。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阐述了颗粒酶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并且发现颗粒酶B抑制剂的实验应用可以减轻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从而使抑制颗粒酶B/穿孔蛋白系统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例外伤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患儿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2(7.22±3.54)岁。病因包括腹部钝挫伤7例,车祸伤4例,坠落伤2例,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9例胰腺I级损伤(2例合并肝挫伤)和3例II级损伤均采用抗感染、禁食、胃肠减压、全静脉营养,抑酶等保守治疗,其中4例出院1~2个月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例经对症治疗自行吸收,3例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1例腹腔镜下探查拟镜下吻合未成功中转开腹);1例胰腺III级损伤(合并脾挫伤)行腹腔镜下腹腔引流术,术后1个月并发胰腺假性囊肿,行腹腔镜探查,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所有患儿均治愈。 结论:儿童外伤性胰腺炎应根据胰腺损伤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腹腔镜下腹腔引流术是治疗儿童III级外伤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与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一样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69.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突发性破裂容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在破裂之后,其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动脉瘤再破裂以及脑血管痉挛[2].对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手术夹闭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与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总结治疗该疾病的手术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1-2011-02采用PVP+PKP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108椎)均为新鲜骨折,选择椎体压缩程度≥1/3且≤2/3采用PKP技术,椎体压缩程度<1/3及>2/3采用PVP技术,Cobb’s角观察术后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6~24个月),术后骨折后凸畸形Cobb’s角平均矫正20.6°,术后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PKP联合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止痛效果好,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能增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