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1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ult rat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的体外增殖和特异性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方法 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诱导方法体外定向诱导第三至五代的r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分别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免疫细胞组化检测神经元样细胞所表达的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及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er acid protein,GFAP)],并进行神经元样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所采用的3种定向诱导方法都能使rMSCs特异性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此神经元样细胞都能特异性地表达出NSE和NF,而不表达GFAP.经过定量计数分析发现用上述方法处理rMSCs 后出现NSE阳性的细胞约为75.5%±3.5%,出现NF阳性的细胞约为77.2%±2.8%.结论 rMSCs能在体外扩增、传代,并能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UV或γ辐射后hHR21sp基因的转录表达,进一步分析hHR21sp基因在fanconisanemia(FA)单核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转录表达水平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UV或γ辐射后不同时间提取细胞总RNA,通过RT-PCR、southern杂交、以β-actin为内参照放射影像对hHR21sp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进一步检测FA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骨髓造血细胞hHR21s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在UV或γ-辐射后不同时间hHR21sp基因转录表达都有所变化。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在80J/m2UV辐射hHR21sp表达于3h开始增加;在6h表达水平最高,与正常对照有2倍多差异,而在9h表达有所降低;而γ-辐射5Gy辐射6h增加明显,在9h后有所降低与正常对照有2倍差异。检测发现FA病人单核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HR21sp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但FA病人造血干细胞与正常组骨髓细胞相比hHR21sp基因表达降低显著,有1倍多差异。结论:实验结果表明hHR21sp在FA病人造血干细胞表达缺陷,提示hHR21sp基因表达降低可影响FA病人造血干细胞和DNA双链断裂修复功能是FA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3.
BCG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卯蛋白(OVA)致敏小鼠肺组织中T细胞的在体调节及其对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分为3组,第1组吸入雾化的OVA(1次/(1.20min/次,连续10d),建立致敏模型。第2组(对照)吸入雾化的生理盐水(时间和次数同第1组);第3组(治疗组)于致敏前10d及14d,各皮内注射BCG 1次,致敏后6d吸入雾化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CD4^ 、CD8^ 及IFN—γ^ 细胞的变化,以及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咆的变化。结果:OVA致敏组小鼠肺组织中CD4^ T细胞增加,CD8^ T细胞无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IFN—γ^-/CD4^ T细胞数的增加,IFN—γ^ /CD4^ 细胞的比例降低。BCG治疗后,肺组织中CD4^ T细胞减少,CD8^ T细胞数大量增加;IFN—γ^ /CD4^ 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大;BALF中炎性细胞数减少。结论:BCG可在体上调Th1细胞,减轻实验性哮喘动物气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细菌内同源重组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重组腺病毒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高效表达。方法:采用两步亚克隆的方法将proBDNF和BDNF构建入带有EGFP表达盒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形成转移载体pAdTrack-proBDNF和pAdTrack-BDNF,采用化学转化法在大肠杆菌BJ5183内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pAd-proBDNF和pAd-BDNF;转染293细胞,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将重组病毒上清感染rMSC,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Western-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在rMSC表达;用Ad-proBDNF和Ad-BDNF感染的rMSC在体外诱导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用Ad-proBDNF和Ad-BDNF的感染的rMSC接种于裸鼠肌肉内,两周后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roBDNF和BDNF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重组病毒,重组病毒能在体外培养的rMSC高效表达并不影响其分化潜能,体内移植实验表明Ad-proBDNF和Ad-BDNF感染的rMSC能在体内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介导proBDNF和BDNF基因表达于rMSC的效率,带有报告基因EGFP的Ad-proBDNF和Ad-BDNF感染的rMSC可以用于体内移植实验。  相似文献   
95.
长期传代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体外长期传代培养, 进一步了解其增殖、表型变化及是否有突变倾向。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80%融合生长的传代细胞的细胞周期、表型变化;并对早期和长期传代的BMMSC进行核型对比分析。结果:早期和长期传代(30代)的BMMSC均呈现旺盛的的增殖力, 但40代BMMSC的表型与20代以前则有所不同;早期和长期传代的BMMSC均显示正常核型。结论:大鼠BMMSC可简便迅速地在体外长期扩增, 在保持这种高增殖力的同时, 核型仍保持正常二倍体;长期传代的BMMSC的表型变化提示其有一定自发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96.
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是组织工程及细胞和基因治疗中重要的靶细胞。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的 ,具有向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 ,但其自身的免疫原性以及取材困难 ,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除了胚胎干细胞外 ,机体内还存在一些多能干细胞 ,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如来源于脑室管膜的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各种血细胞。而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非造血组织干细胞[2 ] ,除了参与构成支…  相似文献   
97.
过去HL-A抗原(有连字符号“-”)用数字表示,并分为两个系统,即第一(或LA)系统和第二(或FOUR)系统。由于发现第三位点和第四位点,有的实验室就用SD—1,SD—2、SD—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位点,用LD—1(或MLR)代表第四位点。 1975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协会召开了一次命名会议,确定了用字母和数字的命名法。字母说明其位点,后面跟着写每一抗原的特有数字。原来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同种大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影响,尤其是MSC对脾脏结构重建的作用。【方法】建立Fischer344(RT-1A1)大鼠至Wistar(RT-1Au)大鼠的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后大鼠的基本生活情况,病理学分析靶器官皮肤、肝脏、肠道和脾脏的组织学改变,尤其注意MSC对同种骨髓移植后脾脏结构重建的影响。【结果】①在移植后30d的观察期内,共移植组显示较高的生存率。②组织学分析显示:在共移植组,靶器官皮肤、肝脏、肠道的损伤相对较轻。③脾脏组织学分析显示:在骨髓与MSC共移植组,受体脾脏结构接近正常;在单纯骨髓移植组,受体脾脏白髓萎缩,动脉周围淋巴鞘只有少量T细胞,无典型脾小结形成。【结论】MSC与骨髓共移植对GVHD有抑制作用,并显著促进脾脏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麝香组分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adultrat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rBMM 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方法】分别采用含麝香多肽或麝香酮的L DMEM培养基体外定向诱导第 5代至 10代的rBMMSCs,并分别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免疫细胞组化检测神经元样细胞所表达的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 (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标志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和神经丝蛋白 (neurofilament ,NF) ]及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fiberacidprotein ,GFAP) ],并进行神经元样细胞记数分析。【结果】成年大鼠BMMSCs在加入含麝香多肽的无血清L DMEM培养基诱导后 ,发现细胞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形似神经元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nestin表达阳性 ,GFAP阴性。神经元样细胞记数分析发现 :rBMMSCs经过麝香多肽诱导后 ,NSE 神经元样细胞和NF H 神经元样细胞的比例分别高达 93 5和 88 2 %;而用含麝香酮的无血清L DMEM培养基却无上述变化。【结论】麝香多肽能在体外诱导rBMM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而麝香酮却无此能力。从而可为神经组织工程和临床上各类神经疾病的神经移植及细胞替代治疗提供大量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0.
人胎盘血间质干细胞分离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培养人胎盘血间质干细胞(hMSC),为hMSC探寻新来源。方法:采用羟乙基淀粉(HES)方法分离、富集胎盘血有核细胞;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纯化、扩增hMS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和吲哚美辛定向诱导hMSC样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结果:胎盘血来源有核细胞,在DMEM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出具有塑料粘附特性的梭形细胞,阳性获得率29.17%(7/24),该细胞传代培养达6个月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59、CD90、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4、CD34、CD45、CD80、CD86表达阴性;加入脂肪细胞诱导剂,细胞在形态上向脂肪细胞转化,胞内出现脂滴、脂泡,油红O阳性。结论:人胎盘血可以分离培养出hMSC,是hMSC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